小兒蛔蟲病是什么病
小兒蛔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成蟲寄生于人體小腸,幼蟲能在人體內移行引起內臟移行癥。兒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蟲卵而被感染,輕者多無明顯癥狀,大量蛔蟲感染可引起食欲缺乏或多食易饑、異食癖、腹痛等,異位寄生蟲可導致膽道蛔蟲病、腸梗阻等嚴重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可通過口服甲苯咪唑、左旋咪唑、阿苯達唑等進行驅蟲殺蟲治療,一般可治愈,嚴重感染可重復療程。
疾病分類
幼蟲所致癥狀型
人體進食含蟲卵的食物后,在人體內移行最終到小腸并逐漸成熟為成蟲,在移行過程中幼蟲也可隨血流到達其他器官,一般不發(fā)育為成蟲,但可造成器官損害,可移行到肺臟、肝臟等而引起相應癥狀。
成蟲所致癥狀型
成蟲寄生于腸道,以腸腔內半消化食物為食,臨床表現與蛔蟲多少和寄生部位有關,輕者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引起食欲不佳、異食癖、腹痛等癥狀,且成蟲有向別處移行和鉆孔的習性,可引起膽道蛔蟲癥、蛔蟲性腸梗阻等。
兒童食入感染期蟲卵是導致小兒蛔蟲病的根本病因,糞內含有受精蛔蟲卵的人是蛔蟲感染的傳染源,而經口吞入感染期的蟲卵是兒童感染的主要途徑。人對蛔蟲病普遍易感,但以學齡前兒童感染率最高。
主要病因
小兒蛔蟲病由經口吞入感染期幼蟲卵導致。
流行病學
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有13億患者,學齡前兒童感染率高。世界各地均有蛔蟲病,在溫暖、潮濕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區(qū)感染較普遍,感染率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
蛔蟲是國內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廣的寄生蟲,蛔蟲感染在我國仍然廣泛存在。但由于在全國學校貫徹腸道感染綜合防治方案,近年來感染率逐漸下降。目前國內暫無權威的蛔蟲病2015年后感染率相關數據。
傳播途徑
經口吞入感染期的蟲卵是兒童感染的主要途徑。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糞施肥、兒童隨地大便是蛔蟲卵污染土壤、地面、蔬菜的主要方式。小兒飲食衛(wèi)生習慣不良,喜在地上爬玩,蟲卵粘在手指或身上,特別是指甲縫內,加之飯前便后不洗手,玩具不潔、吮指、用嘴含東西,蟲卵很容易帶入口中。蟲卵可被家禽、家畜、蒼蠅攜帶擴散。
好發(fā)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多見于3~10歲農村兒童,15歲以上感染率逐漸下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以春夏季常見,往往有家庭聚集性。
人感染蛔蟲后,大多數無明顯癥狀,稱為帶蟲者或蛔蟲感染者,兒童因抵抗力較差易出現癥狀,幼蟲可移行到各個器官,引起相應臟器損傷,成蟲多導致消化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過敏癥狀。
典型癥狀
幼蟲所致癥狀
幼蟲移行到肝蟲數少可不引起癥狀,多時可出現右上腹痛、肝臟腫大及壓痛、肝功能異常。
幼蟲移行到肺蟲少可無癥狀或出現輕微咳嗽,常被忽略,蟲多時可出現肺蛔蟲癥,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甚至有發(fā)紺現象,并可有黏液痰或血痰,發(fā)熱。肺部聽診可聞及干啰音、哮鳴音,血常規(guī)可見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一般在15%~35%。X線胸片可見肺部點狀、片狀或絮狀陰影,有時痰中可查到幼蟲,病灶易變或很快消失,上述癥狀一般在兩周內消失,若繼發(fā)感染,可發(fā)展為肺膿腫或膿胸,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患兒生命。
幼蟲移行到其他器官,可引起相應癥狀如腦膜炎、癲癇、視網膜炎、眼瞼腫脹及尿的改變。
成蟲所致癥狀
消化道癥狀臨床表現與蛔蟲多少、寄生部位有關。輕者無任何癥狀,大量蛔蟲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饑、異食癖,如喜食爐渣、灰土等,常有一過性腹痛,位于臍周,痛無定時,反復發(fā)作,喜按揉,不劇烈,多無壓痛、肌緊張,易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大量蛔蟲寄生時,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甚至生長發(fā)育遲緩。
神經系統(tǒng)癥狀該癥狀是嬰幼兒或重癥感染小兒的特點,可有精神萎靡或興奮不安、煩躁、易怒、易驚、磨牙、驚厥,可有智力低下等。
過敏癥狀蟲體的異種蛋白可引起蕁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結膜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哮喘等過敏癥狀。
并發(fā)癥
當患兒體內寄生較多蛔蟲時,大量蟲體扭結成團,堵塞腸管,導致腸梗阻,蛔蟲有鉆孔習性,在發(fā)熱、口服驅蟲藥后可出現蟲體鉆入開口于腸壁上的各種腔道,引起嚴重的臨床后果,常見以下3種并發(fā)癥:
蛔蟲性腸梗阻
最多見的并發(fā)癥,常見于10歲以下兒童,2歲以下患兒發(fā)病率最高,蛔蟲在腸內扭結成團,部分或完全阻塞腸道,造成梗阻,部位多在回腸下段。表現為臍周或右下腹陣發(fā)性絞痛、惡心、嘔吐,可吐出蛔蟲,發(fā)作時伴有連續(xù)高調腸鳴音,并可見腸型和腸蠕動波,一般無大便,腹部可觸及蛔蟲包塊或痙攣腸管,特點是包塊軟、無痛,形狀和部位??勺兓W柙缙诳沙霈F低熱、白細胞增多,晚期可出現不同程度脫水和酸中毒,嚴重者可有高熱、驚厥、便血、發(fā)紺,甚至休克。完全性梗阻歷時過久,可發(fā)生腸壁壞死、穿孔及腹膜炎。
膽道蛔蟲癥
主要侵入膽總管,典型表現為陣發(fā)性右上腹劇烈絞痛、屈體彎腰、惡心、嘔吐,可吐出膽汁或蛔蟲,腹部檢查無明顯陽性體征或僅有右上腹壓痛。當發(fā)生膽道感染時,患兒可出現發(fā)熱、黃疸、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個別患兒體內的蛔蟲可直接竄入肝臟引起出血、膿腫或蟲體鈣化。除此之外,還可引起膽道大出血、膽結石、膽囊破裂、膽汁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腸穿孔等情況。
蛔蟲性腹膜炎
蛔蟲性腸梗阻有時可導致腸穿孔,蛔蟲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中毒癥狀明顯,異常衰弱,腹痛常不明顯,壓痛常不嚴重,腹肌緊張不顯著,但病程以進行性惡化為突出表現,常常不易診斷,可因延誤治療而導致死亡,必須提高警惕。
小兒有腹部隱痛,甚至吐蟲、排蟲等情況,家長應及時攜其到院診治,尤其是小兒有生食蔬果或飯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習慣時,家長應尤其警惕小兒蛔蟲病。
就醫(yī)指征
學齡前兒童出現食欲不佳、異食癖、一過性腹痛或大便排出蛔蟲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
既往確診小兒蛔蟲病,仍有蛔蟲游走,大便排出或吐出蛔蟲者需立即就診。
就診科室
小兒蛔蟲病患者可到兒科就診,如果并發(fā)蛔蟲性腸梗阻等急癥,出現劇烈絞痛、惡心、嘔吐,可至急診科就診。
醫(yī)生詢問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癥狀?(如食欲不佳、異食癖、一過性腹痛或大便排出蛔蟲等)
出現癥狀多長時間了?
什么情況下癥狀會有所加重?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如進食不潔飲食、進食生水、喜吮指、飯前便后不洗手等)
去其他醫(yī)院就醫(yī)過嗎?有吃過什么藥物嗎?
大便或嘔吐物中是否有蟲狀物?
需要做的檢查
大便常規(guī)檢查
通過對患者的大便進行檢查,檢查中發(fā)現蟲卵等可以確診。
血常規(guī)檢查
血常規(guī)中嗜酸性粒細胞可見升高,能夠有效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是要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嗜酸粒細胞升高。
影像學檢查
如腹部X線平片、B超等檢查,可通過檢查發(fā)現腎臟、肝臟內的蛔蟲影像,能夠幫助確診疾病。
診斷標準
有吐蟲或排蟲史。
小兒經常臍周一過性隱痛,或伴有厭食、偏食、異食癖、夜間磨牙、消瘦等高度提示蛔蟲感染,面部白斑并非蛔蟲病特有,不可作為診斷依據。
實驗室檢查糞便檢查出蟲卵,可確診,但陰性者不能排除,若僅雄蟲寄生,則查不出蟲卵,診斷困難,可行驅蟲藥診斷性治療,血常規(guī)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可協(xié)助診斷。
鑒別診斷
蟯蟲病
小兒夜寐不安、夜驚或主訴肛門周圍瘙癢者,尤其是幼托機構兒童,同班級或家庭中有類似患者,家長在患兒熟睡后2~3小時,撥開臀部,仔細檢查肛周皺襞處,可見乳白色線頭樣小蟲在爬動,如不能肯定,可送檢到醫(yī)院化驗室以確診。而小兒蛔蟲病多會引起其它系統(tǒng)疾病及癥狀,不會出現肛門周圍的瘙癢,在患兒臀部一般不會見到蟲卵,據此可以進行鑒別。
小兒蛔蟲病的治療主要是驅蟲治療和并發(fā)癥治療,一般1~3天,有并發(fā)癥或嚴重感染者治療時間延長。
治療周期
一般1~3天,有并發(fā)癥或嚴重感染者治療時間延長。
藥物治療
甲苯咪唑
治療蛔蟲病的首選藥物之一,為廣譜驅蟲藥,能殺滅蛔蟲、蟯蟲、鉤蟲、鞭蟲等,副作用小,偶見胃腸不適、腹瀉、嘔吐、頭痛、頭昏、皮疹、發(fā)熱等。適用于集體驅蟲或現場普治。
枸櫞酸哌嗪
安全有效的抗蛔蟲和蟯蟲藥物,適用于有并發(fā)癥的患兒,不良反應輕微,毒性很小,但過量時可出現短暫的惡心、嘔吐、腹痛、蕁麻疹、震顫、共濟失調等,肝腎功能不良及癲癇患兒禁用。在腸梗阻時最好不用,以免引起蟲體騷動。
左旋咪唑
廣譜驅腸蟲藥,口服吸收快,由腸道排泄,無蓄積中毒,驅蛔效果達90%~100%,對鉤蟲、蟯蟲也有效,同時也是免疫調節(jié)劑,可恢復細胞免疫功能,不良反應輕微,可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偶有白細胞計數減少、肝功損害、皮疹等,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
阿苯達唑
廣譜殺蟲劑,治愈率可達96%,不良反應輕微,少數可有口干、乏力、頭暈、頭痛、食欲減退、惡心、腹痛、腹脹等,一般可自行緩解,孕婦及2歲以內兒童慎用。
手術治療
該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yī)治療
分證論治
腸蛔蟲證治法:驅蛔殺蟲,調理脾胃。
主方:使君子散加減。
常用藥:使君子、蕪荑、苦楝皮、檳榔、甘草、厚樸、花椒、青皮等。
加減:腹痛明顯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腹脹滿,大便干者,加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嘔吐者,加竹茹、生姜。
蛔厥證治法:安蛔定痛,配合驅蛔。
主方:烏梅丸加減。
常用藥:烏梅、細辛、花椒、黃連、黃柏、干姜、附子煎)、桂枝、當歸、黨參、延胡索、白芍等。
加減:初起腹部絞痛、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者,去黃連、黃柏,加木香、枳殼;便秘腹脹者,加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枳實;濕熱壅盛,膽汁外溢出現黃疸者,去干姜、附子、桂枝等溫燥之品,酌加茵陳、梔子、郁金、黃芩、大黃(后下)。若為膽道死蛔,不必先安蛔,可直接予大承氣湯加茵陳治療。
蟲瘕證治法:通腑散結,驅蛔下蟲。
主方:驅蛔承氣湯加減。
常用藥: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枳實、厚樸、烏梅、花椒、使君子、苦楝皮、檳榔、木香等。
早期先考慮藥物治療,疼痛緩解后予驅蟲治療;若完全梗阻,出現腹硬、壓痛、腹部聞及金屬樣腸鳴音或氣過水聲,應及時手術治療。
脾虛蟲積證治法:健脾殺蟲,運脾消積。
主方:布袋丸加減。
常用藥:黨參、白術、茯苓、甘草、使君子、蕪荑、蘆薈、神曲、青皮、陳皮、胡黃連、麥芽等。
加減:腹脹明顯者,加枳實、木香;煩躁不安,夜臥不寧者,加夜交藤、蓮子心;大便稀溏者,加炮姜、肉豆蔻。
中成藥治療
使君子丸用于腸蛔蟲證。
烏梅丸用于蛔厥證。
針灸療法
天樞、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用于腸蛔蟲證。
迎香透四白、中脘透梁門、大橫、膽俞、脾俞、足三里,用于蛔厥證。
其他治療
并發(fā)癥治療
膽道蛔蟲癥治療原則為解痙止痛、驅蟲、控制感染及糾正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可選用中藥烏梅丸等驅蛔。當內科治療無效時可予以手術治療。
蛔蟲性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輸液、解痙、止痛等處理,疼痛緩解后可予驅蟲治療,完全性腸梗阻時應即時手術治療。
蛔蟲性腹膜炎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治療。
對癥治療
出現全身過敏癥狀時,用抗過敏藥物,有腹痛時可用阿托品等。
一般小兒蛔蟲病的預后比較好,輕癥可治愈,重癥或合并并發(fā)癥者經積極治療可明顯好轉,不危及生命,但少數可進一步發(fā)展成危及生命的重癥,如腸穿孔、腹膜炎等。
能否治愈
一般輕癥患者可治愈,重癥或合并并發(fā)癥者經積極治療可明顯好轉,不影響生活,但少數可進一步發(fā)展成危及生命的重癥。
能活多久
一般不危及生命,如果合并腸穿孔、腹膜炎等危重癥,患者壽命可能受到影響。
由于蛔蟲可吸收腸腔內食物,并且妨礙正常消化吸收,小兒蛔蟲病患者可能出現營養(yǎng)失調的問題,因此家長應結合患兒營養(yǎng)狀況及飲食習慣,給予營養(yǎng)豐富且易消化的飲食,根據患兒喜好制作食物,經常變換食物種類,以增進食欲。
飲食調理
給予患兒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肉食、蛋類、牛奶等。
規(guī)律進食,以防加重腸道負擔。
少吃過于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入口食物一定要潔凈,不食不清潔的瓜果蔬菜,不飲生水。
小兒蛔蟲病的護理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家長注意藥物治療后患兒的病情緩解情況,因為小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需要家長多注意觀察判斷。
日常護理
根據患兒需要,家長可局部按揉或俯臥位用軟枕墊壓腹部以緩解疼痛。
遵醫(yī)囑使用驅蟲藥,指導患兒正確服用藥物,觀察藥物療效及副作用,觀察大便有無蟲體排出。
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不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不生食未洗凈的瓜果、蔬菜、不飲生水等。
病情監(jiān)測
家長應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的變化,預防并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患兒表現為突起劍突下偏右側劇烈絞痛,屈體彎腰,伴惡心嘔吐,應警惕膽道蛔蟲癥的發(fā)生。
患兒突然出現臍周或右下腹陣發(fā)性劇痛,嘔吐出食物、膽汁、甚至蛔蟲,應注意是否發(fā)生腸梗阻。
小兒蛔蟲病主要是由蛔蟲引起,蛔蟲病患者是主要傳染源,進食含感染期蟲卵的食物是傳播途徑,因此預防的關鍵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對蛔蟲感染者進行驅蛔治療。
注意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飲生水、不吃未清洗干凈的蔬菜瓜果,勤剪指甲,不吮手指,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以減少蟲卵入口的機會。
參考文獻[1]王衛(wèi)平,孫錕,常立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202-204.
[2]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188-1192.
[3]臧煒, 陳穎丹, 朱慧慧,等. 《蛔蟲病診斷》(WS/565–2017)解讀[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9.
[4]桂永浩,薛辛東.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534-535.
[5]葉進, 喻閩鳳, 徐卉卉,等. 中醫(y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蛔蟲病(修訂)[J]. 中醫(yī)兒科雜志, 2017(6):6-10.
[6]崔焱,仰曙芬.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502-503.
相關知識
小兒蛔蟲病癥狀是什么
什么是蛔蟲病
小兒蛔蟲病的癥狀
小兒蛔蟲病有什么癥狀
蛔蟲病會自愈嗎 蛔蟲病的飲食禁忌是什么
小兒蛔蟲病的表現及治療
兒童蛔蟲病掛什么科
小兒患有蛔蟲病會怎樣
幼兒蛔蟲病有什么癥狀
蛔蟲病是傳染病嗎
網址: 小兒蛔蟲病是什么病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7029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