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與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

健康與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0日 23:48

1.健康 

健康是一個動態(tài)且不斷發(fā)展的概念。人類的健康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對自身的不斷深入了解而變化的,傳統(tǒng)的健康觀念是“無病即健康”。1948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其《憲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1989年,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道德健康,因此目前健康的概念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和道德健康四個層次,它們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缺一不可。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條標準,因為易理解和易操作受到較多國家的認同。

⑴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⑵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

⑶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⑷不脫離周圍現實環(huán)境。

⑸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諧。

⑹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⑻能適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緒。

⑼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

⑽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上述十條標準,是一種理想化的要求,實際上大多數人不會完全符合這十條,少部分人有心理疾病,需要進行治療。

3.判斷心理異常三原則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以下三條原則可作為確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依

據。

⑴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原則。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應該與客觀環(huán)境一致。如果一個人說他看到或聽到了什么,而客觀世界中并不存在,則可推斷產生了幻覺。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內容脫離現實或思維邏輯背離客觀規(guī)律,則可推斷產生了妄想。當出現幻覺和妄想時,不能主動審視自己的心理活動與客觀環(huán)境的一致性,提示心理異常。

⑵心理活動的內在協(xié)調性原則。人的心理活動可分為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等部分。如果各種心理過程之間不能協(xié)調一致,就會產生異常的心理和行為。如面對應該高興的事卻悲傷,面對非常悲傷的事卻開心,就是異常心理了。

⑶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每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積累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人格一旦形成,便相對穩(wěn)定。如果一個人的人格忽然發(fā)生變化,如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忽然變得郁郁寡歡,一個熱心助人的人忽然變得冷漠無情。這些偏離了正常軌道的精神活動就屬于異常心理。

相關知識

健康與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
男性有哪些健康黃金標準
女性朋友有哪些健康標準
中年人身體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男性飲食有哪些健康標準
老人是否健康 參照這8個標準
健康飲食有哪些新標準
從尿液看健康 健康尿液的6大黃金標準
【心理健康】國家衛(wèi)健委《心理健康素養(yǎng)十條》
寶寶喝水有哪些健康標準

網址: 健康與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95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