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最近怎么又胖了?”
“夏天來了,我要瘦瘦瘦!”
“這個節(jié)食減肥法怎么樣呀?”
“這個減肥藥有沒有效呢?”
“到底怎樣才能瘦?。。?!”
……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以上問題
那到底怎樣才能夠有效又健康地減肥呢
是不少女性朋友關心的話題
我院骨傷康復研究部治療師王珂為大家解答
肥胖用什么標準來衡量呢?
標準一:BMI
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縮寫,即身體質量指數(shù),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重要標準。
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給出的亞洲BMI標準,我國制定了中國參考標準(圖一)
標準二:內臟脂肪等級
內臟脂肪等級其推算方法大致為:內臟脂肪指數(shù)=內臟脂肪面積(cm2)/10cm2(身體成分檢測儀可測得)
內臟脂肪是圍繞在各腔臟器的脂肪組織,存在器官周圍。起到穩(wěn)定支撐保護作用。這些是人體所需要的,是必須存在的。如果超過了標準,會帶來很多危害,影響身體內部的激素分泌和糖脂代謝。
這兩個方法不可取
節(jié)食減肥法易導致反彈
節(jié)食減肥法是最不可取的,在節(jié)食過程中,脂肪與肌肉共同流失,會出現(xiàn)基礎代謝率降低,身體機能紊亂、情緒化明顯等不良反應,并且,長時間的能量攝入不足,導致對事物的關注度變高,產生強烈的想吃的欲望,極度容易失控,暴飲暴食,導致反彈。
服用各類減肥藥易致骨壞死
市面上很多減肥藥,也是通過降低食欲來達到減肥的目的,更甚有一些三無藥品,里面含有大量激素成分,會導致服用者出現(xiàn)骨壞死的現(xiàn)象。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有效減肥呢?
了解基礎代謝率與熱量缺口
1、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是指維持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比如心跳、呼吸所需要的能量,它占到每日能量消耗的 60%~70%,是能量消耗的大頭兒。增加肌肉比例可以提高一定的基礎代謝。
2、熱量缺口:減脂就是通過制造熱量缺口,使消耗的熱量高于攝入的熱量,促使身體調動儲存的脂肪來補充,以此消耗體內的脂肪達到減脂的目的。
減脂秘訣是運動與控制飲食相結合
1、飲食方面:避免高油高糖的食物;午餐與晚餐減少主食碳水的攝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零食避開薯片等膨化高熱量食品;管住嘴是第一步。
2、運動方面:力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相結合效果更佳。以下動作一周訓練三到四次。邁開腿是至關重要的第二步。
①開合跳(30-45秒)
鍛煉目標:提高心肺功能
雙腿微微分開站立,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緊,雙臂垂于身體兩側
保持背部挺直,雙腿向外跳開,同時雙臂向上舉過頭頂,雙腳落地后再向內跳回,同時雙臂下落還原
整個動作保持均勻節(jié)奏,保持動作連貫有彈性,雙腳落地時注意緩沖
②平板支撐(30-45秒)
鍛煉目標:核心肌群
俯身,雙臂屈肘位于肩部正下方支撐身體,雙腿微微分開向后伸直
背部挺直,身體從頭到腳呈一條直線,保持雙腿、腰腹部甚至全身都處于繃緊狀態(tài)
保持動作,保持自然呼吸
③高抬腿(30-40秒)
鍛煉目標:提高心肺功能
雙腿微微分開站立,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緊,雙臂屈肘置于身體兩側,使小臂與地面平行
保持背部挺直,雙腿交替快速向前提膝抬起,每次抬腿盡量做到讓大腿到達髖部高度
保持動作連續(xù)有彈性,根據(jù)自身能力調整動作速度與節(jié)奏并保持下去
④交叉摸膝卷腹(30-40秒)
鍛煉目標:腹內外斜肌 + 腹直肌下部
平躺,兩腳平放于地面上,膝關節(jié)彎曲,手臂向上伸直,利用腹部力量,手掌觸摸相反方向的膝蓋,左右交替進行。
⑤后踢腿(30-40秒)
鍛煉目標:提高心肺功能
站立,雙手掌向后放于臀部,兩腿交替向后踢,使足跟碰到臀部,過程中核心收緊,保持均勻呼吸。
以上動作每次重復四組。
有氧訓練可采取跑步機爬坡走的形式,坡度 12%,速度 4.8km/h,時常 30 分鐘。每周堅持四到五次,會有明顯的變化。
據(jù)王珂介紹,日常生活中,只要 BMI 和腰圍在正常范圍內,是不需要刻意減肥的,只有接近超標線或已經(jīng)超標的人,才需要控制體重。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需要減脂減重,卻經(jīng)常用不正確的減肥方式折磨自己,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減肥不僅僅是為了美,更是為了健康的身體機能,堅持運動,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科室介紹
骨傷康復研究部
廣東省中醫(yī)骨傷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康復研究部,是骨研院其中的一個部門。
康復研究部位于龍溪院區(qū)住院部十樓,占地250平方米,環(huán)境優(yōu)美,設備先進。秉承骨科康復一體化、中醫(yī)骨傷科筋骨并重的理念,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傳承創(chuàng)新齊發(fā)展,致力于骨科康復的醫(yī)療、教學、科研。
按照患者康復需求,康復研究部分為三大功能區(qū)域,康復評估區(qū)、物理治療區(qū)、運動訓練區(qū)。精準骨科康復,個性化康復治療,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康復訓練。通過系統(tǒng)化康復評估,針對性物理治療,特色運動訓練,讓患者減輕疼痛、快速恢復關節(jié)功能,早日重回日常工作和生活。
專家介紹
袁穎嘉 副主任治療師
擅長脊柱側彎、體態(tài)不良的糾正型訓練,骨科常見疾病的康復治療、骨科術后康復、運動損傷康復。
廣州市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骨科康復分會會長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沖擊波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物理治療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
廣東省康復醫(yī)學會運動與創(chuàng)傷康復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yī)學會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會常委
廣州市醫(yī)學會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分會委員
從醫(yī)17年,一直從事骨科康復工作,曾到德國、香港、上海等醫(yī)院學習先進的康復理念和骨科康復技術,多次跟香港南華、愉園足球隊隊醫(yī)學習運動損傷臨場處理。發(fā)表SCI文章1篇,獲實用新型發(fā)明專利4項,參與基礎、臨床和教學各級課題8項。
曾獲2015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屆微課大賽二等獎。
2017年廣東省優(yōu)秀科普微電影和微視頻一等獎。
供稿:王珂 | 初審:袁穎嘉
排版編輯(實習生):林于琳
文字編輯:葉美琪 | 校對編輯:李龍浩
審核:王劍 | 審定發(fā)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