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19 位評審專家被處理:因長時間遲到、多次離席關閉攝像頭;16 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回應來了

19 位評審專家被處理:因長時間遲到、多次離席關閉攝像頭;16 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回應來了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1日 03:24

學霸快報每周一定期更新

追蹤科研熱點、分享行業(yè)資訊

1

19 位評審專家因長時間遲到、多次離席關閉攝像頭被處理

近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布通報,對評審專家不良行為作出處理。2024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25 日期間,科技發(fā)展中心組織開展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評審,共組織 728 名專家使用多場景視頻系統(tǒng)完成評審工作。

按照《科學技術活動違規(guī)行為處理暫行規(guī)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課題)評審專家不良行為管理辦法》等有關規(guī)定:

經研究審定,確定 6 位專家存在的長時間遲到且編造不實理由,多次長時間離線、離席、關閉攝像頭或未在獨立封閉空間評審等行為構成嚴重不良行為,給予「3 年內不再邀請參與科技發(fā)展中心承擔的項目(課題)管理活動」的處理;

確定 13 位專家存在的長時間遲到、拍攝會議材料等行為構成一般不良行為,給予「一定范圍內通報」的處理。

相關處理結果已告知專家本人,并納入科技發(fā)展中心專家不良行為清單。科技發(fā)展中心方面表示,此次為 2024 年第一批次項目的評審專家不良行為處理結果,后續(xù)還將持續(xù)對評審過程中存在不良行為的專家進行監(jiān)督,如有違規(guī)行為將進行嚴肅處理。

信息來源: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研究中心

2

顏寧,上海交大作報告

11 月 12 日,受上海交通大學及附屬新華醫(yī)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y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教授做客新華醫(yī)院科技創(chuàng)新月活動 ——「學術前沿大咖說」,以「From Structural Biology to Structural X-ology: CryoSeek - a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unknowns using cryo-EM」為主題作學術報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及附屬新華醫(yī)院

顏寧院士以「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為切入點,介紹了結構生物學的發(fā)展歷史。隨后,顏寧院士分別從轉運蛋白和「暗物質」兩個大方向介紹了團隊近年來的科研成果。

信息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及附屬新華醫(yī)院

3

2025 屆高校畢業(yè)生預計規(guī)模 1222 萬人,同比增加 43 萬人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召開工作會,部署做好 2025 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據統(tǒng)計,2025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預計達 1222 萬人,同比增加 43 萬人。

據介紹,9 月以來,各地各高校搶抓秋招關鍵期,不斷拓展崗位資源,截至目前各地各高校已開展招聘活動 5.5 萬場,提供崗位信息 1093 萬條。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澎湃新聞

4

16 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中國科協(xié)回應

近日,一份 16 歲中學生簡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根據簡歷,何某在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中學學習,是 「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級負責人」,并且是該工作室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總工程師」,而且是「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研究員、中國宇航學會會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

除此之外,何某完成氣動擠壓工程方案設計(航天航空類),發(fā)表過幾篇國家級期刊論文,設計了「探索一號」 系列運載火箭方案,參加了「第八屆沖壓發(fā)動機技術交流會」「2024 年中國航天大會」,并于 2024 年 6 月參加 2024「 筑夢航天 · 行進灣區(qū)」莞港澳臺僑青少年交流實踐活動,于 2024 年 1 月評選正高級職稱。

中國科協(xié)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科協(xié)旗下并沒有所謂「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更不存在為其評選正高級職稱的可能,何某與中國科協(xié)無關。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5

中國首篇 NEJM 評述:唯一作者陳玲玲首次證實神經發(fā)育疾病的關鍵元兇

2024 年 10 月 24 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等單位等研究人員在NEJM雜志發(fā)表了題為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Deletion of CHASERR, a lncRNA Gene 的文章 1,報道了三例因 CHASERR(一個保守的 lncRNA)單倍體缺陷引起劑量不足而導致嚴重神經發(fā)育缺陷的兒童臨床病例,并對其發(fā)病機制進行了探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 1 相關研究文章,圖源:[1]

基于該文章,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陳玲玲(唯一作者)受邀發(fā)表了題為 Linking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with a lncRNA Deletion 的科學評述 2,對上述研究進行深度解讀,重點介紹了 lncRNA 的基本概念、作用方式及可能的致病機制,并對未來的研究重點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據悉,這是 NEJM 自 2022 年 6 月推出「研究背后的科學」(Science Behind the Study)欄目以來首次邀請中國作者撰文。

信息來源:丁香學術

6

中國科研人員吐槽,基金委的改革,使獲取資助變得更加困難

近日,Nature 在 news 板塊發(fā)表題為「Chinese scientists say funding shake-up has made it harder to win grants」 文章。中國研究人員表示,NSFC 在過去一年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更好地支持年輕科學家。但一些人擔心,這些變化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文章提到,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請量大幅增長,總數(shù)超過 380,000 份申請,比去年增長了 26%。其中只有 13% 獲得資助,而 2023 年為 16%。相比之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2023 年的資助率為 29%。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nature

文章還提到今年「20% 的國家杰青獲得額外五年的資助 」的改革,有人擔心,這將使其他處于職業(yè)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更難獲得有限的資助。一般來說,國家杰青已經可以從大學、地方政府和企業(yè)部門獲得廣泛的資金來源,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處在近乎金字塔頂端的國家杰青可以比那些被忽視的大多數(shù)科研人員能更有效地利用額外的項目經費。

信息來源:Nature news

7

《Cell Research》無緣 「 領軍期刊 」 稱號,李黨生主編的妻子發(fā)聲:不公平

近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簡稱 「 卓越計劃 」)二期的評選結果公布后,引起了生命科學圈的熱議。原因是備受關注的《Cell Research》意外落選,沒能入圍「領軍期刊」 名單,被劃為資助金額相對較低的 「英文梯隊期刊」。Cell Resrarch 期刊主編李黨生妻子宗麗娟在朋友圈公開質疑 ——國際一流期刊《Cell Research》在國內只能評 B 檔?

隨后,中國科協(xié)之聲公眾號發(fā)布署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的公眾號文章,回應《Cell Research》落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A 類期刊的熱點事件。

信息來源:中國科協(xié)之聲、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8

減重版司美中國正式上市

據諾和諾德中國官網發(fā)布消息,2024 年 11 月 17 日,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諾和盈?)正式在中國上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諾和諾德中國官網截圖

5 個月前,司美格魯肽用于長期體重管理在國內獲批。作為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 GLP-1 受體激動劑(GLP-1RA)的周制劑,根據其臨床試驗結果,減重效果平均 17%(16.8kg)。

以「減肥針」之名,司美格魯肽在國內早已火爆多年。此番正式上市的諾和盈,被稱作「減重版」司美格魯肽,用于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基礎上對成人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

信息來源:丁香園、澎湃新聞、諾和諾德中國

題圖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yè)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相關知識

19 位評審專家被處理:因長時間遲到、多次離席關閉攝像頭;16 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回應來了
「萬年主治」終于能升副高了?多地新規(guī):這類醫(yī)院可自主評高級職稱
韓國醫(yī)改失控:罷工醫(yī)生被吊銷執(zhí)照,醫(yī)學生和教授也停課辭職了
因搶救病人上課遲到被罰,醫(yī)院回應當事醫(yī)生「中途停診」
逆風翻盤!權威學者被認定造假失去工作,3 年后他帶著 Nature 子刊殺回來了
熱搜第一!醫(yī)院回應醫(yī)生救人導致上課遲到被罰,該怎么看?
五所高校153名學生獲“公共衛(wèi)生教育獎學金”
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中小學生睡眠質量評測納入管理考核
活動 | 報名“2024福布斯中國大健康產業(yè)評選”,共同探索高品質生活的未來
三甲醫(yī)生被爆參與非法代孕,當?shù)匦l(wèi)健委回應

網址: 19 位評審專家被處理:因長時間遲到、多次離席關閉攝像頭;16 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回應來了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701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