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蹣跚學步再到年幼懵懂,寶寶一天天地長大,爸媽也開啟了第二次生命之旅,和寶寶一起邊學習邊長大。
養(yǎng)育孩子,既要養(yǎng)又要育,要注意的事兒實在是太多啦,總是記不住,怎么辦?
第一階段 0~6 個月
1. 寶寶 6 個月內(nèi)盡量做到純母乳喂養(yǎng)。
2. 母嬰同室不同床。
準備好嬰兒床,從寶寶出生起就讓寶寶睡自己的小床,做到母嬰同室不同床,培養(yǎng)孩子獨自睡小床的習慣。
3. 仰著睡。
1 歲以內(nèi)的寶寶每次睡覺時,都應(yīng)該讓他保持仰臥姿勢入睡,在 4~6 個月之后,寶寶可能會在睡夢中自己翻成側(cè)臥或俯臥狀,爸媽可以不必把他翻過來,但仍然需要讓寶寶以仰臥姿勢入睡。
4. 趴著玩。
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可以讓寶寶每天趴著玩一會兒。但需要在寶寶醒著,又有大人看護的時候,再多鼓勵寶寶趴著玩。
5. 關(guān)于寶寶夜晚喂奶。
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周,一天喂奶至少要達到 8~12 次,每隔 2~3 小時喂一次,如果寶寶一次睡得有點久,是需要叫醒他喂奶的。
在滿月之后,確認寶寶能夠睡整夜了,就不必急著叫醒喂奶,可以等寶寶自己醒來喝奶。
6. 寶寶吃手,不用太擔心。
寶寶都吮吸手指,只要不是特別頻繁,不建議刻意人為干預(yù)或矯正,但可以誘導(dǎo)寶寶使用安撫奶嘴。
在 6 個月以內(nèi)可以放心地讓寶寶用安撫奶嘴。
超過 6 個月之后,建議減少并逐步停止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10 個月之后建議不要再給寶寶用啦。
7. 給孩子使用紙尿褲。
紙尿褲比尿布方便,要注意及時更換,不給孩子把屎把尿,穿開襠褲。
8. 讓寶寶練習抓握能力。
從寶寶四五個月大開始,爸媽就可以有意識鍛煉孩子抓握東西的能力,比如自己抓握奶瓶喝奶、自己抓東西玩。
9. 小寶寶要多哄,別擔心寵壞。
小于 4~6 個月的寶寶哭鬧時,盡量嘗試各種安撫手段撫慰寶寶。
不用擔心你的積極響應(yīng)會寵壞了寶寶。如果出現(xiàn)不明原因且難以安撫的哭泣,而且哭泣的時間一般是傍晚時分,需要考慮腸絞痛的可能。
第二階段 6~12 個月
10. 及時添加輔食,注意飲食清淡。
寶寶 6 個月開始應(yīng)該添加輔食,并且 1 歲之前不要給寶寶額外添加鹽、糖等調(diào)味品。3 歲以內(nèi)都要保持清淡的飲食,盡量給寶寶吃原汁原味的食物。
11. 讓寶寶學會用杯子。
在寶寶半歲之后,家長就可以開始訓(xùn)練寶寶使用杯子喝水了,爭取 1 歲左右(最遲不超過 1 歲半)離開奶瓶。
12. 及時讓寶寶斷夜奶。
何時斷夜奶并沒有固定的時間,實際上每一個寶寶的情況都不一樣。
一般認為,3 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具有「睡長覺」的能力,6 個月添加輔食之后,會比單純喝奶更扛餓,這個時候可以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進食和睡眠習慣。
爸媽們可以盡量誘導(dǎo)寶寶夜間睡整覺(連續(xù)睡 5 個小時以上即為整覺),有意拉開兩頓夜奶的間隔時間,順其自然逐漸停止喂夜奶。建議到 10 個月左右,讓寶寶徹底戒掉夜奶習慣。
13. 給寶寶刷牙。
從寶寶萌出第一顆牙齒開始,就需要每天給寶寶刷牙了,每次喝奶或進食后也最好及時喝口水漱口。
14. 不過早鍛煉孩子坐立、站立和行走,但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翻身、爬行。
15. 給寶寶用餐椅。
寶寶能夠坐得很穩(wěn)當之后,就意味著可以坐在餐椅上吃飯了,越早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爸媽以后才會越輕松。
16. 鼓勵寶寶自己吃飯。
哪怕剛開始時他總是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這都不能成為爸媽一直堅持喂飯的理由。
17. 一些奇怪的習慣不用過于擔心。
寶寶 6~9 個月左右時,有可能會出現(xiàn)撞頭、搖頭和扭頭這些奇怪的習慣動作。
這種習慣可能會持續(xù)幾周到幾個月,甚至一年或更長時間。不過不用過于擔心也無須太多干涉,大多數(shù)寶寶會在 3 歲左右改掉這個習慣。
18. 認真對待寶寶的分離焦慮。
寶寶通常在七八個月大,會開始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跡象,變得離不開人,一般到 18 個月時達到最高峰。
爸媽應(yīng)該認真對待寶寶的分離焦慮,不建議采取偷偷離開的方式,而應(yīng)該在每次分離前的 10~15 分鐘提前告訴他。
爸媽還可以通過短暫的分離幫助寶寶適應(yīng),與寶寶達成「離開」的常規(guī)儀式,這會讓寶寶更容易接受。
19. 睡覺磨牙不用太擔心。
在寶寶 10 個月左右的時候,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睡覺磨牙的現(xiàn)象。這并不是缺少某種營養(yǎng)素造成的,而更可能是寶寶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爸媽應(yīng)該盡可能減少寶寶生活中的壓力。比如增加白天的身體活動或者睡前的安撫等等。
20. 不要給孩子使用學步車或跳跳椅。
有研究表明,過度使用學步車或跳跳椅,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發(fā)育遲緩,以后學會坐、爬和走路的時間都要晚于較少使用的孩子。
第三階段 1~3 歲
21. 1 歲半或者 2 歲開始,可以訓(xùn)練寶寶上廁所。
寶寶 1 歲左右或者更早時候,媽媽就可以為他準備一個小馬桶了。當發(fā)現(xiàn)寶寶有便意的時候,可以讓他坐在兒童馬桶上解決。
如果寶寶不愿意接受,也不用擔心,可以過一段時間再慢慢嘗試。
22. 多和寶寶說話,也鼓勵寶寶多說話。
比如寶寶做出想要拿桌上杯子的動作,爸媽盡量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反復(fù)問他「你要什么」「你是要杯子嗎」,刺激和引導(dǎo)孩子用語言來表達。
23. 給寶寶定規(guī)則。
在寶寶開始理解大人的意思而且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后,家長要學會在生活中設(shè)置各種限制或規(guī)則。
比如要求 1 歲的寶寶自己拿著吸管杯喝奶等。限制必須是合理的,限制太多或者限制不合理都會對寶寶產(chǎn)生負面影響。
24. 多帶寶寶出門。
經(jīng)常帶寶寶出門接觸大自然和陌生人,不要長時間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
25. 寶寶咬人,要正確看待和處理。
不少寶寶都曾有過喜歡咬人的階段,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會形成愛咬人的壞習慣。
剛開始咬人時寶寶只是試試自己的咀嚼能力,這是一種游戲、更是一種實驗。爸媽不需要為此大驚小怪,或者大叫「疼」,這反而會激起寶寶更強烈的挑戰(zhàn)欲望。
最正確的做法是讓愛咬人的寶寶快速安靜下來,并堅定地告訴他「不可以」,然后用其它東西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26. 漸進式斷奶。
如果決定要徹底斷奶,建議在 1~2 周內(nèi)逐步完成。
可以從用一頓配方奶替代 1 次母乳開始,根據(jù)寶寶的接受情況逐漸增加替代次數(shù),直至徹底斷奶。不建議采取乳頭抹刺激物或媽媽消失幾天這樣極端的斷奶方式。
27. 不要強迫孩子吃飯,更不要追著喂飯。
孩子如果拒絕吃飯,通常代表他此刻并沒有多餓,所以爸媽也不用太擔心,更不要在飯后追喂零食。
經(jīng)常強迫吃飯只會讓孩子對吃飯徹底失去興趣,甚至認為這是一種任務(wù)或負擔,爸媽千萬不要給孩子這樣的心理壓力
28. 正確面對寶寶的挑食行為。
下面幾點可能對解決寶寶挑食的問題有幫助:不要把自己對食物的喜好強加給寶寶。
花心思做出好看又美味的食物。
限制果汁、零食、飲料的攝入量。
讓寶寶參與食物的制作。
不強迫寶寶吃,但也同時不要放棄努力,比如寶寶今天不吃肉不代表明天也不吃,家長只需做到讓寶寶在餐桌上經(jīng)常能吃到這些食物就可以了。
29. 不要頻繁地對孩子說「不」。
太多的「不準」「不可以」「不對」會讓寶寶感到煩悶,甚至會更加叛逆或無視家長的權(quán)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嘗試甚至犯錯。
比如孩子想要抓盛滿熱水的杯子,除了先告訴孩子這其中的危險之外,你還可以讓孩子輕輕觸碰感受一下,知道「燙」的滋味并不好受之后,孩子下次自然就不會再去輕易嘗試了。
30. 不強迫 3 歲前的寶寶分享。
寶寶通常在 3 歲左右才會開始有分享的意識,在這之前都不建議強迫寶寶與他人分享,更不能批評不愿分享的孩子是「小氣鬼」。
爸媽只需抓住每一次機會教寶寶學會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強化你希望傳遞的價值觀就可以了。
3 歲以上的寶寶,除了健康、飲食等一直都注意的問題,入園入托后的學習、性格培養(yǎng)……還有更多問題需要爸媽操心。這部分的內(nèi)容,下次丁媽再來和大家說吧。
都說養(yǎng)娃就是升級打怪,但丁媽覺得,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和丁媽一起,享受養(yǎng)育之樂,一起做更好的媽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