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學生向高曉松請教人生經(jīng)驗時,高曉松說:“人生不需要建議,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座獨木橋,大地遼闊是靠億萬獨木橋拼起來的。如果大家都邁著‘正確’的步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多沒意思。比如別人給我的建議是長得好看點兒,我也找過邁克爾·杰克遜的整容醫(yī)生,但他卻說我這樣挺好的不需要整容。”
高曉松避而不談人生建議,而是借用獨木橋的比喻透析道理。這番話自然,生動,富有哲理,充滿了幽默的色彩,又傳遞了獨特的觀點,讓人獲益匪淺。高曉松一方面通過音樂傳遞真善美,一方面還通過主持節(jié)目,傳達自己對人生的見解,說的話至情至性,又透出人生的智慧。
往家里要錢的時候,你怎么不學習西方呢?
▲▲▲
在一次節(jié)目中,和一個富二代談到自由和金錢的話題,高曉松說:“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套拿出來。我是西方的,我要自由,我要學習西方。往家里要錢的時候,你怎么不學習西方呢?我們家長沒有強迫我,你要讀清華還是要干嘛,只是想讓你選一個道路。
你如果喜歡東方的道路,你讀清華,然后我們一直跟你安排好,一直讀博士,都沒問題。如果你選西方,也沒問題。
自己選大學,自己打工養(yǎng)自己。所以你選一條路,一以貫之。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或者便宜,今天這個兜里掏出這個世界觀,而明天兜里掏出那個世界觀?!?/p>
我們經(jīng)??吹竭@樣看似很荒誕卻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一些年輕人一方面崇拜西方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嚴重依賴父母,即使成年后仍找父母要錢。歸根到底就是失去了世界觀,而是以利益和方便來肆意取舍。高曉松拿自己做例子,辯證地把這種現(xiàn)象深刻地剖析了出來,并分析了深刻的原因。這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有深刻的啟發(fā)和教育意義。
名校畢業(yè),不是用來找工作用的
▲▲▲
“清華男神”梁植到高曉松擔任嘉賓的節(jié)目中請教畢業(yè)后的職業(yè)去向,高曉松說:“都是一個讀到博士的人了,還問人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干嘛?你已經(jīng)很危險了,你要再跟我們絮叨你普普通通的清華人生的話,那我也準備淘汰你了。目前你是清華最優(yōu)秀的在校生之一,我回學校里,校長也好、書記也好,都跟我提到過你,所以你今天的表現(xiàn)讓我非常失望。我覺得你沒有拿出一個大名校生,胸懷天下的氣魄。一個大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鎮(zhèn)國重器。名校畢業(yè)是干什么的?不是用來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嗎?
名校要培養(yǎng)你,是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的風范。一個名校生走到這里來,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欲望,在這問我們你該找個什么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很多畢業(yè)生都會關(guān)心職業(yè)問題,高曉松并沒有就選什么工作和如何選擇進行闡述,而是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連清華最優(yōu)秀的博士畢業(yè)生,都在考慮普普通通的工作問題,背后反映出的是整個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shù)娜笔栴}。高曉松的這番話振聾發(fā)聵,引人深思,讓畢業(yè)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也讓世人思考當下教育存在的不足,思考改進的方法。
有些人看見的只是鏡子,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
▲▲▲
談到社會上對高考制度的質(zhì)疑,高曉松說:“從隋朝開始,正式有了科舉制度。從此,中國就進入了一個上千年來選官相對公平的階段。今天那么多人說高考不好,其實你也想不出比高考更好的制度,總不能退回到‘舉孝廉’,誰孝順誰上大學,也不能退回到九品中正制,誰家世好,誰上大學。所以高考還算基本公平,科舉也是。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抱怨婚姻磨滅理想的,不結(jié)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嘮叨這個體制捆綁下無法創(chuàng)作偉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
大家面對同樣的時代,卻找出不同的借口,每個人都在窗前看這個世界,有些人看見的只是鏡子,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p>
談及高考制度的優(yōu)劣,高曉松從歷史緣起說起,通過看似戲虐的話里,卻讓人看到了高考的公平性。高曉松用了一個排比,告訴我們:沒有被教育毀了的人,理想也不會被婚姻磨滅,偉大作品也不會被體制禁錮。最后,高曉松上升到人生哲理,時代都是相同的,只是人們習慣于固步自封,有人只看到了鏡子,有人五指都看不到。歸根到底,一個人的成就如何,關(guān)鍵在于自己。
高曉松總是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印象,但他卻總能透過現(xiàn)象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說出至情至性的妙語哲理,能讓人印象深刻,反復研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