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9月16日 22:36

1、玉米——健脾祛濕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平,入胃、腎經(jīng)

中醫(yī)認(rèn)為, 玉米味甘性平,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非常適合脾虛的人食用, 玉米還適宜于胃熱引起的消渇;有熱象的各種疾病,如頭暈、頭漲的肝陽上亢;濕熱型肝炎;肺熱型鼻衄、咯血, 以及產(chǎn)后血虛、內(nèi)熱所致的虛汗?,F(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認(rèn)為,玉米中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等都有預(yù)防和治療作用,玉米還可以防癌抗癌,抑制、延緩皺紋產(chǎn)生,保護(hù)眼睛、預(yù)防老年性黃癌變性的白內(nèi)障發(fā)生。

主要功效

開胃、健脾、除濕、利尿。

適用病證

適用于脾虛、水腫、小便不利、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高血壓、便秘、肥胖癥患者。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玉米碾為細(xì)渣煮粥養(yǎng)人,常作為病后體虛食療之品。用玉米粒煮粥時,玉米中的尼克酸不易釋放出來,在煮粥時放些堿,大部分尼克酸就能釋放出來, 而且堿還可避免玉米中的維生素?fù)p失掉。而且吃玉米時,應(yīng)把玉米粒的胚芽全部吃進(jìn), 因為玉米的許多營養(yǎng)都集中在那里。除了玉米外,玉米須、煮玉米的水以及玉米的梗芯都有功效。

中醫(yī)認(rèn)為, 玉米須有很好的利尿、降壓、降糖、和胃的功效,用玉米須熬湯或包茶喝,對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很有幫助。另外,夏季是泌尿感染的高發(fā)季節(jié),在煮玉米時最好留些玉米須, 留兩層青皮,味道和藥效都會更好,飲時可加點白糖或冰糖。

治脾胃病小偏方

玉米須100克加水800毫升, 煎至湯汁300毫升, 趁溫?zé)釙r頻頻給小孩兒喂服, 1日服完。此方對嬰兒腹瀉 (蛋花水樣便)、嘔吐、低熱等癥狀有明顯的效果。

2、高粱——養(yǎng)肝益胃

性味歸經(jīng):膏粱味甘性溫,入肝、胃經(jīng)

高梁屬于雜糧,卻是五谷里不可缺少的配角,它具有溫中健脾、收斂止瀉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瀉的人,持續(xù)吃上一段時問后,腹瀉會逐漸好轉(zhuǎn)。中醫(yī)認(rèn)為,高梁促消化、利小便、止咳喘、補(bǔ)氣清胃,有消化不良、體質(zhì)較弱、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亞健康”表現(xiàn)的中青年人,可以經(jīng)常吃一些高梁。

主要功效

健脾益胃、養(yǎng)肝益胃、固腸胃、止吐瀉

適用病證

適用于胃腸功能弱者、胸膈飽滿者、慢性胃炎患者、慢性腹瀉患者及消化不良、體質(zhì)較弱、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亞健康”表現(xiàn)的中青年人。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高梁適合做點心,高梁磨成面做點心, 既細(xì)膩又營養(yǎng),做銀耳羹或玉米羹時放一點高梁, 口感更好。把高梁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 用開水調(diào)成稀糊, 每天早晩飯前服用。

小孩兒消化不良,可取高梁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3克調(diào)服。高梁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有慢性腹瀉的人, 可以把高梁面在鍋中焙黃,持續(xù)吃上一段時問,疾病多會好轉(zhuǎn)。對于有消化不良、體質(zhì)較弱、工作壓力大的中青年人,可以常吃一種叫高梁粑的點心,就是把高梁米磨成粉后加入包打粉、白糖、雞蛋,加水揉成面團(tuán),把高梁面團(tuán)按平蒸熟,下油鍋稍炸,撒上芝麻即可。

治脾胃病小偏方

先在炒鍋加點食用油, 然后加入高梁面用小火干炒,炒熟后再加入適量的白糖做成炒面, 最后把炒面加水煮成糊狀,喂寶寶服用,小孩兒一 般一次不超過半兩面,每日3次,對于緩解小兒腹瀉 、消化不良大有幫助。

3、赤小豆——健脾益氣,利尿消腫

性味歸經(jīng):味甘、酸、性平,入心、脾、小腸經(jīng)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赤小豆“治產(chǎn)難,通乳汁。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 ?,F(xiàn)代藥理學(xué)還發(fā)現(xiàn),赤小豆中含有一 種皂甙類物質(zhì)能促進(jìn)通便及排尿, 對心臟病或腎病引起水腫有輔助治療作用。夏秋季熱毒最盛, 易使人生瘡長病,而煮食赤豆湯可以預(yù)防。同時,還可以防治夏秋易發(fā)的腿腫、食欲不振、腹瀉等病。

主要功效

健脾益氣、利水除濕、消腫解毒、和血排膿、通乳汁、輕身減肥。

適用病證

赤小豆特別適合各種特發(fā)性水腫病人的食療,主治心腎臟器水腫、腮腺炎、痛腫膿血、乳汁不通等證。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赤小豆特別適合各種特發(fā)性水腫病人的食療。如將赤小豆和鯉魚煮湯吃,可治療水腫、小便困難、關(guān)節(jié)腫痛,還能輔助治療肝硬化腹水,補(bǔ)體虛。將赤小豆和鯽魚做湯吃,可緩解腎病綜合征的水腫癥狀,者在煮湯時加入具有健脾開胃作用的陳皮、草果各6克,效果會更好。此湯也適合因心臟、 肝臟等疾病引起的水腫以及婦女更年期水腫、 妊娠水腫患者服食,且赤小豆與鯽魚都是平性, 各類體質(zhì)人群都可食用。

形瘦體虛及久病者、腎衰竭患者、陽氣衰微者、遺尿患者慎食赤小豆。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種子,俗稱“紅豆”本品辛、苦、平,有大毒, 與赤小豆不可混用, 以免中毒。

治脾胃病小偏方

花生、赤小豆、大棗各60克,加水煮成湯, 一日服食2次,本方有補(bǔ)益脾胃的作用,適用于腳氣病、脾虛浮腫、食少乏力、便溏腹瀉、精神倦怠等病證。

4、扁豆——健脾和中化暑濕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平,入脾、胃經(jīng)

中醫(yī)認(rèn)為, 扁豆是甘淡溫和的化濕健脾藥,可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久瀉痢疾、婦女帶下、 小兒疳積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濕之那引起的嘔吐、胸悶、腹脹、泄瀉等證。《本草綱目》里記載其還有“暖脾胃,止消渇” “殺酒毒,解河豚毒”等功效,為藥食兩用之佳品。所以,凡脾虛有濕之人,秋季常食扁豆,對身體有益?,F(xiàn)代藥理學(xué)證實,扁豆具有抗病毒、降血糖、增強(qiáng)免疫功能、抗癌防癌等作用,所以尤適宜青少年和糖尿病、癌癥患者食用。

主要功效

和中化濕、補(bǔ)脾止泄、解暑除濕、降濁升清。

適用病證

專治中宮脾胃之病, 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及暑濕內(nèi)傷之嘔吐瀉泄、食少納呆、脾虛水腫;夏季感受暑濕之氣而致嘔吐、瀉利、煩渇、頭昏、胸悶者。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扁豆中毒是由于扁豆中含有紅細(xì)胞凝集素、 皂素等天然的毒素, 只有持續(xù)長時間的高溫才可以將其破壞。因此,炒菜時不要貪圖脆嫩,應(yīng)充分加熱,使扁豆顏色全變,里外熟透, 吃著沒有豆腥味,這樣就能避免發(fā)生中毒,為了防止發(fā)生扁豆中毒,通常的做法是先將扁豆在沸水中煮30分鐘左右。

扁豆的花、種、皮、根、藤、葉均有藥效, 以花常用,功效與扁豆相似,偏于解暑,可做藥膳吃,如與雞蛋、鹽同鍋煎炒至熟服食,能治暑濕等,如用扁豆花與鮮藿香各15克配伍煎湯飲,可治腹痛吐瀉。

用扁豆30~60克煮汁,分2~3次服用,可療急慢性胃腸炎之呃逆、腹瀉等。

治脾胃病小偏方

扁豆30克,大米50克,荷葉1張, 白糖適量,先將自豆與大米煮粥,粥等熟時蓋荷葉于粥上,再煮片刻,?;鹕詯?,去荷葉,加白糖調(diào)味。

5、薏苡仁——除痹勝濕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jīng)。

薏苡仁又叫薏米,作為一種中藥,有其悠久的歷史,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說其主筋急拘生,不可屈伸,風(fēng)濕痛,久服輕身益氣”。體質(zhì)較弱、氣虛汗出、脾胃不和的亞健康狀態(tài)者, 可每天在粳米中加入薏苡仁50克一同熬煮食用,風(fēng)濕痹證,下肢腫脹、關(guān)節(jié)腫痛的患者也可食用此方,其對于癌癥患者術(shù)后體虛或放、化療后致白細(xì)胞下降及食欲不振、腹瀉也有較好的療效。

主要功效

健脾益胃、除痹勝濕、利水消腫、清熱排膿、鎮(zhèn)痛、鎮(zhèn)靜。

適用病證

適用于精尿病、高血壓、腫瘤、面部黑斑、皮膚粗糙、 扁平疣、皰疹、腳氣病浮腫、急慢性腎炎水腫患者。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薏苡仁最簡單的食用方法是, 將炒過的薏苡仁當(dāng)茶來泡水喝, 或是將炒熟后的薏苡仁磨碎, 每天服薏仁粉,這樣不僅可以美白,還可以清熱排膿,非常適合面部黑斑、皮膚粗糙、 扁平疣、皰疹患者。

薏苡仁較堅韌,難以煮熟,煮之前須以溫水浸泡2-3小時。

薏苡仁在各藥房及超市都能買到,但也須注意, 因其作用和緩,須長期服用;大便秘結(jié)及孕婦不宜食用。淘洗薏苡仁的時候要注意, 先用冷水輕輕淘洗,切忌用力揉搓,再用冷水浸泡一會兒,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不能丟棄,這樣可以避免薏苡仁中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浸泡中受到損失。

每日用生薏苡仁50~100克, 水煎飲用,有利尿、消除脂肪及減輕體重的功效,尤其適合肥胖癥患者。將糙米、薏苡仁、赤小豆以5:3:2的比例混合,放入高壓鍋里煮飯, 當(dāng)主食長期食用,有抑癌抗癌的作用, 適合胃癌患者。

治脾胃病小偏方

薏苡仁、大麥芽各12克, 兩味炒焦后水煎取汁,此為1日量,分早、晚2次服用,本方消食止瀉,適用于消化不良之人。

6、鯽魚——養(yǎng)胃除濕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溫,入脾、胃、大腸經(jīng)

民間有“魚生火”的說法,但鯽魚是個例外。據(jù)《本草綱目》記載: “諸魚屬火,唯鯽魚屬土,故能養(yǎng)胃,”鯽魚豆腐湯是民間常用的最佳吃法之一,非常適合中老年人、病人和虛弱者食用。民間還常給產(chǎn)婦燉食鯽魚湯, 既可以補(bǔ)虛,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非常值得推廣,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

主要功效

健脾和胃、利水消腫、滋養(yǎng)通乳、活血通絡(luò)。

適用病證

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chǎn)后缺乳、胃痛等患者,也適用于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食用提醒

鯽魚肉嫩味鮮, 最好是清蒸吃或煮湯吃,若經(jīng)煎炸, 食療功效就會打些折扣。洗鯽魚時,人們都知道刮鱗、摳鰓、去臟, 卻很少有人會去掉其咽喉齒(位于鰓后咽喉部的牙齒) ,這樣做出來的鯽魚湯,其湯汁味道就欠佳,且有較重的泥腥味,因此,鮮鯽魚下鍋前最好是去掉其咽喉齒。

鯽魚細(xì)刺較多,老年人和兒童須慢一點兒吃,并耐心剔除魚刺。

鯽魚最好不與雞、羊、狗肉同食,食之易生熱, 陽盛之體和素有內(nèi)熱者更不宜吃, 以免生瘡病。鯽魚話不宜與麥冬、沙參同用,不宜與芥菜同食。

治脾胃病小信方

活鯽魚2~3條(200~300克/條) ,糯米50~100克,藕粉5克,蔥白、生姜各3~5克,鹽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與糯米同入鍋中煨至爛熟,生姜和蔥白切成碎末,放入魚湯中煮沸5分鐘,最后加入藕粉、鹽,稍煮即成,食魚肉、喝魚湯,每日1次,每次1~2小碗,溫?zé)崾秤?,連食5~7天, 此方補(bǔ)中益氣、健脾和胃, 能很好地防治胃炎。

相關(guān)知識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疾病診療】祛濕健脾飲食指南,這是最全面食療,收藏!
小滿如何健脾祛濕
健脾祛濕 食物
祛濕健脾湯
#祛濕# #健脾祛濕...
祛濕粥的最佳配方:科學(xué)搭配,健康祛濕
健脾祛濕最快的方法,怎樣健脾祛濕
健脾祛濕的食物
祛濕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網(wǎng)址: 六大健脾祛濕最佳食物,值得收藏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0659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