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玉醬 醫(yī)學界內分泌頻道
*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愿天下無肥!
此前在京召開的2021首屆中國肥胖大會上,中國營養(yǎng)學會臨床營養(yǎng)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陳偉教授為大家解讀了新鮮出爐的2021版《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指南》。我們來一起學習下!
九千萬胖友亟需科學減肥指導
肥胖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不僅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因胖返貧”。肥胖及相關疾病需要終生治療,還會縮短壽命,研究顯示,腰圍每長1英寸,壽命就可能縮短1年。減肥,刻不容緩!
中國目前已成為“胖中之胖”。我國胖友總量居世界第一——8960萬,“險勝”8780萬胖友的美國。我國嚴重肥胖人口也已達1190萬,這個數字觸目驚心。
國際上對肥胖的認識在不斷更新,2016年美國臨床內分泌協(xié)會(AACE)將肥胖更改為“以肥胖為基礎的慢性疾?。ˋBCD)”。適當減重可以改善幾乎所有的肥胖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紊亂、胃食管反流等(圖1)。例如肥胖相關的2型糖尿病,減重后能夠獲得明顯緩解甚至完全緩解。

圖1 可通過適當減重改善的相關疾病
指南指出,超重/肥胖的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階梯療法是:
BMI≥35(40)kg/m2,存在危險因素或嚴重肥胖相關并發(fā)癥:建議手術+生活方式治療;
BMI在28~35kg/m2之間、腰圍超標或存在危險因素,建議藥物+生活方式治療;
BMI在24~28kg/m2之間且腰圍超標,建議采取科學飲食、合理運動與心理治療、行為干預和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治療方式。
指南正文分為肥胖的流行與危害、超重/肥胖患者的醫(yī)學干預和特殊人群三大部分,共84個問題(圖2)。陳偉教授給大家劃了個重點,摘取部分問題給大家介紹。

圖2 指南目錄
▎限能量膳食
01 蛋白質來源對限制熱量飲食(CRD)干預的作用有何影響?
提高大豆蛋白攝入比例的CRD可降低體脂率、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證據等級C,弱推薦)
02 增加乳制品攝入對CRD的減重干預有何影響?
增加乳制品攝入量,可降低超重/肥胖者的體重和體脂肪,而單純增加鈣補充劑并不能加強減重效果。(證據等級B,弱推薦)
▎高蛋白膳食
03 高蛋白膳食能否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和血糖?
高蛋白膳食有助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減輕體重,并有利于控制血糖。長期應用時應加強包括腎功能在內的臨床監(jiān)測與營養(yǎng)咨詢。(證據等級B,弱推薦)
04 高蛋白膳食對減重依從性和維持減重效果的影響?
限能量的高蛋白膳食可以增加飽腹感,降低饑餓感,有助于增強重度肥胖患者的減重依從性,并維持減重效果。(證據等級C,弱推薦)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09 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改善血糖控制?
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短期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證據等級A,強推薦)
10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否適用于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減重?
不建議兒童青少年以減重為目的執(zhí)行中長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短期應用應在臨床營養(yǎng)師嚴格指導下進行,定期檢測血清微量營養(yǎng)素水平、適當補充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yǎng)素。(證據等級C,弱推薦)
▎輕斷食
12 超重/肥胖者采用輕斷食干預對減重和脂代謝有何影響?
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輕斷食模式可以改善超重/肥胖者的體重和脂代謝指標。(證據等級A,強推薦)
13 應用輕斷食對超重/肥胖者的糖代謝有何影響?
在非糖尿病的超重/肥胖者中,應用輕斷食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但對血糖的影響尚不確切。(證據等級B,強推薦)
▎低GI飲食
15 低升糖指數(GI)飲食是否有助于減重?
在限制總能量的條件下,低GI飲食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的體重,且在短期應用的減重效果優(yōu)于高GI飲食。(證據等級B,弱推薦)
16 低GI飲食是否有助于增加飽腹感,改善胰島素抵抗?
短期應用低GI飲食可增加飽腹感、改善胰島素抵抗。(證據等級C,弱推薦)
▎多種飲食模式
17 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DASH飲食有助于超重/肥胖者減重嗎?
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DASH飲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體重、BMI和體脂含量。(證據等級B,強推薦)
18 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地中海飲食有助于超重/肥胖者減重嗎?
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人群及產后女性的體重。(證據等級A,強推薦)
▎代餐食品減重
19 代餐食品減重期間應如何保證營養(yǎng)充足?
選擇符合標準的代餐食品,結合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以保證減重期間營養(yǎng)充足。(證據等級C,弱推薦)
20 代餐食品減重的安全性如何?
短期應用代餐食品減重是安全的,嚴重不良反應少,耐受性較好。其長期安全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據等級B,弱推薦)
▎微量營養(yǎng)素
24 醫(yī)學減重期間是否需要補充微量營養(yǎng)素?
限能量飲食,尤其極低能量飲食干預時,應同時補充復合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證據等級C,強推薦)
25 醫(yī)學營養(yǎng)減重過程中是否需要補充鈣和/或維生素D?
有缺乏風險的減重者應補充鈣和/或維生素D。(證據等級B,強推薦)
▎腸道微生態(tài)
27 是否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使成年肥胖者改善代謝指標?
成年肥胖者可通過服用含有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協(xié)助減重,并因此獲得代謝改善。(證據等級C,弱推薦)
28 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肥胖者是否可以服用含有特定菌株的益生菌?
羅伊氏乳桿菌可幫助NASH患者減輕體重、降低BMI和腰圍。含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的復合益生菌配合減重飲食可改善代謝綜合征患者的BMI/胰島素抵抗及食欲相關激素水平。(證據等級C,弱推薦)
▎醫(yī)學營養(yǎng)減重與教育
31 如何進行有效的營養(yǎng)教育?
基于互聯網小程序/手機應用程序,在線進行營養(yǎng)知識的理論教學,提供營養(yǎng)和運動等建議。線下開展飲食/營養(yǎng)咨詢會議、主題會議等形式學習營養(yǎng)知識和技能。(證據等級C,強推薦)
▎藥物治療
39 對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選擇哪些藥物有助于減重?
1)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一線治療藥物,適用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體重下降。(證據等級A,強推薦)
2)胰升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可以使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確的減重獲益。(證據等級A,強推薦)
▎減重與代謝手術相關的營養(yǎng)問題
40 擬行減重手術的患者是否需要通過限制飲食進行術前減重?
建議所有擬行減重手術的患者在術前應通過限制飲食進行術前減重。(證據等級B,強推薦)
41 圍手術期應采取何種營養(yǎng)管理策略為宜?
減重手術圍術期營養(yǎng)管理應以多學科綜合治療協(xié)作組(MDT)為診療模式。MDT模式應貫穿術前評估、術中監(jiān)測、術畢康復和術后隨訪的整個過程。營養(yǎng)治療在其中至關重要。(證據等級C,強推薦)
▎減重后體重維持
44 減重后維持期的飲食方案如何制定?
推薦1:執(zhí)行3~6個月的限能量高蛋白膳食更有助于減重后體重維持。(證據等級A,強推薦)
推薦2:與持續(xù)限能量飲食相比,輕斷食在減重后體重維持的作用并無顯著劣勢。(證據等級C,弱推薦)
45 減重后應繼續(xù)隨訪管理多長時間為宜?
減重后參與長期(≥1年)綜合減重維持計劃,更有助于減重維持。(證據等級B,強推薦)
46 如何提高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維持期生活方式管理的依從性?
減重維持期通過有效的行為策略可提高超重/肥胖者對生活方式管理的依從性并達到良好的減重效果。常見的行為策略包括自我監(jiān)測(體重、飲食和運動等)、目標設定、解決問題和刺激控制等。(證據等級B,強推薦)
▎精準營養(yǎng)
47 實施肥胖相關基因檢測是否有利于達到減重目標?
傳統(tǒng)方法治療難以達到減重目標的肥胖者可考慮進行肥胖相關基因檢測并進行對應的飲食干預。(證據等級D,弱推薦)
48 基于腸道菌群P/B比值分型的強化膳食纖維飲食干預是否能作為精準減重的干預方式?
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對于高P/B人群具有更好的減重效果。(證據等級B,強推薦)
除此之外,陳偉教授還介紹了特殊人群的體重管理(詳情大家可見指南全文),他表示,我們的愿景是——天下無肥!
專家簡介

陳偉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醫(yī)師,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
現任中國營養(yǎng)學會臨床營養(yǎng)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yǎng)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營養(yǎng)醫(yī)師專業(yè)委員會總干事。
參加國家多項課題研究工作,獲得省級科技獎4項。
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收錄31篇。
致力于臨床患者的各種類型的營養(yǎng)不良防治工作,主導人工營養(yǎng)支持的實施全過程以及肥胖相關慢性疾病、糖尿病等營養(yǎng)干預。
在行業(yè)內編寫基于醫(yī)學減重、糖尿病的循證指南和專家共識多部,掌握國際前沿的技術。
在國內率先開發(fā)醫(yī)學營養(yǎng)減重體系、家庭營養(yǎng)支持、臨床營養(yǎng)診斷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本文首發(fā)丨醫(y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玉醬
本文審核丨主任醫(yī)師 陳偉
責任編輯丨曹前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chuàng),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醫(yī)學界力求其發(fā)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 但并不對已發(fā)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 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