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媽媽聽到寶寶的哭鬧就容易心急如焚,抱著孩子又拍又晃,或者一哭就喂奶,也有的父母會很煩躁嬰兒的哭鬧聲,對寶寶置之不理,覺得孩子哭夠了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這都是對嬰兒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的處理方法。
嬰兒不具備說話能力,哭是他與外界表達的唯一方式,哭啼就是嬰兒的語言,我們是孩子最親密的守護者,要能通過孩子的哭聲來了解孩子哭聲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爸爸媽媽如果想解決嬰兒的哭鬧,就要學會判斷嬰兒屬于哪一種哭:
1、尿了或拉粑粑了,媽媽沒有及時發(fā)現,寶寶覺得不舒服也會哭鬧。
這種哭通常強度較輕,嬰兒無淚,大多數發(fā)生在睡醒時或吃奶后,哭的同時,兩腿蹬被。如果是這種情況給寶寶換上干凈的尿褲,嬰兒舒服了就會停止哭啼。
2、寶寶餓了也會哭。
媽媽如果不能及時給寶寶哺乳,寶寶餓了,不會說,只能通過哭來告訴媽媽我餓了。這種情況的哭很有節(jié)奏,哭聲由小變大,當媽媽用手觸碰寶寶嘴邊時,寶寶會立即轉過頭來,發(fā)出找奶吃吸吮的動作,往往這個時候給他吃上奶,一會寶寶就會安靜下來,吃飽后還會對你露出滿意的笑容。
3、尋求抱抱,意向性哭啼。
小嬰兒在家時的情況基本上是躺著的,有的時候躺膩了,想要媽媽抱一抱,也會通過哭來告訴媽媽。這種情況的哭寶寶會不停地左右扭動頭部,左顧右盼,哭聲平和,帶有顫音,當媽媽來到寶寶跟前,寶寶就會停止哭泣,著急的盯著媽媽看,會發(fā)出哼哼的聲音,會翹起小嘴唇,這就是在向媽媽要抱抱。
4、穿著不舒適,燥熱性哭啼。
一般父母都害怕凍著小寶寶,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總給寶寶包裹得很嚴實,睡覺的時候也蓋很嚴實,其實嬰兒怕熱,穿得多四肢活動不自如,容易燥熱,寶寶會煩躁不安,哭起來四肢舞動,哭啼不止。當媽媽給孩子換上輕薄舒服的衣被或給寶寶移到涼爽的地方,孩子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家有小嬰兒盡量控制好室內溫度,給孩子穿上寬松棉質的衣服,對于小嬰兒的穿衣,冬季穿著連體衣,方便清理尿便;晚上睡覺使用棉睡袋都是保暖又舒服的方式。
5、困倦性哭啼。
困倦性哭啼又分兩種,一種是寶寶明明很困了,但父母沒能及時查覺寶寶的困意,還在逗玩寶寶,寶寶又困又累又不能及時入睡,就容易哭鬧不安。另一種是到了睡覺時間,媽媽安排寶寶入睡,寶寶不想睡,就開始哭鬧,俗稱“鬧覺”。
寶寶鬧覺多因為入睡困難,室內人太多,過熱,入睡環(huán)境不夠安靜而致,如果能讓寶寶在安靜的房間里入睡,睡前媽媽輕拍寶寶,給寶寶做簡單的撫觸按摩,輕輕地捏一捏,按一按寶寶的身體,幫助寶寶放松下來,寶寶就會停止哭啼,慢慢入睡。
6、正常的哭(運動性哭啼)。
有時嬰兒的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響亮,有節(jié)奏感,但沒有眼淚。沒有任何不舒服癥狀伴隨,不影響吃奶、睡眠、玩耍,每次哭時較短,這是嬰兒運動的一種方式,每天可達四到五次這樣的哭啼。當媽媽觸摸寶寶或逗他笑笑,寶寶就會停止哭啼。
7、注意不要嚇著寶寶,讓寶寶產生害怕性哭啼。
寶寶對黑暗的恐懼,一個人獨處的恐懼,打針,或其他突如其來的聲音的害怕(父母吵架等),兇惡的打鬧場面,都會造成寶寶因害怕突然哭啼,這樣的哭聲刺耳,伴有間斷性號叫。媽媽平常照看寶寶,要注意消除寶寶的恐懼心理。
8、吃得過飽及口渴而引發(fā)的哭啼
有時候媽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寶寶吃完奶就開始大哭?那是因為寶寶吃多了,吃撐了,哭得時候還會兩腿屈曲亂蹬,向外溢奶。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抱起寶寶,寶寶會哭得更厲害,哭可以幫助寶寶消化,所以這種哭媽媽不必擔心處理,要注意防止溢奶,下次喂奶稍微少喂些。
當寶寶嘴唇干燥,時不時用舌頭舔嘴唇,表情不耐煩,就表示嬰兒渴了,給寶寶喂點水,哭鬧就會停止。
9、習慣性哭啼。
有時你會發(fā)現給寶寶洗個熱水澡,情緒也安穩(wěn)了,還能精神好一陣,那是因為寶寶之前養(yǎng)成了經常洗澡換衣服的習慣,當習慣改變時,寶寶因為不經常洗澡換衣服,尿布不舒服時,寶寶不習慣就會哭啼,這時的哭啼往往持續(xù)不斷,有眼淚。寶寶其實是在通過哭告訴媽媽,他的習慣被改變了他很不舒服。
10、睡眠不規(guī)律所致哭啼。
有的寶寶白天睡的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止,打開燈光時,哭聲就停止了,這是因為白天睡得多,晚上睡得少所致,寶寶夜里睡好醒來,發(fā)現天還是黑的,屋內沒有燈光,自然開始哭鬧。應逐漸調整寶寶的睡眠時間安排,增加晚上睡眠時長,適當減少白天睡眠時長,保證寶寶晚上有一個好的睡眠狀態(tài)。
11、吸吮困難性哭啼。
有的媽媽奶水少,跟不上寶寶的吞咽,寶寶著急吸不著奶會哇哇大哭;還有的媽媽乳汁太沖,寶寶來不及吞咽,嗆奶也會著急大哭;奶瓶喂養(yǎng)的寶寶,當奶水溫度不合適時(過涼或過熱);奶嘴孔的大小不合適,太大(嗆奶),太?。ㄎ怀瞿蹋?,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寶寶吸吮產生困難,寶寶著急吃奶,總會急的大哭。
哭是嬰兒與外界交流唯一的表達方式,面對寶寶的哭媽媽要能準確解讀寶寶哭的原因,及時給予寶寶交流、安撫,會極大的促進寶寶身心健康發(fā)展。分享一些止哭小技巧:
1、把嬰兒的兩只手放在他的胸前,爸爸媽媽握著寶寶的手,輕輕地搖晃,對著寶寶笑,輕輕的哄寶寶,寶寶容易停止哭鬧,安靜下來。
2、媽媽平時抱寶寶的時候,讓寶寶正面貼對著媽媽,寶寶的身體可以貼著媽媽的腹部,輕輕哼喝搖籃曲,寶寶容易停止哭鬧,安靜下來。
3、兩三個月以后較大的嬰兒,可以媽媽抱著寶寶,讓寶寶伏在媽媽肩膀上,要注意用另一只手扶著寶寶的頭,注意不要影響寶寶呼吸,因為寶寶還不會豎頭,爸爸面朝寶寶,輕輕呼喚寶寶,寶寶容易停止哭鬧。
嬰兒不同的哭啼,有不同的意思表達,排除一些生病不舒服類的哭鬧,嬰兒正常的哭啼對身體也有有利的一面:
1、加大肺活量,吸入更多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有利于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huán)。
2、是嬰兒的一種運動形式,會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fā)育。
3、促進語言發(fā)育。
4、促進胃腸道的運動,增加食欲,幫助消化與吸收。
5、促進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逐漸使嬰兒形成條件反射。
其實即使是疾病類的哭啼對嬰兒也是有正面的意義:
比如小嬰兒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又不會說,哭能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如果父母能正確解讀孩子的哭聲,就等于第一時間知道了寶寶生病了,需要去看醫(yī)生。
無論嬰兒是哪種哭啼,爸爸媽媽都要及時回應寶寶,仔細觀察、體會、判斷寶寶哭聲背后的需求,根據不同原因加以處理。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