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焦慮
概述
對死亡或死亡過程的過分恐懼、憂慮或關注
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常見于女性、與“死亡”相關的從業(yè)人員、焦慮癥等精神障礙患者、絕癥患者
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
定義
死亡焦慮一詞主要出現(xiàn)在心理學領域,指的是當人們意識到死亡的必然性時,內心深處受到死亡威脅,本能產生的焦慮或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1]。
在精神醫(yī)學領域,常將其歸入焦慮障礙中,被視為一種特定的恐懼癥,用來指對自己或自己關心的人,在死亡、死亡過程或死亡結果方面的恐懼[2]。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論認為,死亡焦慮是個體所有焦慮的根本來源。
死亡焦慮在以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疾病中尤為明顯。例如,患有驚恐障礙的人經常害怕死于心臟病發(fā)作,許多特定的恐懼癥與對可能造成傷害或死亡的情況(例如蛇、蜘蛛、高處等)的焦慮有關。這些均表明死亡焦慮對一系列焦慮癥具有普遍影響[3]。
死亡焦慮也可能發(fā)生在正常人群中,對死亡發(fā)生焦慮或恐懼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這種焦慮長期持續(xù),并影響到了正常生活,那么就是一種病態(tài)表現(xiàn)。
此外,人體如果長期處于死亡焦慮的狀態(tài)下,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和身體問題。
發(fā)生機制
根據(jù)心理學相關理論,死亡焦慮與防御機制有關。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并不相信自己會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也很少想到死亡相關概念,處于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
根據(jù)死亡提醒假說,當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事件或事物,如親友的去世,看到死亡相關報道,會喚起個體的死亡意識,認識到死亡的威脅并開始思考死亡,產生對死亡的焦慮或恐懼。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我們的心理防御機制立即啟動,對于絕大多數(shù)個體來說,盡管意識到死亡的威脅,但因為并未處于死亡威脅或者死亡提醒之下,加之擁有充足的心理資源和支持,很快便可以適應并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實現(xiàn)對死亡認識的升華[4]。
但少部分個體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采取合適的防御性行為應對死亡焦慮,一直受其困擾。
表現(xiàn)
死亡焦慮主要表現(xiàn)在心理和行為上,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軀體癥狀。
癥狀特征
精神心理表現(xiàn)
表現(xiàn)出對自己或關心的人死亡、死亡過程、死亡結果的過度關注,如總是跟親近的人傾訴對于自己身體健康的擔心,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媽媽總是擔心小孩會出什么意外。
對死亡及相關字眼、場景的明顯回避。
情緒上呈現(xiàn)精神緊張、焦慮以及難以放松的表現(xiàn)[5]。
異常行為表現(xiàn)
嚴重者平時會出現(xiàn)坐立不安以及失眠等,談及死亡及相關話題尤其明顯。
兒童可能表現(xiàn)為經??摁[、發(fā)脾氣,以及對養(yǎng)育者的過度依戀。
軀體癥狀群
主要指的是軀體的自主神經調節(jié)功能出現(xiàn)紊亂,常表現(xiàn)為動作增多、出汗、手抖、心慌、緊張等。
伴隨癥狀
過度醫(yī)療與尋求安慰行為
過度醫(yī)療檢查、尋求安慰和其他安全行為在健康和死亡焦慮患者中表現(xiàn)突出,有類似疑病癥的行為。
醫(yī)療檢查包括:監(jiān)測脈搏和血壓、時刻關注體重減輕或增加、夸大疼痛程度或異常軀體感覺,部分人群還會特別注意皮膚上痣的變化以及頻繁乳房檢查。
尋求確認行為包括向家人、朋友、醫(yī)生或宗教人士詢問癥狀或死亡相關問題,以及反復在醫(yī)學教科書或互聯(lián)網上研究某些癥狀或疾病。
安全行為包括過度或服用保健食品或維生素補劑,采取與死亡相關的迷信行為,相信非理性的宗教迷信活動[5]。
漸進式自我否定和微自殺
大多數(shù)有死亡焦慮的人并不會選擇自殺,死亡焦慮的人群通常害怕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果患者的焦慮和痛苦非常高而得不到幫助和治療,他們可能覺得自殺比疾病帶來的死亡更可控,從而產生自殺傾向甚至嘗試自殺[6]。
微自殺是指人們?yōu)榱诉m應死亡焦慮,通過否定自己、放棄目標和回避有意義的活動來逐漸削弱自己的生活力。這種行為使人們逐漸適應一種象征性的死亡狀態(tài),可以看作是對死亡焦慮的一種防御方式。
微自殺就像死刑犯試圖通過自殺來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生活在被處決的恐懼之中。類似地,為了避免死亡焦慮,許多人每天都在進行一些小的自我傷害行為,如暴飲暴食、厭食、濫用藥物等。
然而,這樣的“反抗”對于個人來說傷害更大。
因此,面對死亡焦慮時,尋求專業(yè)幫助和治療是更好的選擇,以便更好地應對和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發(fā)展出內向性
內向性的發(fā)展指的是一種基于社交退避和固守自我的行為模式,也是對抗人際痛苦和存在性焦慮的核心防御機制。
當這患者意識引起痛苦時,他們便很可能通過弱化對方所看重的自己身上的理想品質來限制伴侶對自己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會無意識地制造距離感,避免特別親密的互動。
原因
死亡焦慮的病因尚未知。和很多心理健康疾病一樣,死亡焦慮可能與患者所處的環(huán)境、性格、遺傳特征和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有關。
疾病因素
常見疾病因素
死亡恐懼常見于健康焦慮和疑病癥患者。對死亡的擔憂往往是人們恐懼嚴重疾病的主要原因。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患者可能因為曾經差點失去生命,或者目睹他人失去生命,喪失不確定性而產生強烈的死亡焦慮。
健康狀況不佳的患者,如患有嚴重遺傳性障礙的患者,或者癌癥晚期的絕癥患者,疾病帶來的威脅使他們長期處于死亡焦慮之中,可能會產生各種消極的非合理信念,從而表現(xiàn)出更多的死亡焦慮[7-8]。
非疾病因素
生理因素
年齡:研究發(fā)現(xiàn),年輕人的死亡焦慮高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更理解和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因此對于死亡的態(tài)度也更加坦然。
性別:大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的死亡焦慮高于男性。
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不佳可能會誘發(fā)個體對生命做出更多負面預期,更容易產生焦慮想法和行為。
心理因素
世界觀:世界觀缺乏連貫性、統(tǒng)一性,受到沖擊或不穩(wěn)固的個體,在面臨死亡提醒時,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防御機制,以避免死亡焦慮。
低自尊:低自尊個體缺少自尊這一緩沖死亡焦慮的心理結構,在面臨死亡焦慮時適應能力更弱。
創(chuàng)傷經歷:個體或重要的人遭遇或目睹意外或暴力死亡,例如車禍死亡、愛人被謀殺或自殺,孩子死亡,與死者關系密切或由其照看依賴關系等。
社會因素
社會秩序混亂,無序、暴力事件頻發(fā),例如戰(zhàn)爭、恐怖主義等就會導致高水平的死亡焦慮,使個體意識到自己或親近的人出現(xiàn)死亡的概率不低。
患者的社會職業(yè)對死亡焦慮有一定的影響,涉及到一些與死亡相關職務的職業(yè)個體會經歷更多的死亡提醒,如醫(yī)護人員、刑警,處于更高的死亡焦慮喚醒狀態(tài)[9]。
就醫(yī)
就醫(yī)指征
如果暫時未出現(xiàn)下列情況的死亡焦慮無需就醫(yī)治療。但如果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通常建議就醫(yī):
對于死亡及相關事件的關注、恐懼或回避超過了正常范疇。
這些癥狀持續(xù)6個月以上。
這種焦慮或恐懼情況給個體帶來痛苦,或影響到個體的正常社交、工作和生活。
就診科室
精神心理科
當過分和不合理的擔心、懼怕死亡,伴有明顯的焦慮、回避癥狀,個人感到痛苦,影響正常生活、工作時,建議及時就醫(yī)。
患者準備
癥狀清單
最近有經歷什么特別的事情嗎?
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種異常情況的?
每當處于什么樣的情境時,會感到恐懼不安?
處于特定環(huán)境中時,癥狀會立即發(fā)作嗎?
當癥狀出現(xiàn)時,知道自己的反應是過度而不合理的嗎?
為了避免遭遇焦慮的情境采取過哪些行為?
這些癥狀有沒有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
病史清單
家族中是否存在精神障礙病史?
既往經歷過重大精神刺激嗎?
有沒有其他腦部疾病或精神障礙病史?
相關檢查
量表調查
量表問卷調查:包括焦慮量表、抑郁量表等。
主要用于判斷患者死亡焦慮的嚴重程度及發(fā)現(xiàn)病因。
其他檢查
臨床上主要通過問診來進行精神科查體,并通過相關量表輔助檢查,幫助臨床醫(yī)生確定死亡焦慮的程度。
常用的死亡焦慮量表包括Thanatophobia分量表、T-DAS量表等[10-12]。
醫(yī)生還會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檢查,包括一般情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意識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等),以及針對患者自述身體不適癥狀的重點查體,比如會聽心跳、觸摸自認為生病的身體部位,觀察患者反應。
如血常規(guī)、血生化、尿常規(guī)、心電圖、胸片、腹部超聲等常規(guī)檢查項目也會進行,以排除軀體性疾病。
如患者有其他不適癥狀表現(xiàn),醫(yī)生會針對主要身體癥狀必要的??茩z查,如甲狀腺功能、心臟彩超、胸部CT等。
緩解與治療
緩解措施
飲食管理
避免攝入酒精、咖啡因、煙草等,這些物質可能會加劇焦慮[13]。
均衡飲食,保證每天的能量供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攝入足量的蛋白質[14]。
生活習慣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瑜伽、散步、慢跑等,保持心情放松愉悅。
長期規(guī)律運動可以改善患者焦慮情緒。
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避免胡思亂想。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既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又可以在奉獻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生命價值,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提升自尊心,穩(wěn)固世界觀。
心理支持
積極參加與死亡有關的演講或死亡教育課程,有助于自己建立對于死亡的正確認知,有效緩解焦慮[15]。
患者應當正視疾病,使自己心情愉悅,可通過學習緩解焦慮情緒的方法來幫助自己舒緩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家屬應多與醫(yī)務人員溝通,多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多了解本病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與引導。
專業(yè)治療
對癥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
死亡焦慮主要采取認知行為療法(CBT)。
治療師在干預初始階段將向來訪者解釋基本治療原理?;乇苁莵碓L者處理死亡焦慮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因此治療師特別強調暴露(現(xiàn)場和想象暴露)在死亡焦慮主題相關的情境中。
在來訪者可能對健康或死亡存在顯著焦慮的情況下,明確詢問其有關死亡焦慮的問題十分重要。通常來說,治療師會通過開放式問題與來訪者探討死亡。接下來,治療師可以通過結構式訪談深入探究該問題:
能告訴我更多有關死亡焦慮的信息嗎?類似出現(xiàn)的頻率,困擾的程度?當你體驗到這些困擾時,你是如何反應的?
你何時發(fā)現(xiàn)自己比大多數(shù)人更擔心死亡?那個時候你是否正在經歷負性的生活事件?
你能描述和具體說明一下這些年來有關疾病和死亡焦慮的感受和經歷嗎?
你有沒有因為擔心死亡而回避某些情境?
當你面對死亡焦慮時是如何應對的?
你會因為擔心身體健康而反復去醫(yī)院檢查身體嗎?(如果是)都做過哪些檢查,頻率如何?
你會和家人、朋友或專業(yè)人士談論自身對死亡的擔憂嗎?
在所有臨床評估中,處理自殺傾向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當來訪者報告出顯著的死亡焦慮。
暴露治療
暴露在恐懼情境下是治療焦慮障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暴露有以下方式:
現(xiàn)場暴露:暴露在回避情境中。
想象暴露:聚焦于與死亡有關的想法和記憶。
內感性暴露:觸發(fā)死亡焦慮的軀體癥狀線索。
其他治療方案
重建患者認知,減少檢查、安全行為和尋求確認行為,強調珍視的生活目標,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預防復發(fā)。
藥物治療
若心理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焦慮癥狀處于急性期,可選擇合適的抗焦慮藥如丁螺環(huán)酮、勞拉西泮等,短期使用對緩解患者的焦慮有幫助。
此類藥物相對安全,但可能存在輕微副作用,如困倦、頭暈等,偶見皮疹。
長期使用請遵醫(yī)囑,定期定量用藥,突然停藥可產生惡心、嘔吐、緊張煩躁等停藥反應[16]。
對因治療
心理障礙所致死亡焦慮
針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疑病癥等心理障礙所致死亡焦慮,可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個體化治療方法,矯正患者對于死亡的不合理認知,控制焦慮癥狀發(fā)作[17]。
不治之癥所致死亡焦慮
針對不治之癥所致死亡焦慮,可以考慮通過姑息治療,提高患者有限生命時限內的生活質量。
鼓勵患者及家人完成未實現(xiàn)的愿望,減少人生遺憾,可幫助患者提升生命意義感,減輕死亡焦慮。
參考文獻
張向葵, 郭娟, 田錄梅. 自尊能緩沖死亡焦慮嗎?——自尊對死亡提醒條件下大學生死亡焦慮的影響[J]. 心理科學, 2005, 28(3):4.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2830-thanatophobia-fear-of-death
Anderson,E,and D Hope.A Review of the Tripartit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Youth.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8,no.2(February2008):275–87.
Blood,Angela,Yoon Soo Park.Critical Synthesis Package:Thanatophobia Scale.MedEdPORTAL9(n.d.):9629.
Clinic,Mayo.Mayo Clinic Family Health Book,Third Edition.Subsequent edition.New York:William Morrow,2003.
Domschke,Katharina,and Udo Dannlowski.Imaging Genetics of Anxiety Disorders.NeuroImage,Imaging Genetics,53,no.3(November15, 2010): 822–31.
Finch,Emma C.,Lisa Iverach,et al.Terror Mismanagement:Evidence That Mortality Salience Exacerbates Attentional Bias in Social Anxiety.Cognition&Emotion30,no. 7 (October 2, 2016): 1370–79.
Firestone,Robert W.,and Joyce Catlett.Beyond Death Anxiety:Achieving Life-Affirming Death Awareness. 1st edition.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Furer,Patricia, and John Walker. Death Anxiety: 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22 (June 1,2008): 167–82.
Patricia Furer,John R.Walker.Death Anxiety: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2 (June1, 2008): 167–82.
Furer,Patricia,and John R.Walker.Death Anxiety: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2,no. 2 (June1, 2008): 167–82.
Merrill,J,R.Lorimor,J.Thornby,and A.Woods.Caring for Terminally Ill Person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ttitudes (Thanatophobia) of Practicing Physicians, Student Nurses, and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83, no. 1 (August 1998): 123–28.
Musi?,S,and S.L.Rossell.Chapter17-Stress,Memory,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Stress: Concepts,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edited by George Fink, 145–52.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16.
Salim,Samina, Gaurav Chugh, and Mohammad Asghar. Chapter One - Inflammation in Anxiety. In 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 and Structural Biology, edited by Rossen Donev, 88:1–25. Inflammation i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cademic Press, 2012.
李迎鑫,程明明. 存在主義視角下醫(yī)護人員的死亡焦慮及其應對策略[J].醫(yī)學與哲學,2020,41(19):54-56.
郝偉,陸林.精神病學.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Williamson,John B., 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Anxiety-Related Conditions. Continuum (Minneapolis, Minn.) 27, no. 6 (December 1, 2021): 1738–63.
小荷醫(yī)典內容僅供醫(yī)學科普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依據(jù),具體請遵醫(yī)囑。
相關知識
焦慮
焦慮障礙概述
新冠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專家回應:基礎病死亡不算新冠死亡
莫被“身材焦慮”綁架
久用電腦竟會讓心理“死亡”
怎么樣治愈焦慮癥
焦慮癥怎么自己調節(jié)
《柳葉刀》中國婦幼健康70年報告:母嬰死亡率降幅超97%,
你焦慮嗎?咋擺脫
精神焦慮癥的自救 5個自我治療方法有效緩解焦慮情緒
網址: 死亡焦慮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0445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