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暴食癥,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暴食癥,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14:02

?暴食癥,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患有暴食癥的小伙伴,每次大吃特吃后,尤其是吃完那些被認為“禁止”或不健康食品后,

容易產生強烈的罪惡感,自我憎恨,

于是開始過度限制飲食,然后又陷入更強烈的暴飲暴食,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不可自拔。

暴食癥全球的發(fā)病率為1.4%,也就是超過1億人發(fā)病年齡約為23歲左右的年輕人。

甚至很多我們熟悉的名人,也都曾受過暴食癥困擾,

比如瑪麗蓮夢露,她的女傭曾說過,從沒見過任何人吃過那么多東西。

喬布斯、戴安娜王妃也有類似經歷。

過分在意自身體重、每日攝取熱量

或者特別在意別人看法、追求極致完美的人,

都容易成為暴食癥的的高危人群。如何判斷是否有暴食癥呢?

1、周期性、大食量:固定時間內大吃大喝,而且食量往往大于多數人。比如一餐攝取食物超過2000大卡。

2、無法自控:無法停止進食或控制食物種類和數量。進食比正常情況快得多,而且一直吃到不舒服的飽腹感。有時在身體沒有感到饑餓的情況下,也會吃進大量食物。

3、情緒化:經常在憂郁、傷心、無聊時大吃特吃。

4、高頻率:暴食發(fā)作的頻率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持續(xù)3個月以上。

5、事后焦慮:吃完后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嚴重惡心、焦慮或自責。

6、獨食:由于不想被其他人察覺,所以通常獨自一人進食。

如果上述條件符合3條以上,你可能已經有明顯的暴食癥狀了!

怎么你就“暴食”了呢?

目前沒有某個單一因素可作為暴食癥的主要成因,

以下都是影響暴食癥的重要因素。

遺傳

基因在飲食失調中扮演著重要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研究表明:

暴食癥患者往往對多巴胺的反應更敏感,

多巴胺是下丘腦和腦垂體腺中的神經傳導物質,

它會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促使大腦增強該行為的動力,也就是我們說的“成癮”。

體型肥胖

約50%的暴食癥患者體型肥胖,他們常常通過節(jié)食等極端手段降低體重,

而節(jié)食往往意味著嚴格的限制食物種類和數量,

這又會引發(fā)饑餓模式,從而產生更強烈的暴飲暴食的沖動,在暴食的深淵越陷越深。

體相障礙

在這個宣揚以瘦為美的社會,很多體型正常的人也對體重有著過分的執(zhí)念,

他們認為“越瘦=越美”,對體重斤斤計較,既對美食充滿無限渴求,

卻又過分的節(jié)食運動,每次暴飲暴食后,又嚴重的自暴自棄,

陷入節(jié)食暴食的循環(huán)不可自拔。情緒創(chuàng)傷

當遭遇重大壓力的生活事件時,如虐待、車禍或失去親人、工作等,

我們會心理上無法接受,卻又不知如何面對,

只能通過瘋狂食物填補內心的無助。

其他精神障礙

研究表明,近80%的暴食癥患者至少有一種心理障礙,

如恐懼癥、抑郁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而兩者又會相互促進。

如暴飲暴食容易導致焦慮癥,焦慮問題又會使暴飲暴食變得更難控制。

暴食,遠不止囤膘那么簡單…..

短時間內攝入大量卡路里的食物,除了容易導致肥胖,

增加患心臟病、中風、2型糖尿病和癌癥等疾病風險。

和沒有暴食癥的相同體重肥胖者相比,

暴食癥患者上述健康問題的風險更大。

除此之外,暴食癥還會引發(fā)其他

健康問題包括睡眠問題、慢性疼痛、哮喘和腸易激綜合征等。

面對暴食癥,你可以.....

保證正常的飲食

千萬不要節(jié)食!

即使是減肥期間,也至少保證基礎代謝率的熱量攝取,

一般女生的基礎代謝率1200大卡左右,男生在1500大卡左右。

不讓身體處于過度饑餓,就能避免一時嘴饞就吃個沒完。

和食物和解

即使偶爾吃了冰淇淋、炸雞薯條這些“垃圾食品”也沒有關系,

用心感受食物的美味,不要有過度的心理負擔,

更不要不斷內疚自責,正確看待自己與食物的關系就好。

樹立健康的身材觀念

不要盲目追求「變瘦」,更不要追求極端手段快速減重,

健康的才是最美的!

即使想要瘦身需求的小伙伴,

也應該遵循合理的方式進行。

合理處理情緒問題

了解造成壓力的根源,改掉吃東西=緩解壓力的心態(tài)。

多嘗試其他途徑排解壓力,比如多和親朋好友傾訴交流,

聽歌、跑步,都是不錯的緩壓方式。

如果你身邊有類似的朋友,請不要吝嗇你的理解與支持,

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或許他們的生活就會完全不同。

相關知識

如何遠離肥胖并發(fā)癥
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我們遠離疾病
健康養(yǎng)生:飲食與情緒的關系,遠離暴飲暴食
避免暴飲暴食!健康飲食小貼士幫你遠離不良飲食習慣!
如何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遠離暴飲暴食的誘惑
暴食癥
健康生活方式:遠離不良習慣
女生減肥的阻礙其實并不是瘦不下來
讓我們的孩子遠離傷害
暴飲暴食癥的癥狀、治療以及建議

網址: ?暴食癥,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133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