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焦慮:“我瘦下來了,卻并不開心”
說起身材焦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你是不是也發(fā)現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覺得自己身材有問題,似乎每一個人都在聊減肥。
很多人都會說:你之所以這么胖,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自律性,你允許自己發(fā)胖,說明你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把“胖瘦”跟這種價值判斷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形成了對胖的歧視,然而,自律和身材好可以完全劃等號嗎?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真的非常自律,卻還是越來越胖呢?
事實上,除了少部分人真的飲食無度,缺乏運動,出現各種身體問題,也讓自己變得特別特別胖以外,絕大部分人的胖瘦都是受到了遺傳的影響,后面我會詳細闡述。
闡述定義
身材焦慮,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身材外表不滿意、不自信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當人們的身材外表沒有大的瑕疵,卻因為羨慕別人有的而自己沒有,從而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產生了負面情緒。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對近萬名網民進行抽樣調查,發(fā)布了《2021網民身材焦慮報告》,報告顯示,超五成網民有身材焦慮,三成女網民一天稱一次體重,七成網民認為肥胖影響社交,四成網民會美化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身高或體重,超六成網民在意婚戀對象的身材。
有受訪者認為,一個人的身材雖然受各種因素影響,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生活習慣、生活態(tài)度、自律意識。75.5%的網民認為那些努力改善自己身材的人是自律、有毅力的人,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當然,也有受訪者表示,“心寬體胖”是很多胖人的優(yōu)點,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往往很豁達,也很好相處。
可見,在當今社會,身材焦慮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身材焦慮產生的原因
1. 自我認知
當人們對自己的身材洞察和理解的時候,受到來自他人的評判從而產生對自己不滿意、不自信的身材焦慮。
很多在身材上跟自己較勁的人,其實是因為生活中有一些更深層的焦慮在控制著他們,這種焦慮可能來自對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只是因為造成這些焦慮的根源更加難以掌控,于是他們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材上,常常糾結自己的身材,認為管理好了身材就掌控了一切。
2. 時代背景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理想化身材,理想化身材會隨著時代的遷移而變化,例如:“燕肥環(huán)瘦”指的是唐朝楊玉環(huán)以胖為美,漢朝趙飛燕以瘦為美。而當今社會,女孩子會對身材產生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現代社會對女孩子的設定,那就是“女孩子一定要好看,而苗條的才是好看的”。
3. 文化差異
東方人和西方人對于身材外表在審美上有不同的評判標準。
4. 同伴比較
在一個群體中,當其中某一個或幾個人的身材被其他人夸贊和追捧時,沒有那樣身材的人就會因為被比較而產生負面情緒。
5. 病態(tài)的審美
例如:受到反手摸肚臍、“螞蟻腰”、鎖骨比賽堆硬幣等病態(tài)審美的影響而產生焦慮情緒。
6. 從眾心理
隨波逐流跟著社交軟件、媒體宣傳的審美標準要求自己,但是自己無法達到那個標準,因而產生了負面情緒。
網絡,的確加劇了人們的身材焦慮,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在接受采訪時也談道,他們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經常觀看短視頻的青少年,會更加關注并在意自己的身材和容貌。
7. 遺傳因素
基因導致骨架大小不同,骨骼線條輪廓也不同,用一種骨架和骨骼輪廓作為身材標準,那其他骨架和骨骼的人就會產生身材焦慮。
易胖體質的人很難減肥,根據遺傳力的理論,身材的遺傳力是0.81,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身材是胖是瘦,81%由遺傳決定,后天的飲食和運動只能起到19%的作用,而且,基因對于我們的影響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
所以,你會看到一個在18歲十分苗條的姑娘,到了中年會越來越朝著她爸爸媽媽的體態(tài)靠近。
身材焦慮引發(fā)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是指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狀況,由于患者過度關注自身的身材和體重,導致嚴重的進食障礙和身體行為紊亂的一種疾病。
為了降低體重,有些人會采取一些非常極端的減肥方式,比如用代餐食品代替正常食物,完全不吃某類食物或者干脆禁食,此外還有過度運動、服用非醫(yī)生建議的減肥藥,飯后誘導嘔吐、濫用食欲抑制劑、濫用代謝加速藥物、濫用瀉藥和利尿劑等。這些方法都是進食障礙患者常常用來控制體重的,對健康的危害性極大。
最常見的進食障礙是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兩者的共同表現都是害怕長胖,但神經性厭食癥的患者通常體重過輕,神經性貪食癥的患者體重通常正?;蚱?。神經性厭食癥是所有精神障礙中致死率最高的,不少進食障礙患者在發(fā)病前都有嚴苛的減肥史。
因此,減肥的風險不僅僅是減不了肥那么簡單。
健康比瘦更重要
BMI指數(Body Mass Index),是國際上最常用來度量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工具,它利用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去衡量一個人是否過瘦或過肥。在BMI指數良好的情況下,女性對于身材的滿意度狀況卻不甚樂觀。
個人數字化健康管理平臺ZEPP數據顯示,62%的女性擁有標準BMI指數,但只有24%的女性對于自身的身材狀況持滿意態(tài)度,36%的女性對自身身材不滿意;而男性群體中BMI指數正常的占比為46%,但34%的男性對自身身材狀況滿意,遠高于女性群體??梢娕詫τ谏聿牡淖非笠呀洺搅酸t(yī)學上的健康標準,轉而投向更加嚴格的主流審美傾向。
BMI指數適合所有年齡在18至65歲的成年人,兒童、發(fā)育中的青少年、孕婦、乳母、老人及肌肉發(fā)達者除外。
計算公式: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
中國BMI指數判斷標準:
偏瘦:小于等于18.4;正常:18.5-23.9;
超重:24-27.9;肥胖:大于等于28。
事實上,只要我們的體重在正常范圍之內,都是健康的,也是不用太過焦慮的,用各種方法過度減肥,甚至導致BMI值低于正常范圍,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進而影響整個人的身心狀態(tài)。
如何擺脫身材焦慮
1. 從進化上來理解,易胖體質具有遺傳優(yōu)勢。
“進化趕不上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太快,我們基因的進化卻沒有這么快的速度。
人是否發(fā)胖和我們的基因有關。
有的人,天生就是容易發(fā)胖的,屬于那種“迎風張嘴胖三斤”的類型,他們對營養(yǎng)的吸收效率特別高,有的人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好像不吃東西,光喝水都能長胖,他們是利用能量、儲存能量特別高效的個體;
另外一些個體正好相反,吃了之后能量不吸收,是屬于浪費能量的體質,把吃進去的基本全都排泄出來了。
但在進化的過程中,帶有易胖性基因的個體卻是有優(yōu)勢的。
在我們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歷的食物匱乏的年代更多,戰(zhàn)亂、饑荒頻繁地出現,在歷史上絕大多數的年代人類是吃不飽飯的。
所以,這種高儲能的基因是有絕對的優(yōu)勢的,比如同樣一個饅頭,易胖型基因的個體,就可以高效吸收能量,儲存起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繁衍,而易瘦型的個體,不僅吸收不好,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吃飽,在以前肯定是不占優(yōu)勢的。
可誰能想到科技的發(fā)展這么迅速,到了今天,吃飯已經不成問題了,不存在餓死的問題,儲能型的基因就會導致發(fā)胖,而隨著物質的日益豐富,醫(yī)療條件逐漸改善,人類的壽命也延長了,導致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發(fā)生的概率也就高了,所以,我們現在就不那么喜歡易胖基因了。
當我們看到這一點,也許,我們就更能接納自己變胖的事實,也會明白,很多事情,也許已經是“命中注定”了的,對于這些很難改變的部分,不要太糾結,不如把精力集中到那些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上。
2. 正確認識自己,看看想瘦是為了取悅別人還是自己?
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不活在他人的評判標準之中,才能真正擺脫身材焦慮。
很多人去減肥,都是由于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遭到別人的指責,甚至是挖苦,所以,就逼迫自己過上了“苦行僧”的減肥生活,這個過程并不快樂,而目的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一句夸贊。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就算你的身材真的非常完美了,你真的會得到別人的夸贊嗎?或者那個時候,你會不會又會因為別人的其他否定而變得焦慮呢?
我們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那就是“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喜歡你,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不被別人喜歡”。
只有先將這個理念內化在心中,我們才能夠學會慢慢放下自己心中的執(zhí)念。既然我沒有必要讓你喜歡我,所以我也不需要一直討好你。那與其忙著去討好別人,我不如抽空去提升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愛你,而不是需要我們去討來這份愛。
因此,你當然可以為了取悅自己,去享受那種在減肥過程中釋放多巴胺的快樂,去體驗那種克服困難的成就感,但不需要為了去討好別人而讓自己焦慮不已。
3. 身材焦慮的背后,隱藏的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不自信。
三毛說: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
其實,讓你焦慮的真相,可能不是身材,而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很多孩子因外形條件變得自卑或者焦慮,孩子被“身材焦慮”所困,往往就是因為意志不堅定,容易人云亦云,過于聽信周圍人的想法。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變得自尊自信,接納自己,包容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個人成就,不要因外形條件自卑或者焦慮。
很多女性的身材焦慮,來自自我認知及接納度不足,會因為害怕太胖而被嘲笑,會自認為「不夠美」而影響婚戀甚至擇業(yè)。
但是,女性朋友們,你們至少應該想明白一件事:如果一個人看中的是你的身材,而不是你的思想與性格特質,不是「你這個人」,那么,就算你當下身材姣好,未來依舊有被忽視的風險。
身材并不是評價我們的唯一標準,比起聲討環(huán)境,加強內在認知力,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更加重要。一味放大自己的缺點、死磕身材弱勢只會增添煩惱,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承認現實的殘酷,把焦慮化為動力,去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亮點。
正如賈玲并沒有因為太胖而放棄自己的演繹夢想,而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成為了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傅首爾并沒有因為身材不夠苗條而不去展示自己的才華與魅力,而是憑借真實不做作、搞笑有內涵的發(fā)言博得陣陣掌聲……
4. 認識到身材與幸福感沒有因果關系。
其實,身材與一個人的幸福感并沒有因果關系。只是社會過分強調女孩子需要苗條,讓一些女孩子覺得好像只要自己身材好,生活中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但其實當她們走入職場,或者進入婚姻后,就會意識到這個信念是錯誤的。每個人在職場和婚姻中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會有問題需要解決。即使是擁有魔鬼身材的明星也會跟平常人一樣遭遇感情的背叛,也可能要面對職場中的不公平競爭以及婚姻里的雞飛狗跳。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真正對你有影響的人,都不會那么在意你的身材。而真正能夠維系一段關系的,也絕不是身材,而是更深層的東西。
人生中有許多比追求苗條的身材更有價值的事,過多地糾結于體重和身材,會妨礙實現自己的價值。希望我們可以放下對于身材的執(zhí)念,學會愛自己,欣賞自己,接納自己,不僅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學會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
愿我們都可以擺脫身材焦慮帶來的煩惱,努力追求有態(tài)度的、健康有型的美,找到美、快樂和健康之間的平衡。
參考文獻:1.《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2. 陌陌《2021網民身材焦慮報告》3.《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組織編寫.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4.《生命的重建》 露易絲.海5. 《內在革命》 芭芭拉.安吉麗思 著. 龍彥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6. 《生理心理學》7. 《進化心理學》文:湘遇成歡責任編輯:殷水 ? 用戶在壹心理上發(fā)表的全部原創(chuàng)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回答、文章和評論),著作權均歸用戶本人所有。文章轉載/侵權,請聯系郵箱:content@xinli001.com相關知識
你還在為身材焦慮嗎?看完這篇,讓你放下焦慮
不被“尺寸”定義,他們擺脫身材焦慮
身材焦慮怎么辦
【科普營養(yǎng)】身材焦慮,大可不必
“身材焦慮”下的“卡路里”難題
以瘦為美不健康,年輕人應如何走出身材焦慮
當你陷入了減肥不掉秤的「身材焦慮」中,不妨看看這篇文章!
身材焦慮的背后是什么
莫被“身材焦慮”綁架
全網都在討論“身材焦慮”,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網址: 身材焦慮:“我瘦下來了,卻并不開心”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3491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