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東京奧運會已近尾聲,我國運動健兒奮勇拼搏、力爭上游,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從楊倩第一槍斬獲奧運首金后,中國運動健兒們在舉重、擊劍、跳水、游泳、賽艇、乒乓球、體操、田徑等多個項目中捷報頻傳。賽場上運動員矯健的身姿、頑強拼搏的精神,一次次鼓舞、激勵著我們。
在激動、自豪之外,是不是也有想去運動場跑跑、跳跳、灑灑汗水呢?
我們都知道運動是良醫(yī),積極有效的運動有助健康。但運動也是一把雙刃劍,不科學的運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聊聊有關運動的一些小知識。
★ 判斷運動的強度,通常用心率來評判
(220~年齡)*(60%~85%)之間屬于適宜的運動強度,你可以測試一下自己哦!
★ 注意循序漸進,從小強度、短時間開始;
★ 保持運動時間與頻率,每次鍛煉應持續(xù)30~60分鐘,每周3~5次,貴在堅持;
★ 合理運動4步曲
1、先熱身再鍛煉
熱身可以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縮短進入工作狀態(tài)時程、預防運動創(chuàng)傷,并為即將來臨的運動做好準備。
可以做些拉伸動作來活動身體的關節(jié)和肌群。
例如一組開合跳,或者10分鐘慢跑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讓身體慢慢升溫而進入運動狀態(tài),減少運動損傷風險;
2、力量訓練與有氧運動有序進行
由于力量訓練強度大于有氧訓練,可以先做力量訓練,來發(fā)揮肌肉力量,增加塑形、增肌效果。
有氧運動分為:
中低強度:像健走、踩單車、慢跑、爬山、有氧操、游泳、打球等;
高強度:像拳擊、間歇跑、跳繩訓練等。
開始運動時要從低強度運動慢慢過渡到中高強度,逐漸提升身體的體能耐力,強化心肺功能。
3、運動結束后的整理
鍛煉結束后,一定要做些拉伸動作才算正式結束鍛煉;
拉伸放松可改善肢體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性,松弛僵硬、發(fā)脹的肌肉和韌帶,減輕肌肉酸痛癥狀,促進疲勞消除和體能恢復,縮短恢復時間;
多做靜態(tài)牽拉;
等體溫恢復正常后再去洗澡;
洗澡的水溫要和體溫相近,過冷或過熱都不利于疲勞消除與身體機能恢復。
4、合理膳食來促進身體修復
需要增加肌肉的人,在運動后30分鐘左右可以補充一勺蛋白粉或一個水煮蛋,加2片面包來補充能量,促進肌肉的修復。
目前公認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改善體質。但過度運動對身體會產生傷害。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來決定參加哪類運動,并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運動方式,同時注意安全,減少運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原標題:《科學鍛煉助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