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可以添加輔食的那一刻來臨時,為寶寶準備好每頓輔食成了媽媽們繼母乳喂養(yǎng)后的另一項重要使命。科學正確的輔食添加,才能讓寶寶更健康。下面給大家科普寶寶輔食添加的小知識?。?!
嬰兒配方米粉是最理想的第一口輔食
嬰兒配方米粉和嬰兒配方奶粉一樣,都是為嬰幼兒專門設計研發(fā)的均衡營養(yǎng)食品,嬰兒配方米粉在米粉的基礎上添加了多種營養(yǎng)素,是家庭自制米粉不能比擬的。專門為嬰兒研發(fā)的純大米配方米粉是寶寶理想的第一口輔食。
吃多了不限制,吃少了不強迫
大人的胃口每天都有變化,孩子也是一樣的。寶寶這天吃得多些,那天吃得少些;這頓吃得多些,那頓吃得少些,都可能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寶寶并沒有生病、身體不適、精神不佳等問題,那么家長不需要過分在意寶寶的食量多少。
輔食應從簡單到復雜
當我們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都會從簡單到復雜,按難易程度逐漸進行,給寶寶添加輔食也是同樣的道理。添加輔食時應該一種、一種地添加新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單一到復雜,在這一過程中心急的父母往往會造成寶寶腸胃不適。
添加蛋黃別著急
很多老人都會把“該加蛋黃了”掛在嘴上,將蛋黃視為除了奶之外,最適合寶寶、最有營養(yǎng)的食物,其實這是不恰當?shù)?。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蛋黃的致敏性并不低,建議寶寶滿8月齡后再添加蛋黃,可以從1/4個蛋黃開始嘗試。
白肉雖然好,紅肉不能少
魚肉、蝦肉、雞肉等肉類因大多呈白色,所以常被稱為白肉,具有高蛋白、高營養(yǎng)、低脂肪的特點,所以深受媽媽的喜愛;而豬肉、牛肉等紅色肉類,因為含有一定的脂肪,所以常被媽媽誤解為“不好的肉”。其實,紅肉中含有豐富的易于人體吸收的鐵元素,能保護寶寶遠離缺鐵性貧血。
蔬菜不是越熟越爛越好
你是怎么給寶寶制作蔬菜泥的?是不是又焯、又煮、又炒之后,還擔心不夠細膩,而用輔食機或料理機打碎成細膩的泥狀?過分料理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纖維素會被破壞,既影響寶寶吸收營養(yǎng)成分,也影響潤腸通便的效果,所以蔬菜的烹飪要適度。
你的味覺不是寶寶的味覺
對不滿1歲的寶寶來說,不建議額外添加鹽、糖等調(diào)味料,這是為了保護寶寶的味覺發(fā)育,也是為了保護寶寶的內(nèi)臟代謝機能。但這一原則恐怕是最難以讓家長接受的一點,成人往往會認為寶寶輔食沒有味道而難以下咽。寶寶的味覺其實比成人敏感的多,他們能品嘗到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并且樂在其中。
寶寶的牙齒決定輔食性狀
天天看著寶寶吃糊糊狀的食物、吃爛面條、稠粥,媽媽真想趕緊給寶寶吃上米飯炒菜等美味佳肴,什么時候才能呢?1歲還是2歲?這不是一個靠年齡決定的問題,而是要看寶寶的出牙情況,當寶寶長出成對磨牙,具備了一定的咀嚼和研磨能力時,食物性狀就可以往前進階一步了。
寶寶輔食最終將回歸家庭
有些媽媽受西餐和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而喜歡給寶寶食用西式食材、制作西式飯菜,但忽略了自己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并沒有足以支撐西式飲食的基礎,這其實對于寶寶整個飲食能力的發(fā)展是不利的。每個寶寶的成長都無法逃脫家庭的影響,輔食最終都將回歸家庭,如果家庭中沒有特定的飲食背景做支撐,強撐著給寶寶提供某些超出家庭范圍的飲食也許并不是明智之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