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抽吸和脂肪移植在臀部塑形的應用及經驗@MedSci
隨著人們對形態(tài)美要求的不斷提升,臀部形態(tài) 的塑造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與此同時,國內 外關于臀部整形的手術量呈逐年增加,近 5 年來尤 為顯著[1]。目前, 求美者對于臀部形態(tài)美的要求越來 越高,不僅要求臀部外形豐滿,同時更追求臀部輪 廓優(yōu)美,即腰臀腿線條流暢且比例完美。這是醫(yī)師 和求美者雙方都想達到的目標。脂肪抽吸和脂肪移 植是通過幾個微小的切口吸出過多的皮下脂肪,并 將部分自體脂肪填充至輪廓缺陷處,有目的的將皮 下脂肪進行再分布和塑形。因其具有手術操作簡 單、安全性較高、術后恢復較快、無明顯瘢痕等優(yōu) 點,被廣泛應用于女性形體輪廓雕塑[2-3]。自 2014 年 1 月至 2018 年 3 月,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yī)院 體形雕塑吸脂中心采用單純吸脂及聯(lián)合脂肪移植 的方法對 227 例女性進行了臀部形態(tài)雕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其方法和臨床經驗,探討并 發(fā)癥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本組共 227 例求美者, 均為女性; 年齡 18~54 歲, 平均 28 歲。平均 BMI 24.0 kg/m2(17.5~39.0 kg/m2), 身體均健康,無系統(tǒng)性疾病。臀部形態(tài)及分類: 38 例 為髂腰部脂肪堆積型(圖 1a);32 例為大轉子區(qū)脂 肪堆積型(圖 1b); 23 例為臀下脂肪堆積型(圖 1c); 134 例為混合型脂肪堆積(圖 1d)。其中 71 例患者 合并臀側凹陷或臀上扁平(圖 1e,f)。臀側凹陷者 62 例(87.4%)為先天性, 9 例(12.6%)為獲得性由注 射后、 外傷等引起。
2 方法
2.1 手術策略及設計 患者取站立位,觀察臀部形 態(tài),包括臀周脂肪分布情況、腰臀腿輪廓線、臀溝線 條、臀部凸度和最凸水平,判斷是否有臀上、臀側、 臀下區(qū)的脂肪堆積以及臀側凹陷;根據(jù)側面輪廓線 觀察臀部凸度,判斷是否有臀上扁平,最終對其形 態(tài)進行分類。并根據(jù)分類制定手術方法:⑴髂腰部脂肪堆積型,手術以兩側髂腰吸脂為重點。用亞甲 藍標記較理想的臀部上緣弧形,注意保留臀部區(qū)域 脂肪的同時,抽吸上方及外側脂肪以塑造圓潤豐滿 的臀形。⑵大轉子區(qū)脂肪堆積型,除了對該部位吸 脂外,需要同時抽吸大腿其他部位的脂肪,并根據(jù) 患者的具體情況設計環(huán)吸或內外側吸脂區(qū)域。⑶臀 下脂肪堆積型,重點在于抽吸臀溝外上 1/3 區(qū)域 脂肪。因該部位塑形難度稍大,應注意其周圍自然 過渡及適量抽吸,保留臀溝下支撐三角的脂肪量。 ⑷混合型脂肪堆積,需要同時兼顧髂腰、大腿上部 及臀溝外側脂肪抽吸,注意銜接自然。為防止單次 手術超范圍,常按計劃分次手術。⑸伴臀側凹陷型, 以凹陷區(qū)域為中心設計填充區(qū)域,可有計劃地多次 填充。⑹伴有臀部扁平型,以臀部內上為中心設計 填充范圍,以改善凸度。
2.2 脂肪抽吸 患者取俯臥位,手術在鎮(zhèn)靜加局部 腫脹麻醉下完成。腫脹麻醉液配制:0.9%氯化鈉 1 000 ml+2%利多卡因 20 ml+0.1%腎上腺素 1 ml。 抽吸臀外側或臀下區(qū)時切口通常選擇在臀溝中內 側;抽吸臀上或髂腰區(qū)時切口通常選擇在中央臀縫 上方或兩側髂后上嵴上外側。將腫脹液注入局部組 織彌散后,用直徑 2.5 mm吸脂針連接負壓吸引裝置 進行脂肪抽吸。同時需要脂肪填充者,抽吸時連接 集脂罐行較低的負壓抽吸,并用 2.5 mm直徑吸脂針 收集脂肪。
2.3 脂肪填充 將收集的脂肪靜置后, 以 2000r/min 離心 3 min,棄上層油滴和下層腫脹液,將脂肪分裝 至 5 ml 螺旋注射器內備用。脂肪填充選取吸脂切口, 將注射器連接直徑 2.0 mm 的鈍頭吸脂針,在真皮 下、皮下脂肪層和肌膜淺層 3 個層次行多點多隧道 退針注射,其中以后 2 個層次為主,直至注脂針走 行的各隧道均無顯著阻力及填充區(qū)域已充滿注射的 脂肪顆粒。注射后可稍加壓按摩使脂肪分布均勻。
2.4 術后處理 術后吸脂區(qū)用無菌棉墊加壓包扎, 填充區(qū)域切口覆蓋無菌紗布。術后第 1 天換藥,并 穿戴彈力衣 1~3 個月;術后 2 周內填充區(qū)域避免局 部加壓、按摩, 以免損傷新生血管。術后 1、 3、 6 個月 復查,評價臀部輪廓,吸脂或填充區(qū)域有無包塊、囊 腫,并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對于臀區(qū)域行下 較大吸脂量的患者,尤其是合并皮膚松弛者,術后 包扎時于臀溝下方著重加壓,并囑患者嚴格穿戴彈 力褲3 個月。
3 結果
本組共 227 例求美者,其中行單純脂肪抽吸者156 例,聯(lián)合脂肪移植者 71 例。脂肪抽吸量:單側 臀上(髂腰部)250~990 ml(平均 453 ml);單側臀 側(大轉子區(qū))300~1 150 ml(平均 491 ml);單側臀 下 100~350 ml(平均 133 ml)。單側臀部脂肪填充量 為 60~210 ml(平均 124 ml)。術后吸脂區(qū)均有不同程 度的淤青和腫脹,多數(shù)可在術后 2~3 周緩解;32 例 求美者術后吸脂區(qū)域腫脹持續(xù)時間較長, 至 4~6 周緩 解, 其中多數(shù)為吸脂量較大者。術后 169 例接受 6 個 月復診隨訪,40 例接受定期電話隨訪。其中 195 例 (91.8%)患者對 6 個月后臀部塑形的效果較滿意。 9 例訴抽吸不充分, 6 個月后接受第二次手術,術后 效果較滿意; 3 例患者訴兩側不對稱,術后 1 年經二 次吸脂后效果滿意; 2 例訴術后臀部下垂, 6 個月后 經過 1、 2 次臀下填充后形態(tài)改善。隨訪 6~12 個月, 除 3 例切口處瘢痕較明顯外,其余患者的瘢痕均不 明顯。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吸脂區(qū)明顯的凹凸不平現(xiàn) 象,填充區(qū)觸診未發(fā)現(xiàn)硬結、腫塊,皮膚感覺麻木現(xiàn) 象于術后 6~12 個月恢復。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4 歲,BMI 21.7 kg/m2,因臀部外形 不佳就診。術前檢查判斷屬臀側凹陷為主,伴大轉 子區(qū)和髂腰部輕度脂肪堆積型。取站立位標記設 計線,臀上髂腰部抽吸脂肪 400 ml/ 側,大轉子區(qū) 550 ml/ 側;臀側凹陷處填充脂肪 145 ml。術后效果 良好,臀部輪廓明顯改善(圖 2)。
圖 1 臀部不同分型 a. 髂腰部脂肪堆積為主型 b. 大轉子區(qū)脂肪堆積為主型 c. 臀下脂肪堆積為主型 d. 脂肪堆積混合型
e. 臀側凹陷型 f. 臀部扁平型 圖 2 臀部塑形前后對比 a. 術前 b. 手術設計 c. 術后 1 年
5 討論
隨著人們對臀部外形的重視與日俱增,越來越 多的人為了改善臀部形態(tài)而就診,并選擇不同的方 法進行臀部塑形。其中脂肪抽吸和脂肪填充因其切 口較小、手術簡便及術后恢復較快等特點已成為臀 部塑形最常用的手術方法之一。臀部的審美隨著人 種、地域和時代的不同而變化,雖然沒有絕對理想 的臀形,但調查顯示,最受人們認同且最具有吸引 力的臀部應該是肌肉緊致,沒有過多的贅肉,背面 觀腰臀比適中(0.65~0.70)[4],從腰部到腿部的側方 線條為柔順的弧形,其中最凸點位于臀部中下;同 時側面觀臀部飽滿,最凸點位于臀部中點水平[5]。骨 骼、肌肉、脂肪都是成就臀部形態(tài)的重要因素,其中 脂肪組織的體積和分布可以通過簡單的手術方式 進行調整,以達到明顯改善臀形的作用。 我們將臀部外形不佳者分為脂肪堆積和容量 不足兩大類。結合以往的報道(沈建忠,2001 年)和 我們的臨床經驗,將脂肪堆積者分為:髂腰部脂肪 堆積型、大轉子區(qū)脂肪堆積型、臀下脂肪堆積型和混合型脂肪堆積;而臀部容量不足者則分為:臀側 凹陷型、臀上扁平型以及混合型。臨床就診的患者 往往是多種情況并存的混合型。 髂腰部脂肪堆積往往表現(xiàn)為“方形”臀,如果同 時結合大轉子區(qū)脂肪堆積,則表現(xiàn)為“葫蘆形”臀; 設計時以后斜面最凸點為中心向外做等高線,向內 側靠近中央部位的脂肪堆積較少,只作為過渡區(qū), 而向前側的脂肪堆積往往到達或超過腋前線。大轉 子區(qū)脂肪堆積可使臀部重心下移,造成下肢短小的 錯覺。設計時, 以后外側最凸點為中心,向上下前后 過渡,注意避免在大腿外下以及臀溝上、下方區(qū)域 出現(xiàn)過度抽吸,否則容易出現(xiàn)大腿外側溝狀凹陷、 臀下部松垂、多重臀溝等不良后果。臀下脂肪堆積 者背面觀可不明顯,但常??砂l(fā)現(xiàn)臀溝較平直。設 計時,要結合臀部半球形的輪廓,在均勻抽吸的基 礎上,著重修飾臀溝外 1/3 上下區(qū)域的脂肪,但切忌抽吸過度,否則會造成臀溝兩側凹陷。除了脂肪堆 積,脂肪容量不足也是造成臀部輪廓不佳的常見原 因,且常與脂肪堆積同時存在。臀側凹陷型表現(xiàn)為 臀部兩側的上外方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單側單次填 充脂肪(離心后純化脂肪)為 60~110 ml,較嚴重者 需 2、 3 次填充才能糾正;而繼發(fā)性臀側凹陷由于局 部瘢痕或粘連,可以結合經皮銳針松解術,能夠很 大程度提高單次填充脂肪量[7]。臀上扁平型側面觀 可見臀部輪廓線缺乏凸度,填充時應將主要范圍放 在臀部內上 2/3 區(qū)域,且最凸點常位于單側臀部中 心靠上區(qū)域,單側單次填充脂肪為 70~150 ml,應根 據(jù)患者的需求 3 個月后可重復填充。填充時以皮下 脂肪層、肌膜淺層為主要填充層次;真皮下若填充 過多,容易出現(xiàn)表面不平整或結節(jié);而肌肉層或肌 肉下層則由于血管豐富,填充時出現(xiàn)脂肪栓塞風險 更高。術后即刻的輕柔按壓可以使填充的脂肪分布均勻, 減少表面凹凸不平的發(fā)生率。臨床上就診的患 者較常見的是多種類型混合型,操作上先抽吸后填 充, 且較小范圍的重疊可以使過渡區(qū)域輪廓更自然。 此外,在臀部塑形手術設計中,理想的臀溝形 態(tài)是從臀下內側呈弧形向外側延伸,且常常不超過 臀下寬度的 1/2。而臨床上常見臀周吸脂術后出現(xiàn) 的“一”字橫斷式臀溝。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 面是因為術者對臀溝美學沒有正確的認識,另一方 面是在臀下部及大腿吸脂過程中,過度地抽吸了臀 溝上下區(qū)域的脂肪組織,使該區(qū)域支撐力不足,甚 至造成臀下組織松垂。而糾正這并發(fā)癥往往需要補 充缺失的脂肪組織。但如果前次吸脂層次較淺,術 后易造成皮下淺層組織瘢痕或纖維組織致密,修復 手術時填充的脂肪組織很難為該層次保留,導致修 復手術效果不佳。 脂肪抽吸和脂肪移植能有效地進行臀部塑形, 雖然操作技術成熟,手術相對簡單,但也常有并發(fā) 癥發(fā)生。通過術前對適應證嚴格選擇、術中采用腫 脹技術(控制藥物用量)、監(jiān)測出入量、維持體液平 衡、手術輕柔操作、術后充分觀察等方法,可以較好 地規(guī)避一部分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8-9]。掌握局部的解剖 結構對于安全手術是必不可少的。板狀層脂肪在髂 腰部、上臀部、大轉子區(qū)均可出現(xiàn),在臀下至腿部逐 漸消失[10]。在肥胖人皮下脂肪中,因板狀層脂肪所占 比例大,只有充分抽吸這一部分脂肪,才能獲得良 好的輪廓塑形的效果。而且單純抽吸淺層脂肪,可 能增加表面凹凸不平的發(fā)生率。據(jù)有關臀部脂肪填 充偶有脂肪栓塞致死的報道[11],因為后果嚴重,學者 們對于預防栓塞非常關注。一方面因神經血管所在 層次較深,一般多在肌肉深層填充時更容易出現(xiàn); 考慮中國女性對臀部形態(tài)美的追求,且單純的皮下 脂肪層和肌膜淺層的填充量就足以達到求美者的 目標,更建議行皮下層的脂肪填充。另外,結合臀區(qū) 皮下韌帶結構(皮膚坐骨韌帶、皮膚骶骨韌帶)的解 剖,認為臀部中外區(qū)皮下層注射相對安全,而內側 范圍的填充操作更需謹慎[12]。 總結臨床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認為主要包括抽 吸 / 填充層次過淺、抽吸層次不均勻、過度抽吸、美學設計不合理等。其中較難修復的表淺凹凸不平、 臀溝畸形、臀部皮膚松弛等并發(fā)癥,往往出現(xiàn)在脂 肪抽吸過度的情況下。因此,筆者建議脂肪抽吸要 適量,層次應準確且合理,以保證每例患者的良好 療效。
參考文獻略。
原始出處:
來源: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站所有注明“來源:梅斯醫(yī)學”或“來源:MedSci原創(chuàng)”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梅斯醫(yī)學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梅斯醫(yī)學”。本網(wǎng)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同時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在此留言
相關知識
脂肪抽吸和脂肪移植在臀部塑形的應用及經驗
淺談脂肪抽吸術
萬萬沒想到之脂肪移植并發(fā)癥(綜述)
腿部吸脂塑形術
腰部抽脂肪對身體有害嗎
激光溶脂在面部塑形中的應用
腰腹部美學:脂肪抽吸是否能塑造纖細身材?
臀部及腿部塑形
吸脂經驗分享
腿部吸脂塑形 三大部位最適合
網(wǎng)址: 脂肪抽吸和脂肪移植在臀部塑形的應用及經驗@MedSci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1230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