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珠江醫(y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保護腸健康 捍衛(wèi)生命尊嚴

珠江醫(y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保護腸健康 捍衛(wèi)生命尊嚴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8日 00:55

珠江醫(y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保護腸健康 捍衛(wèi)生命尊嚴

時間:2024-05-07 11:29:40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張淼  作者:通訊員:馬彥、伍曉丹、韓羽柔  點擊:194 次

結直腸癌(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但近年來,30歲以下的患者也不少見。和大部分惡性腫瘤一樣,結直腸癌如果能夠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預后效果都比較理想。但由于它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癥狀,即使有,也不容易被捕捉到,大部分患者確診時都已進展到中晚期。這也是各級衛(wèi)健疾控部門在普通人群中不遺余力推行免費篩查的原因。

一次簡單的直腸指檢、一個糞便常規(guī),都能發(fā)現端倪,一次腸鏡,即可幫助確診。但結直腸癌的“三早”工作依然任重道遠。“畢竟事關‘屎尿屁’的器官,總是讓普通人‘犯囧’??梢坏┗疾?,診治環(huán)節(jié)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個人生存的尊嚴?!蹦戏结t(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結直腸腫瘤中心首席專家王新穎長期致力于消化內鏡診斷和治療消化道疾病,她對此感觸極為深刻。

而在該中心主任、珠江醫(yī)院普通外科主任俞金龍教授看來,成立專病診療中心,讓多個不同科室為結直腸癌患者提出治療方案時能有統(tǒng)一的臨床路徑,讓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治病的同時也保有生命的尊嚴,意義十分重大。

腸鏡不只是診斷的“金標準”

65歲的患者老林,在頻繁腹瀉持續(xù)了2個月后來到了王新穎的診室。腸鏡檢查在他的乙狀結腸發(fā)現了一處不規(guī)則隆起,病理檢驗結果為結腸低分化腺癌。CT檢查還提示,癌細胞已轉移擴散到肝右葉和肺部。“拖太久了”,這樣令人遺憾的案例總是出現。

其實,每次身體的免疫防線遭到攻擊,都會很早就發(fā)出一些求救和預警的信號,比如異常的腹瀉。

只是,“拉肚子”實在太常見了。吃了不干凈的東西,細菌病毒感染會讓人鬧肚子;腸易激綜合征的人,一緊張一激動就會忍不住跑廁所;膽囊炎、胰腺炎、糖尿病、甲亢等一些疾病也可引起腹瀉。如果這就懷疑癌癥,未免讓人覺得“小題大做”??扇绻篂a還帶有便血,那就不能大意了。

王新穎主任(左二)手術

和老林相比,54歲的張先生要幸運一些。因日常較為重視,張先生定期會進行胃腸鏡檢查,在最近的一次腸鏡檢查中,王新穎在他的乙狀結腸處發(fā)現了一處1.5厘米x2厘米的長蒂息肉,直接在腸鏡下切除了息肉,并提取切片送病理檢驗,結果為腺瘤性息肉。

Ⅲ期以內的結直腸癌五年整體生存率可達70%,直腸癌更可達80%;如果發(fā)展到Ⅳ期,這一數據斷層式下降至不足5%。腸鏡便是早篩和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 “我們建議四十歲以上人群都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年齡本身就是高危因素?!蓖跣路f說,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想做。有人擔心麻醉傷身,有人覺得腸道準備麻煩,還有人覺得體位尷尬?!耙灿幸恍w檢機構沒有大規(guī)模開展腸鏡的技術和硬件條件。但糞便常規(guī)和直腸指檢也能初步篩查過濾一部分病人,這都是常規(guī)體檢中非常經濟方便又快捷的項目。通過肛門指檢,醫(yī)生能夠發(fā)現大部分的低位直腸癌,但很多人也不愿意檢查。還有人覺得做過CT就可以了,實際上,胃腸消化道是空腔臟器,CT并不能代替腸鏡。”

小支架保住的尊嚴

腸鏡能派上的用場遠不止于此。

俞金龍介紹說,很多早期病人可以直接在內鏡中心處理,但結直腸癌的治療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主,Ⅲ期以內可行根治性手術,Ⅳ期的晚期患者則需要綜合治療,采用轉化治療、靶向治療、新輔助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化療等手段,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個體化精準治療。腸鏡也能在部分手術病人的治療中發(fā)揮重大作用。腸鏡下的支架置入,解決了一個關乎患者生存尊嚴的問題。

俞金龍主任(左一)手術

結直腸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瘤體堵塞腸腔可引起急性腸梗阻。這種情況常需外科分期手術治療——一期切除吻合聯合結腸造瘺術或造瘺術后二期切除。在此過程,大部分患者需先造瘺,也就是在腹部掛上糞袋讓糞便“改道”,讓手術部位的腸道休養(yǎng)生息,擇期再進行二次手術切除腫瘤和關閉造口。造口是臨時的還好,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永久性地掛上“糞袋”,這讓很多病人十分抵觸。

47歲的劉姐就是這么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在春節(jié)前發(fā)熱腹痛就診,查出“結腸癌并梗阻”,被醫(yī)生建議立即手術,需要在腹部造瘺,過完年看情況再進行二次手術。劉姐一聽要在肚子上掛個糞袋子過年就不樂意了,覺得毫無尊嚴可言。在珠江醫(yī)院,經過多學科綜合評估,專家團隊給出了腸道支架置入的方案——消化內鏡中心在腸鏡下為她放置一枚腸道支架,解除腸道梗阻,降低腸道壓力,減輕局部水腫,改善腸道基礎狀況,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為腸道清潔提供時機。經過調理,劉姐腸道達到手術條件,轉入外科接受一期切除吻合手術,從而避免了“背袋”過年的窘境。

結腸支架置入廣泛運用于惡性腫瘤姑息治療和結腸癌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的橋接治療,有效降低了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內鏡團隊和外科手術團隊就這樣成為默契的“好隊友”,一起為患者免去了二次手術,規(guī)避了暫時性和永久性的造口,不但減少費用、減少痛苦,更為患者大大“挽尊”。

團隊作戰(zhàn)的“挽尊”行動

結腸支架只是多學科協作救治腫瘤病人的 “一場小型戰(zhàn)斗”。臨床中,涉及更多專科協作的大型團隊作戰(zhàn)在結直腸癌診療中心也日漸運轉成熟。

作為一家大型綜合醫(yī)院,以往珠江醫(yī)院的消化內科、胃腸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甚至中醫(yī)科都會收治到腸癌病人,還有晚期肝轉移病人就診于肝膽外科。俞金龍說,不同學科會遵循各自的專家共識和指南來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建立起多學科協作的診療中心,便是努力形成統(tǒng)一的臨床路徑和共識,做到標準化、個體化、精準化、規(guī)范化的治療,讓病人得到最大獲益,少走彎路。

對于大腸癌的患者,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對于一些低位直腸癌患者來說,術后還面臨著背“糞袋”的考驗。近十年來,低位直腸癌保肛率僅維持在6%—10%,大部分患者只能保命,無法保肛,苦不堪言。有人甚至因為害怕“掛袋”而遲遲不接受手術。在臨床實踐中,通過微創(chuàng)實施精準的功能保肛手術(PPS),結直腸癌診療團隊成功挑戰(zhàn)了不少超低位直腸癌的保肛行動。

一位73歲的大爺,每天如廁十幾次,還自行調理了大半年才前往醫(yī)院檢查,確診直腸癌,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僅1厘米,已侵犯內括約肌。這種超低位直腸癌手術難度極大,分分鐘損傷腸腔的血管和神經,保不住排泄的功能,權威指南建議腫瘤距離肛門口低于5厘米的,都要進行消化道改建,在腹部造口代替肛門進行糞便的排放,術后將過上長期“背袋”的生活。患者完全無法接受這件事,一度放棄治療。最后,在珠江醫(y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下,以新輔助治療和術后輔助化療前后保駕護航,患者接受了功能保肛手術,成功避免了“掛袋”。

“雖然指南的建議是5厘米,但突破這道紅線的挑戰(zhàn),我們還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庇峤瘕堈f。

在手術后,標準的隨訪路徑也是多學科團隊力圖為患者做到的。根治術后執(zhí)行什么樣的化療標準?接受哪些指標性檢查?不同分期執(zhí)行哪些不同的隨訪模式?隨訪病人能否有一個直通多??频木G色通道,高效完成一站式的隨訪?“這是我們建立診療中心后正在逐步開展的一項工作,就是形成標準化的隨訪路徑?!庇峤瘕埥榻B說,在這個體系中,不僅有內外科的銜接,也包括護理。診療中心的護理團隊配備了高規(guī)格的國際造口治療師,能夠為造口病人提供上門護理。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越來越多結直腸癌患者實現高效的救治,同時保有生命的尊嚴?!庇峤瘕堈f。

相關知識

2024 CSCO 指南會|胃腸道腫瘤(食管/胃/結直腸癌)指南更新要點一文盡覽
肖瘤醫(yī)生攜手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腫瘤會診中心:“與名醫(yī)牽手,筑健康防線”腫瘤周主題活動火熱開啟
結腸癌
直腸類癌,瘤=0.5厘米。準備..
我前兩天作腸鏡查出升結腸絨毛狀管狀腺瘤
聶衛(wèi)平暴瘦患直腸癌
遼寧省腫瘤醫(yī)院張睿參加遼寧好醫(yī)生為大眾分享腸道健康知識!
直腸癌復查檢查哪幾項?直腸癌的術后護理方法有哪些
怎樣保護腸胃健康
遠離結直腸癌?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

網址: 珠江醫(y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保護腸健康 捍衛(wèi)生命尊嚴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5093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