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醫(yī)診療】 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

【中醫(yī)診療】 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3日 10:33

陰虛,是指機體的精、血、精液等陰液不足。由于陰液的虧虛,一方面出現(xiàn)陰液的濡養(yǎng)、滋潤、寧靜的功能減退;另一方面陰虛不能制約陽氣的升動,陽氣相對亢盛,從而形成虛而有熱的陰虛內熱、陰虛陽亢的狀態(tài)。形成陰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陽邪耗傷陰液;勞心過度,陰血暗耗;久病導致的精血不足、精液枯涸等。

    1、陰虛體質的特點

    ◆形體消瘦,面色潮紅,面部常有燥熱感;

    ◆舌少苔或無苔;

    ◆口干咽燥,手足心潮熱汗?jié)瘢?/p>

    ◆大便干燥或便秘,小便少而黃;

    ◆春夏季節(jié)易出現(xiàn)不適;

    ◆喜歡吃冷飲;

    ◆性格多急燥易怒,情緒波動大;

    ◆肺陰虛者伴有干咳少痰、潮熱盜汗;

    ◆心陰虛者出現(xiàn)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腎虛者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

    ◆肝臟虛者出現(xiàn)肋痛、視力昏花;

    ◆睡眠時間短,時有熬夜。

    體質養(yǎng)生: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1

    陰虛體質者養(yǎng)生關鍵在于補陰清熱,滋養(yǎng)肝腎。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因此以滋養(yǎng)肝腎二臟為重點。

    (1)精神調養(yǎng)

    陰虛體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所以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yǎng)神大法,簡單地說就是:加強自我涵養(yǎng),做到遇事不慌、冷靜沉著;平日起居要有規(guī)律;在工作中,有條不紊,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執(zhí),減少動怒,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閑暇時間多聽悠揚音樂,對于調整情緒、睡眠十分有利,如《搖籃曲》、《小夜曲》等。

    (2)環(huán)境調攝

    此種人形體多瘦小,而瘦人多火旺,常感手足心潮熱,口咽干燥,怕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qū)、山區(qū)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huán)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體質養(yǎng)生: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2

    (3)飲食調養(yǎng)

    飲食宜滋補、清淡,如:蜂蜜、豬蹄、菠菜、小麥、豆腐、芝麻、燕窩、鴨肉、豬肉、松子、白木耳、黑豆、白砂糖、桑葚、蛤蜊肉、蜂乳、鴨蛋、牛奶、豆?jié){ 、甘蔗、香蕉、梨、番茄、綠豆等。

    可適度攝取寒涼性或平性食物,以減少燥熱之癥,如:小米、大麥、黃豆、綠豆、芹菜、豆腐、綠豆芽、金針菜、菠菜、茄子、竹筍、甜菜、枸杞頭、蘑菇、紫菜、海帶、茨菰、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甜瓜、苦瓜、菜瓜、枇杷、芒果、梨、羅漢果、柿子、柿餅、香蕉、菠蘿、椰子、荸薺、藕、生菱、百合、米仁、海蜇、田螺、螺獅、蟹、蛇肉等。

    食補以甲魚、銀耳、兔肉、蜂蜜、芝麻、梨、雞蛋為佳。宜熱量稍低,含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維生素;少吃辛味之味的東西,如蔥、姜、蒜、韭、椒等;少吃肥膩味重的東西。

    [珠玉二寶粥]

    原料:山藥60 克,薏米60 克,柿霜餅24 克。

    制作方法:先將山藥、薏米搗成粗粒,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火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煮好的粥內,攪勻溶化即成。將柿霜加入已煮好的粥內, 即可服食, 亦可當飯食用。

    養(yǎng)生功效:可以滋養(yǎng)脾肺,止咳祛痰。適用于脾肺陰虧、飲食懶進、虛勞咳嗽,并治一切陰虛之癥。如用純白柿霜餅,止咳效果更好。

    藥物養(yǎng)生:陰虛體質者藥補以黃精、石斛、熟地、何首烏、當歸為主。滋陰藥物,如玉竹、麥冬、石斛、百合、沙參等。

    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者,宜服天王補心丸;

    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藥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女貞子酒]

    原料:選取女貞子250克,燒酒750克。

    制作方法:將女貞子搗碎,浸于酒中,浸5天后即可飲用。每次飲用20毫升,每天2 次。

    養(yǎng)生功效:此酒可滋陰補腎,烏須黑發(fā)。有助于治療陰虛內熱,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

    體質養(yǎng)生: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3

    (4)運動鍛煉

    陰虛體質者不宜做過激活動,應著重調養(yǎng)肝腎。養(yǎng)腎糾虛的方法很多。但從“生命在于運動”這一養(yǎng)生的基本理論出發(fā),通過運動養(yǎng)腎糾虛,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里介紹幾種有助于養(yǎng)腎糾虛又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

    [腰部按摩操]

    A、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B、兩手握拳,手臂往后用兩拇指的掌關節(jié)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內做環(huán)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以至酸脹感為好,持續(xù)按摩10分鐘左右,早、中、晚各一次。腰為腎之府,常

    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腎虧所致的慢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癥。

    [強腎健身操]

    端坐,兩腿自然下垂,先緩緩左右轉動身體3~5 次。然后,兩腳向前擺動10余次,可根據個人體力,酌情增減。做動作時全身放松,動作要自然、緩和,轉動身體時,軀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動作可活動腰膝,益腎強腰,常練此動作,腰、膝得以鍛煉,對腎有益。

陰虛體質

    陰虛,中醫(yī)名詞,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xiàn)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

    陰虛則陽盛,陰虛生內熱,之所以說陰虛是因為體內陽氣并沒有真正的過盛,只是因為陰氣虛沉而顯得陽氣過盛。與真正的陽氣過盛還是有區(qū)別的。多見于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后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于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兩者?;ハ嘤绊憽j幪搩葻崾峭ǔD軌蚵牭降恼f法,常常表現(xiàn)為五心煩熱、口干 咽燥,神煩氣粗,尿黃便干,趨涼、畏熱,出虛汗,口腔異味,膚色晦暗,易生痘;為人性情容易焦躁不安,脾氣大等等。

    陰虛可見于多個臟器系統(tǒng)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肝腎陰虛多見,肝陰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心煩脅疼,腎陰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腰膝酸疼。

    陰虛火旺,不能泄火,而是要養(yǎng)陰。滋陰的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在歸丸,知柏地黃丸等。滋陰的中藥有:

    熟地黃:

    【來源】本品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

    【用法用量】 9~15g。

    枸杞子:

    【簡介】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和枸杞的成熟果實。以寧夏的質量最好?!拌邸焙汀拌健痹莾煞N樹名,由于本品棘如構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名枸杞。

    【功用】滋補肝腎,助益精血,養(yǎng)肝明目,生津安神。主治肝腎精血虧虛,頭暈目眩,耳鳴如蟬,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勞傷虛損;或肝血不足,視力減退,視物模糊;以及腎虛,性功能減退,陽痿,不孕、不育,消渴等。

    【性味歸經】性平偏溫,味甘。歸肝、腎經。

    【用量用法】常用 6~15克。也可熬膏、浸酒威人丸、散。

    【注意事項】枸杞子的藥性雖然平和,但有一定的滑腸作用,所以脾胃虛弱,時時泄瀉的人要慎用

    【簡介】黑大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又名烏豆、黑豆、冬豆子。

    【功用】滋養(yǎng)肝腎,補虛止汗,健脾利水,活血解毒。主治肝腎陰虛,腰腿酸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皮膚干燥等;脾虛水泛,周身水腫,小便短少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人肝、脾、腎經。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10~30克,人丸、散。

    外用:研末摻或煮汁涂。

    【注意事項】黑大豆炒食易壅熱,傷脾腹脹,老年體虛者不宜炒食

    黃精:

    【簡介】黃精,為百合科植物黃精或囊絲黃精以及若干同種植物的根莖。黃精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珍貴中藥,為服食保健要藥。

    【功用】本品為氣陰雙補藥,有養(yǎng)陰潤肺,補脾益氣,補腎填精之功。主治肺陰虛虧,干咳無痰;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或腎虛精虧,腰酸足軟,頭暈耳鳴及消渴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

    【用量用法】常用 10~20克。亦可熬膏、制作藥膳,或釀酒,或人丸、散。由于生黃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后應用,稱為制黃精。

    【注意事項】需要指出的是黃精雖好,但它的藥性比較滋膩,有助濕生疾之弊,所以平時痰濕內盛,胃脘脹滿,咳嗽痰多,舌苔白膩,或脾胃陽虛,泄瀉便溏的人不宜單獨應用

    黑大豆:

    【簡介】黑大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又名烏豆、黑豆、冬豆子。

    【功用】滋養(yǎng)肝腎,補虛止汗,健脾利水,活血解毒。主治肝腎陰虛,腰腿酸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皮膚干燥等;脾虛水泛,周身水腫,小便短少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人肝、脾、腎經。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10~30克,人丸、散。

    外用:研末摻或煮汁涂。

    【注意事項】黑大豆炒食易壅熱,傷脾腹脹,老年體虛者不宜炒食

    艾灸    艾灸產生于我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并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并用,故稱為針灸。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代人說針灸,多數(shù)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我們通常認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并不是這樣。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復合作用。而且兩者治療的范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qū)別。

    我們說艾灸的一種神奇的療法,因為它的確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y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梢詮V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猶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圣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yǎng)生保健。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而且,關于艾灸的起源更是神奇。據研究表明,灸的發(fā)明應是原始人用火時,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艾草古時候又叫冰臺,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為引,就在這種引天火的儀式氛圍中,巫者把龜甲兆紋與人體的血脈取得模擬想象,思索中醫(yī)的火論與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手段。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后,針療不斷得到發(fā)展,而艾灸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艾灸在施治過程中,燒灼患者經穴,會在身體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學大師周楣聲先生指出,正是病痛與灸瘡帶給患者的雙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對艾灸深入研究,推進艾灸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

    市場上有一些經過改進的現(xiàn)代化灸療儀器出現(xiàn),但大多數(shù)是以光電的方法為主,向純物理療法靠攏,與用艾作熱源的灸法產生的藥物和熱源的復合作用完全不同,也和灸法的中醫(yī)學原理格格不入,能起到的保健和醫(yī)療效果也十分有限。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艾灸療效獨特性的認識,艾灸療法重新得到了醫(yī)學界重視,現(xiàn)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F(xiàn)代化的艾灸治療儀應該是傳統(tǒng)艾灸材料與光電儀器的結合,在現(xiàn)代新型熱源的作用下(如紅外線、磁療)充分發(fā)揮艾的藥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會燒灼皮膚產生疤痕的特點。

    艾灸療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如《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歷代醫(yī)學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發(f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F(xiàn)介紹幾種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見效快,操作方便,相對無藥物傷害之憂,讀者不妨一試。

    一、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于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于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分別對準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鐘,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xù)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xù)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于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后,神清氣爽,容光煥發(fā),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xù)灸半個月后才明顯)。

    二、艾灸治凍瘡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里穴。

    方法:在凍瘡局部先揉按5分鐘。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對準已發(fā)或將發(fā)凍瘡處,各懸灸3~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色為度。若凍瘡在上肢或耳朵,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若凍瘡在下肢,必須加灸足三里穴3~5分鐘。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用本法連續(xù)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fā)。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于弛緩,胃蠕動強者趨于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癥,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癥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四、艾灸治痛經:我有痛經,是氣滯血瘀型的。很奇怪只是左腹痛。 第一次用艾灸治療痛經是看過淘寶網上有人賣痛經寶貝,及單桂敏的帖子以后。點燃艾條后,很緊張,害怕艾條火炭會掉下來燙傷肚皮。先灸了肚臍(神闕),懸垂向下大概離肚皮3cm。 緊張中感覺腹部熱哄哄的,然后就感覺肚皮下有氣流開始竄動,而且越來越厲害。然后感覺左腹腸子也開始動起來,是那種翻滾感覺。甚至有些痙攣難受。漸漸感覺痛經輕了很多,大概10分鐘。 我起身吃午飯,給媽媽說很管用。還掀開肚皮給媽媽看,把媽媽嚇了一跳。哎喲!你的肚皮怎么那么紅呀。吃完中午飯,沒管用多久,又開始痛了。下午血量多起來,腹痛也加重。躺著舒服一些。晚上10點我打算在嘗試一下艾灸。于是把半根艾條又點燃了。開始主灸肚臍,加天樞,關元,中級。同樣氣竄及腸痙攣翻滾感。 漸漸的肚子竟然不疼了。我也松了一口氣。昨天因腹痛一晚沒睡著,今晚總算可以睡個安穩(wěn)覺了。

    簡單特效治療痛經法:三根艾條抓在一起,灸承山穴(在小腿肚正中處),五分鐘即可止痛,每次灸30分鐘。每個經期灸2一3次,連2一3個周期即愈。注:此病到醫(yī)院就診,除了用止痛藥就是切除子宮,向曾遇到一位未曾婚育者不堪此痛而切除子宮的!也有十數(shù)載都賴止痛藥度過“非常時期”的。

    (網上搜集而來)

    艾灸分類:

    (一)、艾灶灸:即用艾絨或艾粉做成因錐型或自貼灸型進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將艾泣直接放在皮膚上灸至起泡,對咳喘、肺癆、痞塊有良好的作用。

    B:間接灸一即隔物進行施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等。

    (二)、艾條灸: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以皮膚潮紅為度。

    B、在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 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回旋灸:將點燃的文條懸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動,往返回旋。

    D、太乙神針:加十一味中藥制成的藥艾條,點燃藥艾條, 用七層棉布包裹著艾火,緊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鐘。如感覺過熱可提起等熱減再灸。

    E、雷火神針:加八味中藥制成的藥艾條,灸法同太乙神針。

    (三)、溫針灸:把針插入艾絨球或艾粒邊燃燒邊行針。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與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蓮灸、白芥子灸,吳某芙灸之分。

    (六)、燈火炙:用燈草蘸油點燃火苗對準穴位猛一接觸,迅速 離開,反復若干次。

    現(xiàn)在,很多病人甚至醫(yī)師說的針灸 ,其實只是針剌療法,真正做到針灸兩者越來越少了。有些醫(yī)師做針剌工作像上香,把香插上香爐就離去。收針交給徒弟去做,連行針也懶得操作。艾灸工作確實是很辛苦的,但是,效果極好,特別對小孩保健最適宜。這是一個網友的帖子我摘錄的。   艾灸對肺虛寒,鼻敏感,哮喘,風寒感冒,脾陽虛,婦科病等,效果勝于針剌。叫acuzhang網友說“可是勞動量大,經濟效益不高,只能一對一工作。我曾用電子艾灸器替代,效果不理想,用神燈也試過,亦不如艾灸效果明顯。經過兩年連續(xù)不斷試驗,大受群眾喜愛,可是,我卻不想繼續(xù)下去了。原因是:我的肩犏臂都受傷了。眼睛和鼻子也覺得較前敏感了?!?明堂振衣網友駁斥他說“需要說明的是,艾灸本身絕無毒副作用,但使用不當亦有后患。正所謂:徹夜讀書,雖益身心,然光暗則必成近視;久習太極,雖強體魄,然腳偏則難免鶴膝。施行艾灸之處須窗明幾凈,通風良好,若無排風設備,而又使?jié)鉄熂儼?,久而久之傷肺損喉,實與艾灸無干。而且閣下腰與頸椎之患恐出于行灸姿勢不當,勞損所致,須加強鍛煉,應診之余適當運動,方可除此職業(yè)病,歸咎于艾灸,未免牽強。另外,在下近兩年來因診務繁忙,俗事不斷,拳藝靜養(yǎng)功夫日漸荒廢,自感精力大不如前,而閣下二十五年如一日,不過剛剛“眼、鼻有了問題”,體力實在令人佩服。況且多年來閣下作為網絡先驅,診余尚不忘忙碌在鍵盤與屏幕之間發(fā)展中醫(yī)事業(yè),有上述癥狀,實屬正常?!?nbsp;  灸法滯后的原因主要是治療方法長期沒有根本改進。從醫(yī)生的角度講,針法可以同時對多個患者治療,而灸法則只能一對一,勞動量自然加大,一般就不愿意采用。   從患者角度講,施灸必用火燒,有被灼傷的風險,而且治療時間相對較長,與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不相適應,慢慢丟掉了市場。即古代用灸必須以燃艾為熱源,且是越陳越好,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替代物。改進灸法以前各位前輩想到的做到的很多,包括無煙灸,藥物灸,藥物穴位貼敷等等,但都不如艾灸的療效廣泛,個人認為,艾灸之所以有療效,就是因為艾葉具有舒經通絡,活血化瘀的功能,而現(xiàn)在很多人嬌氣了,非要把艾葉變成艾碳,這樣相對失去一些艾葉的原有療效。   一個叫杏林后生的網友說法“艾條燃燒產生的東西可致癌?我從來沒看過有這方面的研究和報道,但我是知道艾條中揮發(fā)物質燃燒是可以消毒室內空氣的,非典時期,我天天都點艾條來熏房間,至于氣味難聞,其實習慣就好,估計針灸科的醫(yī)生和常來的病人都習慣了.我覺得灸法畢竟不會衰亡,畢竟"針之不及,灸之所宜",我門都該學習孫思邈,針灸藥三者并重,才能真正作到一個好的臨床針灸醫(yī)師.”   艾葉功能主治: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炒炭后辛散之性減弱,增強了溫經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療下焦虛寒的月經過多、崩漏等證。   《中國藥典》2000版收載了生艾葉和醋艾葉炭。提示,艾葉經炭制后具有一定的止血鎮(zhèn)痛作用,但是少了活血化瘀的作用。這些方法都需要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如何飲食調理陰虛體質

    2009-4-21 14:16:50 來源:39健康網

    燕窩:性平,味甘,有補氣陰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陰,為清補佳品。凡陰虛體質,尤其是肺陰虛者,如肺結核病、支氣管擴張、肺痿、老年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最宜食之。清代醫(yī)家張璐說它能“調補虛勞,治咳吐紅痰”。吳儀洛說:“燕窩大養(yǎng)肺陰,補而能清?!薄侗静菰傩隆分幸灿小按笱a元氣,潤肺滋陰”的記載。

    銀耳:有滋陰養(yǎng)胃、生津潤燥的作用。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銀耳多糖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為民間最常用的清補食品,尤其是對肺陰虛和胃陰虛者,最為適宜。

    西洋參:能益氣養(yǎng)陰,對氣陰兩傷之人最宜?!侗静輳男隆罚骸疤摱谢鹫呦嘁恕薄!端幮钥肌罚骸拔餮髤⒀a陰退熱?!薄对鲇唫嗡帡l辨》:“西洋參滋陰降火。”所以,陰虛或兼氣虛,兼肺虛,或陰虛火旺者,食之最宜。陰虛之人忌吃人參,這是因為人參性溫,有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參,清補氣陰,最為合拍。正如《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獺肉:俗稱水狗肉。能補虛弱,并能養(yǎng)陰除虛熱,故凡陰虛體質或陰虛內熱骨蒸之人,食之頗宜?!夺t(yī)林纂要》:“獺肉益陰。”《本草圖經》也說它“主骨蒸熱勞”。獺肝也能養(yǎng)陰除蒸,所以,陰虛體質者,食之亦宜。

    阿膠:既能補血,又能滋陰?!侗静菥V目》:“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庇绕涫欠文I陰虛之人,食之尤宜。

    此外,陰虛體質還宜服食牡蠣肉、鮫魚、馬奶、羊奶、酸奶、蜆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漿、菠菜、青菜、黃芽菜、山藥、銀耳、蘑菇、金針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番茄、枸杞頭、綠豆芽、甘蔗、酸梅湯、

    葡萄、百合、水煮花生、橘子、柑子、橙子、草莓、柚子、無花果、香蕉、西瓜、蜂蜜、蜂王漿、芝麻。

    常用補陰藥物南北沙參、地黃、何首烏、白芍、麥門冬、天門冬、石斛、玉竹、黃精、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玄參。可根據身體具體情況選用。

    [忌食物品]

    凡陰虛體質者忌吃或少吃狗肉、羊肉、雀肉、海馬、海龍、獐肉、鍋耙、炒花生、炒黃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龍眼肉、佛手柑、楊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胡椒、砂仁、蓽撥、草豆蔻、花椒、肉桂、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煙、紅參、肉蓯蓉、鎖陽等。

    龜肉: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夺t(yī)林纂要》:“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癥”。由烏龜殼

    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干貝: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腎?!侗静萸笳妗罚骸白陶骊帯薄!侗静輳男隆罚骸隘熛省薄8韶惾赓|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最為有益。

    海參: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降火滋腎”?!妒澄镆思伞罚骸昂⒀a腎精,益髓”。

    清代食醫(y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宜常食之。

    蛤蜊: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y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笨梢婈幪擉w質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綜合癥、結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

    蚌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有滋陰、清熱、明目的功效。清·王孟英也認為蚌肉能“清熱滋陰,養(yǎng)肝涼血?!标幪撝顺S冒鋈忪袦秤茫顬檫m宜。

    烏賊魚:性平,味咸,既能補血,又善滋陰?!夺t(yī)林纂要》:“大能養(yǎng)血滋陰”。清代醫(yī)家黃宮繡亦云:烏賊魚肉“其性屬陰,入肝補血,入腎滋水?!睂Ω文I陰虛者,食之最宜。

    鰒魚:又稱石決明肉。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作用。如《醫(yī)林纂要》:“補心暖肝,滋陰明目”。清·王孟英亦說:“補肝腎,益精明目,愈骨蒸勞熱?!滨庺~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高蛋白食品,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目翳目暗或雀目夜盲,對結核病陰虛的低熱不解、潮熱、骨蒸盜汗,對癌癥患者的陰虛體質,最為適宜。

    梨:有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后陰傷者最宜。《本草通玄》:“熟者滋五臟之陰”。《重慶堂隨筆》:“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p>

    桑椹:有滋陰補血之功,最能補肝腎之陰?!侗静菔觥罚骸盀蹰┮骊帤獗阋骊幯薄!侗静萁浭琛罚骸盀闆鲅a血益陰之藥”,還說“消渴由于內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庇绕涫歉文I陰虛體質之人出現(xiàn)消渴、目暗、耳鳴者,食之最宜。

    枸杞子:有滋陰益壽之功,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或是肺陰虛的結核病盜汗、虛勞咳嗽,糖尿病的陰虛消渴等,食之更佳。

相關知識

體質養(yǎng)生之陰虛體質夏季養(yǎng)生法
中醫(yī)如何調理陰虛體質
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如何養(yǎng)生?
陰虛體質如何調理?中醫(yī)教你做到“陰陽平衡”
陰虛體質調理方法
陰虛體質有哪些養(yǎng)生方法
體質,陽虛,陰虛
調理陰虛體質的幾種中藥材
腎陰虛腎陽虛如何區(qū)分 腎虛的中醫(yī)調理方法
中醫(yī)九種體質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

網址: 【中醫(yī)診療】 陰虛體質養(yǎng)生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8993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