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10月健康風險提示

10月健康風險提示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01:23

步入深秋十月,伴隨著綿綿細雨與顯著的晝夜溫差變化,國慶假期也悄然而至,人們的出行活動也隨之頻繁起來。為此,重慶疾控溫馨提醒全體市民:在享受假期歡愉的同時,務必加強個人防護意識,特別要警惕猴痘、諾如病毒感染以及食源性疾病等健康風險,確保假期安全與健康并重。

猴痘

猴痘是猴痘病毒導致的人獸共患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fā)熱、皮疹、淋巴結腫大,潛伏期通常為6-13天,最長21天。皮疹主要出現在面部、四肢及生殖器周圍等,經歷膿包和結痂幾個階段。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高危人群是男男性行為者。目前無特效治療藥物,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有一定保護作用。

防控措施:

1、避免與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若意外接觸,應用肥皂水或手消毒液進行消毒。

2、避免接觸可能攜帶有猴痘病毒的動物,如嚙齒類、靈長類和有袋類動物等,避免捕捉、宰殺野生動物。

3、高危人群應主動了解猴痘預防知識,若出現皮疹、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等猴痘樣癥狀,應做好個人防護主動就醫(yī)。

二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途徑多樣、感染劑量低的特點,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間造成傳播。其潛伏期通常為24~48小時,最短12小時。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嘔吐、反胃、惡心等,有時也出現發(fā)熱、頭痛和全身酸痛。常見于幼小兒童、老人和基礎性疾病患者。多數患者發(fā)病后1-3天即可康復;如頻繁嘔吐或腹瀉,可能導致脫水,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高發(fā)時節(jié),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防控措施:

1、防止病從口入,注意手衛(wèi)生,用肥皂和清水認真洗手,尤其在如廁和更換尿布后,以及每次進食、準備和加工食物前。

2、諾如病毒抵抗力較強,在60℃高溫或經快速汽蒸仍可存活。因此,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認真清洗,牡蠣和其他貝類海產品應深度加工后食用。

3、諾如病毒感染病人應遠離廚房或食物加工場所,患病期至康復后3天內不能準備和加工食物或為其他患者陪護。

4、及時用含氯漂白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物品表面;立即脫掉和清洗消毒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消毒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消毒后認真洗手。

三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食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通常是由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污染所引發(fā)。十月秋意漸濃,氣溫舒適,恰值國慶長假期間,家庭聚餐和外出就餐機會增多,食源性疾病發(fā)生風險增加,要防控致病微生物及有毒動植物(毒蘑菇)引發(fā)的食源性疾病。

防控措施:

1、保障餐食安全衛(wèi)生,不購買無資質的食品。盡量在有衛(wèi)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采購食材,確保食材新鮮、安全、無害。在外就餐選擇資質齊全、環(huán)境整潔的餐廳。

2、正確烹飪加工食材。食品經充分燒熟煮透后再食用,注意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要生熟分開,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每餐按需備餐,盡量不剩飯菜,剩飯菜冰箱保存時要注意加蓋儲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食用前要充分加熱。

3、不食來歷不明的食物。郊外游玩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等植物。

4、節(jié)假日期間也要注意規(guī)律進食、不暴飲暴食。

相關知識

10月健康風險提示!
9月健康風險提示
【衛(wèi)·健康】十二月疾病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健康告知很重要,如實告知避風險
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6月份健康風險提示
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7月份健康風險提示
【衛(wèi)·健康】9月疾病風險提示
福州市疾控中心發(fā)布健康風險提示:5月注意這些疾病
靈璧縣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5月份健康風險提示

網址: 10月健康風險提示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0570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