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腹瀉的注意事項和護理

腹瀉的注意事項和護理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02:27

腹瀉(diarrhea)指消化功能紊亂,其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量的增加。依嚴重程度不同,可分為急性及慢性腹瀉。

癥狀起因

(一)常見原因及癥狀

1、炭疽:這種疾病起因于進食感染炭疽桿菌的肉類,早期癥狀包括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發(fā)熱。后期表現(xiàn)為嚴重的血便、腹痛。

2、類癌綜合征:嚴重的腹瀉常伴有頭頸部潮紅,主要是因為進食刺激性的食物熱水或酒精。其癥狀和體征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絞痛、厭食、體重減輕、乏力、心臟疾病和抑郁。

3、痢疾:進食痢疾桿菌感染的水及食物后,患者表現(xiàn)為急性水樣便及嘔吐,其他還有口渴(由于水、電解質丟失)、乏力、肌肉絞痛、皮膚彈性降低、心動過速、血壓減低,在不進行治療的情況下數(shù)小時內死亡。

4、艱難梭菌感染:患者可能無癥狀或發(fā)現(xiàn)糞便不成形,或水樣便伴惡臭、膿血、腹痛、腹肌緊張、發(fā)熱、白細胞升高,嚴重者,可進展為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及腹膜炎。

5、Crohn病:這種疾病??蓪е赂篂a、腹痛,伴隨腹肌緊張、惡心,患者也可有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厭食、體重減輕的表現(xiàn)。

6、大腸桿菌感染:患者進食生肉或其他食物中含有這種菌可導致水樣便及血便、惡心、嘔吐、發(fā)熱、腹部絞痛,在年齡<5歲的小兒童、少年及老年人則可出現(xiàn)血尿、最終導致急性腎衰。急性腎衰為大腸桿菌O157:H7感染的并發(fā)癥之一。

7、感染:急性細菌、病毒感染及潛在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引起突發(fā)的水樣便及腹痛或惡心、嘔吐、發(fā)熱,嚴重的水、電解質丟失可引起脫水的表現(xiàn)及休克。慢性結核菌、真菌及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瀉癥狀輕,持續(xù)時間長,伴有消化功能紊亂、惡心、體重下降、有可能出現(xiàn)黏液膿血便。

8、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增加了腸壞死的可能,其可導致腹痛、腹瀉、腹肌緊張、惡心及腹脹。

9、腸易激惹綜合征:便秘與腹瀉交替,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食欲減退、惡心。

10、缺血性腸壞死:這種疾病可導致血便及腹痛,嚴重者可有休克發(fā)生,需手術治療。

11、乳糖不耐受:腹瀉可在進食牛奶或乳制品數(shù)小時后發(fā)生,伴隨癥狀有腹痛、痙攣、腹脹、惡心。

12、大腸癌:在這種疾病中,部分性腸梗阻常可出現(xiàn)血便,還可有腹痛、體力減輕、乏力、呼吸困難、食欲不振和抑郁。

13、李斯特菌感染:這種感染通常由于進食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主要影響孕婦、新生兒及免疫缺陷人群。典型表現(xiàn)包括腹瀉、發(fā)熱、腹痛、惡心、嘔吐、肌痛,當感染波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則可出現(xiàn)頭痛、發(fā)熱、意識改變、頸項僵直及腦膜炎。

(二)其他病因及癥狀

1、藥物:許多抗生素如氨芐西林、頭孢菌素、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可引起腹瀉,其他藥物還有抑酸劑、秋水仙堿、乳果糖、丹曲林、甲芬那酸、甲氨蝶呤。

2、食物:含有某種油類的食物可抑制食物吸收導致急性腹瀉及饑渴。

3、中草藥:如銀杏、人參、甘草可導致腹瀉。

4、中毒:腹瀉與便秘交替伴有腹痛、厭食、惡心、嘔吐,患者常有頭痛、頭暈、金屬味、齒齦炎。

5、治療:胃切除術、胃腸切除術、幽門成形術可導致腹瀉,高劑量放療也可導致腹瀉發(fā)生。

常見疾病

腸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變態(tài)反應性腸炎、過敏性紫癜、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缺血性腸病、敗血癥、傷寒或副傷寒、鉤瑞螺旋體病、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術后、腸結核、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長鞭毛原蟲病、鉤蟲病、絳蟲病、結腸多發(fā)性息肉、吸收不良綜合征、結腸絨毛狀腺瘤、腸道惡性腫瘤、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術后、肝硬化、膽汁淤積性黃疸、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腸肽(VIP)瘤、類癌綜合征、糖尿病性腸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尿毒癥、放射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

診斷

(一)根據(jù)腹瀉發(fā)病特點的問診

1、腹瀉的起病。應注意流行病學調查,是否是集體或家人在短期內先后發(fā)病。是否有不潔飲食或進餐史,是否與攝入脂肪餐有關,或與緊張焦慮有關。腹瀉的次數(shù)及糞便量有助于判斷腹瀉的類型及病變的部位,分泌性腹瀉糞便量常超過每日1L,而滲出性腹瀉糞便量遠少于此量。次數(shù)多而量少多與直腸刺激有關。

2、糞便量及性質。急性腹瀉可分為水樣瀉和痢疾樣瀉。水樣瀉時腸黏膜可無破壞、不含血或膿,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較輕。痢疾樣瀉表示腸黏膜有破壞,有膿血便,常伴里急后重與腹絞痛。水樣瀉常由細菌毒素如霍亂弧菌等的腸毒素引起,痢疾樣瀉可見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

3、同食者群體發(fā)病及地區(qū)和家族中的發(fā)病狀況。了解上述情況對診斷食物中毒、流行病、地方病及遺傳病具有重要價值。

4、腹瀉加重緩解的因素與進食油膩食物的關系及抗生素使用史等。

5、病后一般情況變化。功能性腹瀉、下段結腸病變對患者一般情況影響較小;而器質性疾病(如炎癥、腫瘤、肝膽胰疾病)、小腸病變影響則較大。

(二)診療經(jīng)過問診

患病以來是否曾到醫(yī)院就診,做過哪些檢查,檢查結果如何,治療和用藥情況,療效如何等。

(三)患病以來的一般情況問珍

包括飲食,睡眠、小便和體重變化情況等,即現(xiàn)病史5項,以了解一般情況。

鑒別診斷

1、伴發(fā)熱,見于急性腸道感染、細菌性食物中毒、全身感染性疾病及炎癥性腸病等。

2、伴腹痛,以感染性腹瀉明顯。小腸疾病的腹痛常在臍周,結腸疾病的腹痛則多在下腹部。

3、伴里急后重,常見于細菌性痢疾、左半結腸癌、直腸癌等。

4、伴腹瀉與便秘交替,見于腸結核、結腸癌、結腸過敏。

5、伴明顯消瘦,見于惡性腫瘤、腸結核、吸收不良綜合征。

6、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見于傷寒、副傷寒、敗血癥、過敏性紫癜。

7、伴腹部腫塊,見于胃腸道腫瘤、增殖性腸結核、血吸蟲性肉芽腫、Crohn病。

8、伴關節(jié)痛或腫脹,見于炎癥性腸病、腸結核、結締組織疾病。

檢查

(一)體格檢查

1、一般檢查:包括生命體征、脫水、營養(yǎng)、貧血情況以及皮膚有無黃染、潮紅、出血,淋巴結有無腫大等。

2、腹部檢查:注意腹部外形、腹部腫塊、壓痛、腸鳴音等情況。

3、直腸指檢:尤其是慢性腹瀉伴大便出血者。

4、其他:還要注意有無突眼、虹膜炎、關節(jié)紅腫等。

(二)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包括外觀、鏡檢細胞、原蟲、隱血,以及大便細菌培養(yǎng)、糞便脂肪檢查。

2、疑小腸吸收不良性腹瀉,應選擇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3、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電解質、氣血分析、肝腎功能檢查。

4、血漿激素及介質檢測:如甲狀腺激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等。

(三)器械檢查

腹部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方便,對腹腔實質性臟器病變的診斷有幫助。還可選擇X線鋇餐、鋇灌腸、腸鏡及組織活檢檢查,尤其是慢性腹瀉患者。

治療

治療主要針對病因,但相當部分的腹瀉需根據(jù)其病理生理特點給予對癥和支持治療。

臨床表現(xiàn)

1、起病及病程

急性腹瀉起病急驟,病程較短,多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多見于慢性感染、非特異性炎癥、吸收不良、消化功能障礙、腸道腫瘤或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

2、腹瀉次數(shù)及糞便性質:急性感染性腹瀉常有不潔飲食史,于進食24小時內發(fā)病,每天排便數(shù)次甚至數(shù)十次,多成糊狀或水樣便,少數(shù)為膿血便。慢性腹瀉表現(xiàn)為每天排便次數(shù)增加,可為稀便,亦可帶黏液、膿血,見于慢性細菌性痢疾、炎癥性腸病及結腸、直腸癌等。阿米巴痢疾的糞便呈紅色或果醬樣。糞便中帶黏液而無異常發(fā)現(xiàn)者常見于腸易激綜合征。

腹瀉與腹痛的關系:急性腹瀉常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腹瀉較為明顯。小腸疾病的腹瀉,疼痛常在臍周,便后腹痛緩解不明顯。結腸病變疼痛多在下腹,便后疼通??删徑狻7置谛愿篂a常常無明顯腹痛。

注意事項

除非患者存在感染,否則可給予止痛藥物及麻醉劑減輕小腸蠕動。注意患者排便時保護隱私,隨時準備空便盆,徹底清洗會陰,給予藥膏防止皮膚破損。注意排便量,記錄出入量,對患腸炎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這種具有發(fā)展為腸結核的高危因素的患者,應注意隨訪。

日常護理

1、向患者及親屬解釋操作的目的、原因及方法。

2、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每日的排便次數(shù)、量、顏色及性狀。確定患者有無腹瀉既往史。評估患者所用藥物有無胃腸道副作用。急性腹瀉患者,注意流行病學調查評估;慢性腹瀉患者,詢問既往史、診斷及治療經(jīng)過。

3、評估患者皮膚黏膜情況,了解失水程度。

4、觀察腹瀉及其伴隨癥狀和體征,包括肛周皮膚,定時測體重。識別可能導致或誘發(fā)腹瀉的因素,如藥物、細菌或鼻飼飲食等。

5、指導患者及家屬記錄大便次數(shù)、量、顏色及性狀。如果腹瀉的癥狀和體征持續(xù)存在,腸鳴音加大,咨詢及通知醫(yī)生,留取大便標本做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

6、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止瀉藥。指導患者避免使用緩瀉藥。

7、評估營養(yǎng)物質攝入量。鼓勵少食多餐,指導患者吃少產(chǎn)氣、清淡、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建議患者暫時不吃含乳糖類食物以排除因食用含乳糖食物導致的腹瀉。嚴重腹瀉者采取讓腸道休息的措施,暫禁食或流質飲食,逐步添加粗糙食物,注意補充水分。必要時指導患者或家屬記錄飲食日記。

8、確診為傳染病者,按傳染病疫情管理辦法進行報告及隔離。

9、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減少腸蠕動,注意腹部保暖。

10、防治水和電解質紊亂。按醫(yī)囑給予止瀉劑、口服補鹽液或靜脈輸液。

11、維持皮膚完整性。每次排便后用軟紙輕擦肛門,溫水清洗,并在肛門周圍涂油膏以保護局部皮膚。

12、必要時教患者減輕壓力的方法。

13、監(jiān)測食物準備過程的安全性。

14、保持床褥、衣服清潔。協(xié)助患者更換衣褲、床單、被套和清洗沐浴。便盆清洗干凈后,置于易取處。

相關知識

新生兒腹瀉護理注意事項
剖腹產(chǎn)注意事項及護理
新生兒護理注意事項
腹部按摩的作用?按摩腹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番瀉葉與減肥:藥理、方法與注意事項
新生兒的護理及注意事項
剖腹產(chǎn)前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早產(chǎn)兒的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
嬰兒日常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
嬰幼兒皮膚護理的注意事項:()。

網(wǎng)址: 腹瀉的注意事項和護理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3255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