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如何提高生活質(zhì)量?

如何提高生活質(zhì)量?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0:34

我們總是很容易把目標定得很遠大,認為要做到很困難的事情,或者付出許多努力,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明顯的改變。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其實追根溯源,可能來自于一些錯誤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我們也許并不需要做到什么,而只是稍微調(diào)整一下生活方式,就能有更好的感受和表現(xiàn)。

今天,我想分享6個性價比極高的生活小技巧。它們都很簡單,不費力,卻能讓你的生活質(zhì)量和幸福感,直接躍升一個臺階。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1. 享受發(fā)呆

許多人對“效率”的理解可能就是:我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做更多的事情。因此,我們對“時間管理”總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情。許多人每天都恨不得把每一秒掰成兩半來用,仿佛做得越快、做得越多,就占了巨大的便宜。

但實際上,我想告訴你的是:有時候,“什么都不做”,比起你不斷地去做事情,效率反而要更高。

什么意思呢?不妨考慮下面這個問題:

1)在2小時的時間里,你可以看書,上網(wǎng),聊天,自由地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學習任何東西。

2)在2小時的時間里,前1個小時你可以看書、上網(wǎng)、學習,后1個小時,切斷你所有的信息輸入,你只能安靜地坐著發(fā)呆,什么都做不了。

提問:在上面兩種情境中,哪一種情境下,你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可能很多人會選擇第一種。但實際上,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 Nelson Cowan 發(fā)現(xiàn):后者的效果比前者要好得多。

2004年,Nelson Cowan 做了一項實驗。他請兩組記憶障礙患者聽一個故事,并在一個小時后回答問題。A組患者需要談話,不斷攝取新信息;B組患者則單獨待在房間里,什么也不做。結(jié)果令人驚訝:A組對故事信息的回憶正確率是7%,而B組則達到了79% —— 幾乎比正常人能做到的成績還好。

2012 年,Cowan 又做了一項實驗。這次他讓兩組正常人聽一個故事。聽完后,A組需要去玩一個游戲,B組什么也不做,保持10分鐘。結(jié)果發(fā)現(xiàn),B組對故事細節(jié)的記憶效果顯著高于A組,甚至在實驗結(jié)束的7天后,這種效應依然存在。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于:我在 請把“睡一個好覺”,當成一天里最重要的事來管理 中講過: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其實在做一件事情:對我們今天學到的東西進行“回放”,把它進行加強鞏固。

這種回放不僅僅發(fā)生在睡覺時,也發(fā)生在我們安靜休息、什么也不做時。

換句話說:當我們?yōu)榱藢W習更多的東西,而去不斷追捧所謂的“長時間專注學習”“把時間利用起來”時,大腦其實是在疲于奔命的:它還沒有鞏固學到的舊信息,新的信息就進來了。

長此以往,結(jié)果就只能是: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卻什么也沒記住。

我們就像那只寓言里的猴子一樣,不斷地掰下新的玉米,卻把舊的玉米扔掉。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想讓大腦變得更清晰、更有序,想擺脫“讀了很多的書,但卻什么都沒記住”的情況:

那么你需要的,可能不是“盡量抽出時間”看書、學東西,而是給自己一段什么都不做的時間,讓大腦靜靜地醞釀、整理。

這比任何學習技巧都好用。

2. 頻繁活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工作、學習,又或者是追劇時,一坐就是幾小時,不挪窩,全身心撲在電腦前,然后就感覺有點昏昏沉沉,大腦好像轉(zhuǎn)動都不太靈活了。

最近讀到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新發(fā)現(xiàn)。

這篇論文的研究團隊對小鼠進行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當小鼠保持靜息不動時,平均每幾分鐘,大腦中有一些腦區(qū)就會出現(xiàn)缺氧狀態(tài)。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運送血液的毛細血管被偶然堵住了,因此局部腦組織就進入了短暫的缺氧狀態(tài)。

盡管這種缺氧可能是短暫的,但它幾乎必然會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微小的損害。長此以往,這種損害積累起來,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比如使得神經(jīng)元更容易凋亡,或是因為長期缺氧而造神經(jīng)連接被破壞,等等。

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么久坐會對大腦造成損害,使得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甚至提高阿爾茲海默病的發(fā)病風險。

盡管這種偶然的堵塞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使只是輕微的活動,也可以有效規(guī)避這種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比起靜息不動的小鼠,運動的小鼠大腦中這些缺氧區(qū)域,減少了52%。

這可能是因為,當我們活動的時候,大腦中的血管會擴張,從而使得血流量增大,更不容易發(fā)生堵塞。同時,大腦中的不同腦區(qū)會被激活,從而降低單一腦區(qū)長時間被激活而導致的堵塞風險。

因此,盡管已經(jīng)講過很多次了,但我還是想提醒大家:如果你想保持身體健康、避免阿爾茲海默病,那么最簡單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項,就是千萬要避免久坐。

我們的身體從來都不是設計用來“靜止不動”的。一連幾個小時的久坐,不但會對大腦造成損害,也會增加脊椎的負擔。最好的休息方式,從來都不是坐著不動,而是站、坐、躺和行走的來回切換。

所以,一個簡單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多起來活動。小到倒杯水,散散步,大到做一些拉伸、跑跳,都能有效地緩解久坐帶來的危害。

那么,多久算久坐呢?個人建議,最好每小時都要起來活動幾分鐘,在不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下,越頻繁越好。

這可能是保養(yǎng)大腦最具性價比的方式了。

3. 榜樣對齊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艱難的時刻。可能是遭受挫折,可能是陷入焦慮,可能是面對壓力,也可能是變得沮喪、失落、難過……

如何度過這些艱難的時刻,讓心情重新看到光明?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讓時間來治愈。但有一個簡單又高效的辦法,可以立刻生效,快速把你從狀態(tài)低谷中“抽”出來,讓你用更加理性、更加客觀的視角去看待自己遇到的問題,更好地應對它們。

什么辦法呢?我把它叫作“榜樣對齊”。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那么幾個榜樣。可能是名人,可能是身邊的師長、前輩,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親密的朋友……

他們往往具備一些你想要的特征,是你憧憬和努力的方向。

那么,下次當你陷入自我沉浸時,不妨想一想:如果換成他,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是:哪怕是針對5歲的孩子,當讓他們有意識去思考“在這個情景下,蝙蝠俠會怎么做”時,他們普遍都能表現(xiàn)出更佳的執(zhí)行和控制功能。

如果你的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你也不妨假設一下“一個充滿智慧的朋友,遇到這種情形會怎么做?”這往往可以立刻幫助你警醒,從而跳出情緒的怪圈中。

順便說一下,很多時候,我們對這個“充滿智慧的朋友”的構(gòu)建,其實就是我們理想中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這相當于讓未來的自己穿越回來幫助自己:如果是未來的、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我,遇到這樣的情景,他會怎么做?

這可以立刻幫你警醒過來,讓你用一種更客觀、更冷靜的心態(tài)面對當下的問題,擺脫情緒的內(nèi)耗。

4. 調(diào)動嗅覺

我想請你思考一個有趣的小問題:

下面這幾種感覺,哪一種跟記憶的聯(lián)系更密切、更直接?

A 觸覺;B 視覺;C 聽覺;D 嗅覺;E 味覺。

先想一想,自己選一個答案,再往下看。

好了,正確答案是什么呢?

是 D 嗅覺。你選對了嗎?

在所有的感覺中,只有嗅覺皮層跟海馬體直接連通。而海馬體是負責新記憶形成的區(qū)域。

遠古時期,這些感覺皮層都直接跟海馬體相連。但是隨著人類進化,大腦皮層不斷折疊,復雜化,于是,其他感覺皮層跟海馬體的路徑被拉長了,只有嗅覺一直保持不變。

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目前還不知道。一個猜想是:隨著人類進化,大腦發(fā)現(xiàn)聽覺、視覺等要接收的信息太多了,于是通過復雜的中間皮層來進行過濾和篩選,把次要的信息過濾掉。但嗅覺信息自古至今沒有太大變化,所以這條通路就保留了下來。

所以,一個有趣的小建議是:生活中,也許我們可以更多地調(diào)動嗅覺,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感受和線索。

比如:

當你去一個新的地方時,感受周圍的氣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

試著去感受和記住生活中不同物品的氣味;

為聞到的每一種氣味起一個名字,試著去區(qū)分它們之間的差別;

試著把氣味跟某個場景、某段回憶聯(lián)系起來;

試著給自己一些新鮮氣味刺激;

……

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全新的樂趣。

5. 主動回顧

如果要問我,有哪個生活習慣,是最簡單,同時又是對我影響極大的,那我想,可能就是這個了:主動回顧。

什么意思呢?其實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這么一點:在每一天里有空的時候,時不時問自己一句話:我剛才看到了什么?我剛才想到了什么?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就像一條河流,我們乘船漂流在時間之流上,不斷地邂逅新的東西,又跟它們告別,逐漸遠離。只有那些對我們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事物,才會被我們拾掇起來,放在我們身邊。

但這樣一來,許多有意思的事物,其實可能也就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時候,跟我們擦肩而過。

有研究認為:我們平均每天大腦里會產(chǎn)生超過6000個想法。這些想法往往都是零碎的,可能是對某個事物的評價和看法,也可能是突然涌入腦海的某個沖動和靈感。

但隨著我們對它們的熟視無睹,將目光不經(jīng)意地轉(zhuǎn)移到下一個想法上面,它們很快就會被遺忘、被拋棄,就像漣漪一樣,隨生隨滅。

這其中,可能大多數(shù)想法都是低價值的。但是,也可能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想法,就這樣被我們忽略了。它們或許能夠幫我們銘記住某個時刻,在失落時為我們提供力量;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靈感和觸動,在未來幫助我們想通和解決某個問題。

因此,我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就是:當我感到某個想法似乎有價值時,我會停下手里做的事情,問問自己:這個想法是什么?我有沒有必要把它記下來?

它可能是對某個話題和概念的興趣,可以幫我作為起點,去做一些針對性的主題學習;

它可能是對看過的書和影視劇的想法,我可以在閑暇的時候去完善它,形成自己的思考;

它可能是對某個問題的新奇思路,可以幫我去嘗試探索一下,找到新的解決方式和路徑;

它也可能是對當下這一瞬間的感受和體驗,可以幫我記錄下這一刻的記憶,供我以后翻閱、回味……

這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形成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生活敘事,讓自己更好地體驗到自己“活著”的感受。

6. 正向聯(lián)系

最后,分享一個難度可能稍稍高一點,但能帶來更加豐厚回報的生活方式。

那就是:打開自己的世界,讓自己變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去跟別人建立正向的聯(lián)系。

人永遠都是需要建立聯(lián)系的。通過聯(lián)系,可以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找到跟自己相似或一致的人,從而確認自己的存在感。同時,通過建立聯(lián)系所產(chǎn)生的反饋,又能持續(xù)為自己注入成就感和動力,讓自己擁有更澎湃的熱情,去解決生活里的問題。

這種聯(lián)系不需要很強,保持一個開放的、廣泛的“弱關(guān)系”就可以。

具體來說,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在論壇和群里幫別人解答一個問題,收獲對方的感謝和點贊;

在網(wǎng)上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jīng)驗,期待它能夠切實地幫到別人;

跟朋友分享一個消息或有趣的事物,看能否碰撞出什么火花;

跟朋友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互相交換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組建社群、活動、播客、協(xié)作……把一群同頻的人團結(jié)起來;

又或者,參加一些新奇的活動,找機會去認識同頻的新朋友;

……

這些,都可以充分激活你的大腦,讓你感受到正向的反饋。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心靈的后花園”。當你感到疲憊時,當你被壓力所困擾時,試著跟你的朋友們聊聊天,吐吐槽,交流一些新的、好玩的、有趣的信息,讓你暫時忘記疲憊和壓力。

我比較推薦的方式有這幾個:

準備幾個網(wǎng)站或平臺,休息的時候登錄上去,看看有什么自己能回答的問題,幫別人排憂解難;

加入幾個志同道合的社群,休息的時候在里面發(fā)發(fā)言、聊聊天,調(diào)節(jié)心情,開闊視野;

培養(yǎng)幾個特別交心的朋友,有空的時候聯(lián)絡一下,聊聊近況,傾訴一下心事和困擾,讓自己“被看見”……

這可以有效地成為你的力量來源和精神支柱,幫助你對抗疲憊和壓力。

相關(guān)知識

如何科學管理慢性病,提高生活質(zhì)量?
如何提高睡眠質(zhì)量?
如何來提高睡眠質(zhì)量
【睡眠質(zhì)量】如何提高睡眠質(zhì)量
如何提高孕期睡眠質(zhì)量
中老年人健康指南:如何提高生活質(zhì)量?
女人如何提高卵子質(zhì)量
睡眠質(zhì)量不好如何調(diào)理 如何提高睡眠質(zhì)量
如何提高睡眠質(zhì)量
如何有效提高睡眠質(zhì)量

網(wǎng)址: 如何提高生活質(zhì)量?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41407.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