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走?科學健走宣言告訴你!
導讀:
在第二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獎賽啟動儀式上,大賽發(fā)布了《“科學健走”騰沖宣言》?!靶浴敝?,來自健康傳播、運動、營養(yǎng)、臨床等領域的七家專業(yè)機構,對如何科學健走以及“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項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以使廣大公眾走得更科學,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科學健走”騰沖宣言》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健康是人的權利、尊嚴、財富與文明,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幸福。
運動是生命的源泉,科學運動使人健康和快樂。但是,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工作,讓規(guī)律運動成了許多人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敖∽摺币蚩梢猿浞掷盟槠瑫r間又不受場地限制,深受公眾喜愛。如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的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的理念正在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越來越多的人們告別久坐不動,快樂地走了起來!
為使廣大公眾走的更科學,發(fā)揮最大的健康效益又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基于科學證據(jù)和“萬步有約職業(yè)人群健走激勵大獎賽”的經驗,來自健康傳播、運動、營養(yǎng)、臨床等領域的七家專業(yè)機構,在云南省騰沖市發(fā)布聯(lián)合宣言,倡導公眾科學開展“健走”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健走促進健康
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
“健走”不受年齡、性別、體力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種簡便易行、適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體活動。
健走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松等諸多慢病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健走不是散步,運動強度很重要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方式。
當達到微微氣喘、心跳加快,但還能說話交流的狀態(tài)時,能量消耗是普通走路的10倍以上。
建議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
運動要適量,日行萬步為宜,長期超量有風險
僅以步行作為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約3000~5000步。
過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關節(jié)的慢性勞損,應避免大運動量的進行單一方式的鍛煉??山Y合健走進行力量、柔韌等練習,使身體得到全方位鍛煉。既是健走的有益補充,也能一定程度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慢性病或肥胖癥患者須得到醫(yī)生或專業(yè)健身教練的指導。
堅持是關鍵,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累積健康效益
可靈活安排健走場地,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堅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務,累積運動帶來的健康效益。
重視運動前后的熱身與放松
健走前要進行5~10分鐘左右熱身,活動關節(jié)、牽伸肌肉、預熱身體,避免損傷。
健走結束,進行5~10分鐘左右整理活動,促進恢復和減緩肌肉酸痛。
挑選合適的鞋和服裝,積極應對極端(或特殊)天氣
選擇軟硬適中的運動鞋,舒適速干的衣物,注意運動后保暖。
應避免在嚴寒與高熱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的健走運動。
霧霾天氣需要做好個人防護或在室內進行。
健走期間,注意吃動平衡
人體能量代謝的最佳狀態(tài)是達到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體重變化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能量平衡與否的最簡便易行的指標。
健走運動會刺激食欲,運動后應注意控制能量攝入,特別是高脂肪的食物的攝入。
健走時應每15~20分鐘飲水150~200毫升;如持續(xù)健走時間超過1小時或出汗較多,運動中和運動后可適量飲用運動飲料。
結伴而行,體會運動帶來的歡樂
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兒”一起健走,心情更加愉悅;互相鼓勵,使健走更可持續(xù);搭伴而行,如有突發(fā)狀況也可有所照應。
同時,我們聯(lián)合建議并呼吁城市管理部門為公眾創(chuàng)造適于健走的條件,如設立更多便于行走的區(qū)域、開放更多便于健走的公園、拆除市區(qū)免費公園圍墻等,以鼓勵公眾增加運動,促進健康;建議并呼吁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功能社區(qū),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健走等身體鍛煉。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一起走向健康,走向快樂,走向幸福的未來!實現(xiàn)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國”!
附:
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項:遵醫(yī)囑,做防護,搭伴行
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應根據(jù)自身狀況,遵照醫(yī)囑制定運動計劃,并在過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同時,建議上述人群外出鍛煉應做充足的準備和防護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區(qū)域獨自健走,以便及時應對突發(fā)狀況。
糖尿病患者:加強保護,貴在堅持,不過量
在三餐后半小時均進行20~40分鐘的適量運動,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清晨起床后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體育鍛煉不可取,容易發(fā)生低血糖和急性的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群應重視運動前的血糖情況,可適當進食或攜帶糖塊,以免發(fā)生低血糖。
隨身佩帶糖尿病人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現(xiàn)意外時的他人給予救治。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經病變,對傷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
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議飲用含糖飲料或運動飲料,否則易導致血糖過高。
健走后,要仔細檢查雙足,尤其是趾間、足底、足跟處,有無受壓、紅腫、血泡、水皰甚至腫脹等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須及時就診。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運動量,如過量健走易發(fā)生關節(jié)水腫等癥狀,運動受限,將大大增加血糖控制難度。
骨關節(jié)疾病患者:活動有益,注意禁忌
適度活動可緩解關節(jié)不適,有助于保持和改善關節(jié)功能和結構,改善生活質量。
關節(jié)的軟骨組織沒有血液供應,其新陳代謝依賴于關節(jié)活動,從而促進關節(jié)液的流動和物質交換,因此提倡和鼓勵骨關節(jié)病人適量運動。
骨關節(jié)疾病患者身體活動建議應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根據(jù)個人情況合理制定運動計劃。
有骨關節(jié)疾病的人,健走時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注意運動的強度與時間,根據(jù)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
出現(xiàn)持續(xù)疲勞、無力感異常加重、關節(jié)活動范圍降低、腫脹加重,運動后一小時疼痛不消失等癥狀,應暫停健走或運動計劃。
關節(jié)病變處于重癥發(fā)作期,應減少或避免骨關節(jié)的活動,減輕負荷。
禁忌:劇烈運動、穩(wěn)定性差的關節(jié)進行大量重復性活動、過度伸展、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在早晨運動。
肥胖人群:量力而行,防止關節(jié)損傷
肥胖人群的健走強度不宜過高,建議采用中低強度,也可間歇變換短暫的中高強度,加速脂肪的消耗。
健走時應適當增加擺臂幅度和頻率,可采用“中軸扭轉”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鍛煉。
嚴重肥胖的人群會對膝關節(jié)造成壓力,建議手持健走杖進行健走、適度適量,以保護膝關節(jié)。
健走運動會增加食欲,肥胖人群應注意合理控制飲食,防止體重增加或反彈。
高血壓人群: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高血壓人群應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增加健走強度和運動量,以達到最佳的降壓效果。
健走前要做輕度熱身運動,如伸展、下蹲運動。
健走中要時刻注意身體情況,如果感到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熱身、健走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頭部低于腰部、憋氣或用力等情況。
健走結束時要緩慢停止。若健走后出現(xiàn)頭暈、胸悶、氣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癥狀,說明運動量可能過大了,應調整強度。若減少運動量后,仍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停止運動,必要時可去醫(yī)院查診。
若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適當增加小強度的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
冠心病患者:
適當?shù)倪\動,可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和心臟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發(fā)生風險。
但過量運動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發(fā)生心肌缺血并表現(xiàn)為心絞痛,冠心病患者運動量應以不誘發(fā)心絞痛發(fā)作為基本原則。
建議嚴格遵照醫(yī)囑,并加強防護。
特別說明:
聯(lián)合發(fā)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資訊部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鹽分會
來源:慢病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知識
麥蘿氏告訴你如何走出亞健康 吃出健康來
瘦瘦減肥顧問:告訴你如何科學健康減肥
科學網—健康管理專家告訴你如何科學減重
科學健步走,你走對了嗎?這幾種“科學走路法”你要知道!
如何科學管理體重?專家告訴你健康秘訣!
科學家告訴你運動如何改善健康抵御多種疾病?
科學健走,體重管理不再難
保健養(yǎng)生,如何走出誤區(qū)?
倒走你走對了嗎 倒走如何養(yǎng)生
從心出發(fā):心理疏導如何助你走出心理困境
網址: 如何健走?科學健走宣言告訴你!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7671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