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醫(yī)拔罐常見的基礎知識

中醫(yī)拔罐常見的基礎知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6日 20:28

中醫(yī)拔罐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拔罐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拔罐的類型

  我們都知道拔罐和針灸是中醫(yī)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但是多數(shù)人對于拔罐還是比較陌生。那么常見的罐的種類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中醫(yī)拔罐常見的基礎知識,供大家了解。

  常見罐的種類

  罐得種類很多,有角罐、鐵罐、銅罐、鋁罐、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氣罐,常用的是后四種,分述如下:

  竹罐

  選用很圓的毛竹,竹齡2—3年,截成長6—9厘米,一端留節(jié)為底,一端為罐口,口徑有3—6厘米不等,除去青皮和內(nèi)膜,壁厚0.6—0.9厘米,形成腰鼓,口平整光滑。特點是輕巧、不易摔破,但易裂吸附力不大。

  角罐

  多用牛角制成,大小不一,由材料大小而定,口徑一般不超過6厘米,內(nèi)空長不超過8厘米,選料要選角壁厚實無脫層的,尖端內(nèi)空與口徑端大小基本相等,不能順著角的外形加工,若頂端小口徑大,拔罐時沒有多少吸附力。特點是不易摔破,能涼心瀉肝,清胃中熱,祛風利痰,辟邪解毒,不得蒸煮,煮后失去獨特作用并會脫層。

  陶罐

  陶土燒制而成,罐兩端較小,中間略大,形如腰鼓。特點是吸力大,但較重易摔破。

  玻璃罐

  玻璃制成,形狀球狀,口平滑,大小分一二三四五號。特點是使用時能看到被拔部分皮膚的淤血程度,便于掌控拔罐時間,臨床上多用此罐,但易摔破。

  抽氣罐

  由真空栓和罐兩部分組成,在拔罐的基礎上,利用抽真空的原理制成。特點是操作方便安全便于觀察拔罐部分淤血程度,不易破損,可調(diào)罐內(nèi)負壓,大小種類很多,并能自己給自己背后拔罐,不需用火,但不能用作拔響罐和油走罐。

  拔罐的方式有哪些

  坐罐

  是拔罐中最常用的方法,罐拔上后一般留罐5—15分鐘,看皮膚表面反應的情況,若皮膚潮紅有充血或有紫點即可起罐,罐不移動故叫坐罐或留罐。

  走罐

  因需用潤滑油才能走移故叫油走罐。一般用于面積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腰背、肩胸、臀、腿等部位,首先選好大小適宜的玻璃罐,在應拔部位涂上潤滑劑,若治療風濕、腰肌勞損、肩周炎等,拔罐時涂上風濕油、紅花油之類作潤滑劑,因拔罐時腠理打開,藥易滲入毛孔有利治療。用閃火法,迅速將罐扣在應拔部位,立即將罐移動,不能停,罐若吸緊就難移動,移動范圍根據(jù)病情而定,腰背部可直拉,胸部宜順助拉,腹部宜旋轉移動,若某部肌肉麻木和有硬感,可在此部位一輕一重轉動罐體螺旋形移動,如同按摩,至皮膚潮紅或出痧為止。多用于肌肉萎縮、痛癥、消化不良。

  響罐

  閃火快速扣上按搖三下將罐用力提起,這樣罐的響聲很大,故名響罐。有的患者肌肉很少,皺紋又多,坐罐不易吸住,用響罐可以彌補,對于皮肌麻木、疼痛、小兒麻痹后遺癥有一定療效。

  針罐

  是針刺拔罐雙管齊下的方法。將拔罐針刺有機結合起來,對治療風濕痹癥有較好療效,民間流傳一句“九針拔罐癥去一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針罐是在應拔部位施以針刺得氣后留針,再以針為中心,將罐拔上,坐罐時間5—15分鐘,罐內(nèi)空的高度不得碰上針柄。

  拔罐的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nèi)需保持20℃以上的溫度。最好在避風向陽處。

  2、拔罐的順序應該是從上到下的,而且罐的型號則是上小下大的。

  3、患者以俯臥位為主,充分露施術部位。

  4、拔罐時的吸附力過大時,可按擠一側罐口過緣的皮膚,稍放一點空氣進入罐中。初閃拔罐者或年老體弱者,宜用中、小號罐具。

  5、一般病情輕或有感覺障礙(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時間要短。病情重、病程長、病灶深及疼痛較劇者,拔罐時間可稍長,吸附力稍大。

相關知識

拔罐方向的醫(yī)學
正確拔罐減肚子圖 拔罐可以輔...@省中醫(yī)張濤的動態(tài)
健康管理師重要考點知識:中醫(yī)理論基礎
全面科學講解拔罐減肥知識
拔罐能減肥嗎 盤點有效的中醫(yī)拔罐減肥3大方法
成為中醫(yī)保健拔罐師,證書認證有多重要?
中醫(yī)減肥 拔罐法妙招
拔竹罐后深紫色咋回事 拔竹罐的好處
白領空調(diào)肩 中醫(yī)建議拔罐調(diào)理
【拔火罐減肥】拔火罐能減肥嗎

網(wǎng)址: 中醫(yī)拔罐常見的基礎知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7731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