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指南(試行)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指南(試行)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7日 09:58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技術指南

(試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預防疾病和獲取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強健康科普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傳播活動,將健康領域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向公眾普及傳播,從而提高公眾健康素養(yǎng),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落實醫(yī)改對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提出的要求,推動實現《全民健康素養(yǎng)促進行動規(guī)劃(2014-2020年)》目標,促進健康科普工作科學、規(guī)范、有效地開展,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保障公眾健康權益,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為各級各類衛(wèi)生計生機構開展健康科普信息的生成與傳播工作提供技術指導,進一步推進衛(wèi)生計生機構科學、規(guī)范、有效地開展健康科普,逐步引導并規(guī)范全國健康科普工作廣泛、深入、可持續(xù)開展。

  二、健康科普信息的定義

  健康科普信息是指以健康領域的科學技術知識、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科學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呈現和傳播的信息,通過普及這些信息幫助公眾形成健康觀念,采取健康行為,掌握健康技能,提高健康素養(yǎng),從而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三、健康科普信息生成的原則與流程

 ?。ㄒ唬┙】悼破招畔⑸稍瓌t。

  1.科學性原則。

  1.1內容正確,沒有事實、表述和評判上的錯誤,有可靠的科學證據(遵循循證原則),符合現代醫(yī)學進展與共識。

  1.2應盡量引用政府、權威的衛(wèi)生機構或專業(yè)機構發(fā)布的行業(yè)標準、指南和報告,有確切研究方法且有證據支持的文獻等。

  1.3屬于個人或新穎的觀點應有同行專家或機構評議意見,或向公眾說明是專家個人觀點或新發(fā)現。

  1.4不包含任何商業(yè)信息,不宣傳與健康教育產出和目標相抵觸的信息。

  2.適用性原則。

  2.1針對公眾關注的健康熱點問題。

  2.2 健康科普信息的語言與文字適合目標人群的文化水平與閱讀能力。

  2.3避免出現在民族、性別、宗教、文化、年齡或種族等方面產生偏見的信息。

  (二)健康科普信息生成流程。

  1.評估受眾需求。

  1.1通過訪談、現場調查、文獻查閱等方式初步確定目標受眾的重要健康問題。

  1.2了解目標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他們想知道什么) 。

  1.3掌握目標人群對健康科普信息的知曉程度(他們已經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1.4了解健康科普信息中所建議行為的可行性。

  1.5了解影響健康科普信息傳播的因素(態(tài)度、文化、經濟、衛(wèi)生服務等)。

  1.6了解受眾喜歡的信息形式、接受能力、信息傳播的時機與場合等。

  2.生成信息。

  2.1信息編寫:圍繞希望或推薦受眾采納的行為,編制或篩選出受眾最需要知道、能激發(fā)行為改變的信息,以及為什么這樣做、具體怎么做等相關信息。

  2.2信息審核:在健康科普信息編制過程中,應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信息進行審核。

  2.3信息通俗化:要把復雜信息制作成簡單、明確、通俗的信息,使目標人群容易理解與接受。

  3.對信息進行預試驗。

  3.1在健康科普信息定稿之前,要在一定數量的目標人群中進行試驗性使用,確定信息是否易于被目標人群理解、接受,是否有激勵行為改變的作用。

  3.2可以選擇小部分的目標人群,通過個人訪談、小組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預試驗。

  4. 修改完善信息。根據預試驗反饋結果,對信息進行及時的修正和調整。

  5.信息的風險評估。

  在信息正式發(fā)布之前,應對信息進行風險評估,以確保信息發(fā)布后,不會與法律法規(guī)、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德、權威信息沖突,導致負面社會輿論;不會因信息表達不夠科學準確或有歧義,引起社會混亂和公眾恐慌或對公眾造成健康傷害。根據工作實際,在專家審核以及預試驗階段可結合風險評估的內容,同時,在信息發(fā)布之前可再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論證確認。

  四、健康科普信息傳播原則與要求

 ?。ㄒ唬┙】悼破招畔鞑ピ瓌t。

  1.適用性原則。

  1.1根據目標受眾特點,選擇合適的傳播形式。

  1.2傳播形式應服從健康科普信息的內容,并能達到預期的健康傳播目標。

  2.可及性原則。

  2.1健康科普信息能夠發(fā)布或傳遞到目標受眾可接觸到的地方(如公告欄、電視、廣播、社交與人際網絡等)。

  2.2健康科普信息可通過不同渠道形成反復多次的傳播和使用,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一致性。

  3.經濟性原則。

  健康科普信息傳播要考慮節(jié)約原則,在滿足信息傳播內容和傳播效果的前提下,選擇經濟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

 ?。ǘ┙】悼破招畔鞑サ囊?。

  1.注明來源。注明信息出處,標明證據來源。

  2.注明作者。注明作者(個人或機構)及/或審核者的身份,有無專業(yè)資質與經驗。

  3.注明時間。注明信息發(fā)布、修訂的日期。

  4.注明受眾。須說明信息的適宜人群或目標人群。

  5.明確目的。須說明出版或發(fā)布的信息的目的。如,養(yǎng)生保健類信息須說明其旨在促進健康改善,而不是取代醫(yī)生的治療或醫(yī)囑。

  6.注明依據。對療法的有效性或無效性的介紹,須附以科學依據。

  五、健康科普信息和傳播效果評價

 ?。ㄒ唬┰u價的種類和內容。

  1.形成評價。在健康科普信息開發(fā)之前進行,主要是明確受眾的主要健康問題,發(fā)現信息生成和傳播的有利條件和障礙。參見“信息生成流程”的“受眾需求評估”部分。

  2.過程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健康科普信息的內容和形式是否適當。

  2.2所有信息是否及時提供。

  2.3媒體傳播的信息是否與真實信息出現偏差。

  2.4向公眾和媒體、內部工作人員提供信息的方法是否有效。

  2.5信息是否得到公眾的正確理解,有哪些偏差,是否有必要做出更正。

  2.6受眾是否對信息的內容、形式、傳播的方式滿意。

  2.7信息的覆蓋面是否達到預期。

  3.效果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現有信息及傳播效果是否能夠滿足公眾/媒介對信息的需求。常用指標:傳播內容滿意度、傳播方式滿意度等。

  3.2信息的內容和傳播是否能夠提高受眾人群的健康知識水平。常用指標:健康知識合格率、健康知識知曉率等。

  3.3信息是否對受眾人群的態(tài)度和行為產生影響。常用指標:信念持有率、行為流行率、行為改變率等。

  3.4健康信息傳播對事件的處置或政策、輿論、生活質量是否起到促進作用。常用指標:環(huán)境、服務、條件的改變;輿論的改變;發(fā)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二)評價的方法。

  1.專家咨詢。對健康科普信息的專業(yè)性、適用人群、傳播方式和渠道、傳播目標等可進行專業(yè)領域的專家咨詢。多用于健康科普信息生成階段。

  2.定量調查。問卷調查快速靈活,封閉式的問題有利于結果分析,可用于健康科普信息生成和傳播階段以及效果的評價。

  3.定性調查。可以采用專題小組訪談和個人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目標人群對健康科普信息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語言表達方式是否合理等內容??捎糜诮】悼破招畔⑸珊蛡鞑ルA段的評價。

  4.輿情監(jiān)測。主要是通過網絡監(jiān)測和公眾反饋等方式,了解公眾對傳播的健康科普信息或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的各種態(tài)度、情緒、意見和建議??捎糜诮】悼破招畔⑸膳c傳播階段以及效果的評價。

 ?。ㄈ┬迯团c完善

  1.進一步了解公眾對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認知和進一步的需求信息。

  2.根據總結出的經驗和教訓,調整健康科普信息的內容和傳播形式。

  3.盡可能讓健康科普信息覆蓋到未受到健康教育的高危人群。

  說明:本技術指南適用于各級衛(wèi)生計生機構,其他社會相關機構可參考使用。

相關知識

科學有效傳播疫苗知識?《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傳播指南》推出
健康信息傳播 (方法與技巧).ppt
健康信息傳播
傳播健康信息≠健康傳播——人民政協(xié)網
健康信息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
健康信息是健康傳播者傳遞的內容,直接影響健康傳播的效果,健康信息的特點有
迎時代之需,做有溫度的健康科普傳播
警惕偽科普,識破健康信息的陷阱!
政策:《信息安全技術 健康醫(yī)療數據安全指南》
傳播健康文化 實現人人健康

網址: 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指南(試行)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9223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