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麻山藥高產栽培技術

麻山藥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8日 18:44

麻山藥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和中老年人喜愛的滋補美食,種植歷史悠久。近幾年,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全國麻山藥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尤其是今年,麻山藥種植面積增長迅猛。要想讓麻山藥獲得高產,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種薯選擇及處理

1.選種薯:應選擇無病、無損傷、非畸形的麻山藥作種薯。選種時要用水清洗種薯表面,檢查種薯是否感病,有病薯塊不能作為種薯使用。種薯長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一般棒藥品種重量在100~150克,白玉品種在150克以上,紫藥、小白嘴、鐵棍等品種在40克左右。即便棒藥和白玉品種種薯粗大,長度也不能小于8厘米,因為種薯過短對當年產量具有很大影響。

2.種薯處理:選好種薯后,用3.0%噻霉酮水劑200~250倍液和魯虹“回生露”500倍液浸種5分鐘,然后將種薯取出晾干,這對防止病菌侵染和種薯腐爛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3.曬種:為保證種薯出苗整齊均勻,在播種前25~30天進行曬種,一般曬種20天左右。除種塊粗細、重量盡量一致外,曬種時還要將種薯排成一層,避免互相堆壓,做到經常翻動,防止雨淋,嚴禁把種薯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曬種。種薯曬到一端表皮變成淺綠色、水分蒸發(fā)掉10%~20%、斷面出現(xiàn)裂紋時即可。

4.播前藥劑拌種:播種前將麻山藥用水噴濕,將生物藥劑萎菌凈(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撒于種薯表面,使種薯表面均勻附著藥劑,稍晾即可播種。這對麻山藥根腐病、枯萎病等地下病害均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二、整地、施肥和播種

1.整地:麻山藥宜擇地勢高、水系配套、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進行深溝高畦種植。其溝深為白玉品種1.5米,其他品種0.8~1米,溝寬0.8米。溝與溝之間距離0.4米。整地時要撿出磚頭等尖硬物。

2.施肥:麻山藥屬于喜氮、喜鉀較多的作物。根據(jù)麻山藥的需肥特性,每生產1000公斤麻山藥約從土壤中吸收氮4公斤、磷1公斤、鉀5公斤,一般基肥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雞糞3~5立方米或魯虹111生物有機肥500公斤和美盛礦物肥美可辛25公斤+稼鎂25公斤或者平衡復合肥50公斤。

3.施肥方法:將腐熟雞糞或生物有機肥和無機復合肥均勻撒于畦間,然后用旋耕機精細深旋耕,旋耕深度25~30厘米。旋耕可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分布于0~30厘米的土層內,有利于麻山藥根系的吸收。

未完全腐熟的雞糞不能施用。一是雞糞內含有大量的蟲卵和病菌,會增加地下害蟲數(shù)量和土傳病害;二是在其腐熟過程中會與麻山藥爭肥、爭水,產生有害氣體,有時出現(xiàn)燒苗現(xiàn)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病蟲害的發(fā)生;三是雞糞內含有大量的鹽分,會使土壤產生次生鹽漬化。

雞糞腐熟的方法:每立方米雞糞噴灑1公斤速效菌、0.5公斤敵敵畏乳油,用塑料布密閉10~15天即可。

4.地下害蟲防治:防治地下害蟲蠐螬和螻蛄等,可選用敵百蟲原粉每畝1~2公斤或40%辛硫磷乳油0.5~1公斤,摻細土25公斤均勻撒入播種溝內。

5.播種:

(1)播期。當10厘米的地溫穩(wěn)定在12℃時即可播種,保定地區(qū)一般在4月25日左右。

(2)播種密度。行距一般60厘米。棒藥品種每畝種植5500株左右,白玉品種每畝種植3000株左右,紫藥、小白嘴、鐵棍等品種每畝種植1.2萬~1.4萬株。

(3)播種深度。麻山藥最適播種深度為8厘米左右。播種過淺,如遇天氣干旱,會造成土壤墑情不足而不利發(fā)芽;播種過深,若同時遇低溫或連續(xù)陰雨天,容易造成爛種死苗。

(4)播種和覆土。將麻山藥種薯按株距要求順壟方向排種,排種時應注意種薯上端朝向一個方向,然后將播種溝兩側土蓋于種薯上,覆土后上面拍平踩實保墑。

(5)播種墑情。播前5~7天洇地造墑,過早土壤水分蒸發(fā)大,易造成表土墑情不足。要求必須達到底墑、口墑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標準。

三、雜草防除

在播種后出苗前,每畝用48%氟樂靈100~150毫升,對水50公斤均勻噴霧,噴后馬上用鐵耙耙2~3遍,防止氟樂靈見光分解。也可以在播種后出苗前,每畝用96%金都爾乳油50~75毫升,對水50公斤均勻噴霧。噴后禁止踩踏地面和其他農事操作,防止土壤表面藥膜破裂。

需注意的是,要嚴禁隨意加大除草劑的使用量和降低水的用量,以保證除草劑的使用安全和除草效果。

四、搭架

麻山藥種植結束后應立即搭架,架高要求在2米以上。高度過低,麻山藥秧在架頂部易行成團,影響光合作用,造成秧旺低產的結果;搭架過晚,出苗后容易造成秧苗折斷,影響其正常生長。

五、麻山藥對水分的要求

塊莖生長對水分很敏感,土壤含水量高、通氣性差時,2~3天就會腐爛,輕則生長不良,重則造成塊莖下端腐爛,形成多頭塊莖,失去商品價值。但為求豐產,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一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發(fā)白時,應輕澆水1~2次,至土壤表層潤濕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熱天氣持續(xù)1周以上,也要在清晨澆涼水抗旱。麻山藥更怕澇,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

六、施肥技術

麻山藥生長前期供給適量的速效氮肥,有利于藤蔓的生長。進入塊莖生長盛期(7月下旬),要重視氮、磷、鉀的配合施用,特別要重視鉀肥的施用,以促進塊莖的膨大和物質積累。生長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長。

追肥量及追肥品種:

(1)甩蔓發(fā)棵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15公斤。

(2)塊莖生長盛期,分2~3次追施復合肥,每次畝施美盛摻混肥美晶豐氮鉀肥40~50公斤。

(3)進入9月份以后,可以根據(jù)藤蔓的長勢酌情施肥,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防止麻山藥早衰。

(4)最后一次施肥應在收獲前40天進行。生長中后期可結合防病治蟲,根外噴施葉面肥金克拉和鈣伽力,以養(yǎng)根保葉。

七、化控技術

為防止藤蔓旺長需對其進行化控,在藤蔓長到竹竿的第二個交叉處(或2/3架面)時,第一次用回生露進行化控,每畝用1桶水,每桶水用100毫升回生露,只噴藤蔓的頂尖。第二次是藤蔓長到竹竿頂部時用藥,每畝用1桶水,每桶水用100毫升回生露,只噴藤蔓的頂尖?;厣妒且环N增強植物抗逆能力的葉面肥,具有低用量可促進植株生長的作用,加倍使用則具有抑制地上生長、促進地下生長的功效。

八、麻山藥病害防治

1.甩秧上架后(6月中下旬)噴第一遍藥,用800~1000倍液的達科寧、噻霉酮、安泰生、阿米西達防治地上部病害。另外,此階段結合澆水,可施用殺線蟲藥劑克線丹、克線磷、阿維菌素等。

2.從6月下旬開始,無病田繼續(xù)使用噻霉酮、代森錳鋅、安泰生防止病害發(fā)生,每隔10~15天噴一次。發(fā)病田可用世高、阿米西達、噻霉酮、咪酰胺等進行防治。此時萬萬不可趁雨追施速效氮肥,如磷酸二銨、尿素等。

3.6月底到7月份,要灌根1~2次,防止莖基腐病發(fā)生,藥劑可用噻霉酮800倍液+回生露500倍液。

4.8月下旬,這段時間天氣開始轉涼,陰雨連綿的天氣將過,但也不能放松病害防治。而且此階段正是麻山藥塊莖發(fā)育的關鍵期,此期管理好壞直接影響產量。對于脫肥地塊,每畝可施用50公斤復合肥。

5.植物保護膜可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shù)和用量,每次用藥加上植物保護膜可以起到提高藥效和延長持效期的功效。

6.用藥時要注意噴施均勻周到,重點是距地面一米以下的葉片要噴勻噴到。(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賈海民)

責任編輯:董志水

相關知識

栽培技術中的有機栽培方法.pptx
有機茶葉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水果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
人參果栽培技術
人參果的高效栽培技術
人參果的栽培技術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人參果栽培技術要點.doc
【視頻新聞】我縣舉辦人參果高效栽培技術培訓會
詳細介紹人參果的栽培技術

網址: 麻山藥高產栽培技術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2715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