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科普
吃油的目的
油脂是由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類脂構(gòu)成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對人體具有多種重要的營養(yǎng)和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
脂肪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zhì)之一。食物中三種營養(yǎng)素負責給人體提供能量,分別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又以脂肪的效率最高,1克脂肪在體內(nèi)氧化可產(chǎn)生約37.6千焦(9千卡)的能量,是相同質(zhì)量蛋白質(zhì)或糖類的2.25倍。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需要的能量15%-30%來源于膳食脂肪,如果人體長期缺乏膳食脂肪,便會導致體力不足、體重下降乃至喪失活動能力。
嬰幼兒每千克體重吃油較成人更多。例如,母乳中脂肪供能要占到母乳總能量的40%~50%。
構(gòu)成體脂
吃進肚子的油脂,一部分給人體供能,若有多余的,就在人體內(nèi)貯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貯存脂肪簡稱體脂。正常男子的體脂占體重10%~ 20%,女子為15%~25%。當機體需要時,體脂可以動員出來氧化分解給機體供能。胖人比瘦人耐饑餓,因為前者貯存了更多脂肪。
體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和內(nèi)臟周圍,除了供能外,還起著隔熱和保護墊的作用。體脂是熱的不良導體,能防止熱量的過度散失從而維持體溫正常;體脂如同軟墊把體內(nèi)各器官分隔開來,以免相互擠壓,并對機械撞擊起緩沖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體脂也是重要的內(nèi)分泌組織,可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參與機體多種代謝、免疫、生長發(fā)育等生理過程。
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亞油酸和 α-亞麻酸,它們是細胞和組織的構(gòu)成成分,具有維持皮膚、黏膜和毛細血管的完整性,參與前列腺素的合成和促進膽固醇代謝等功能。如果飲食中長期缺乏必需脂肪酸,會對健康帶來很大危害。
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及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等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油脂中,所以稱為脂溶性維生素。它們?nèi)芙庠谟椭?,就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如果食物中缺乏脂肪,即使吃了這些維生素,身體也很難吸收利用。
增強食欲和飽腹感
一方面,油脂賦予食品以良好的色、香、味、形,從而增進食欲。另一方面,當油脂由胃進入十二指腸時可刺激產(chǎn)生腸抑胃素,使腸蠕動受到抑制,延長食物在胃內(nèi)停留時間,增加飽腹感,從而和糖類、蛋白質(zhì)一起為人體長時間穩(wěn)定供能,防止過早出現(xiàn)饑餓感。故對于富含油脂的食物,也不必刻意限制,吃得適量,有時反而能減少食物和總能量的攝入。
以上基本都是中性脂肪的功能。天然油脂除了主要成分中性脂肪外,還含有對健康也很重要的類脂,包括脂溶性維生素、磷脂、糖脂、固醇、多酚等。磷脂、糖脂、固醇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細胞膜的基本構(gòu)成成分,它們約占細胞膜重量的50%;有些類脂具有信使作用,有的可以形成激素,在體內(nèi)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當然,膳食脂肪不等于人體脂肪,但人體脂肪無疑深受其影響。其中,類脂在體脂中是比較穩(wěn)定的,受飲食的影響較小,而中性脂肪則更易受到膳食的影響。
油脂在烹調(diào)中的作用
油脂在烹調(diào)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烹制什么菜,基本上都離不開油脂。
油脂兼具傳熱和調(diào)味兩種主要作用。一方面,油脂可以作為加熱食料的介質(zhì),它的高溫可使食料在短時間內(nèi)烹熟,從而減少營養(yǎng)成分的損失。另一方面,烹調(diào)油可視為是使用最普遍的調(diào)味品,可以改善食物風味,提高食物的感官性狀,增進人們的食欲。這兩方面作用通常同時發(fā)生,緊密結(jié)合,不可分割。
促使菜品產(chǎn)生特殊的香味
菜品采用油脂烹制會有香味,這種效果在烹調(diào)熱菜中尤為明顯。因為油脂是一種優(yōu)良的香味溶解劑和保香劑,可使食料含有的親脂性香味物質(zhì)很好地溶解于其中,從而使油脂具有濃郁的香味,例如,大蔥、花椒、辣椒炸制形成的香味、麻辣味都是溶于油脂的,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當然,油脂自身在加熱烹飪過程中也可分解出游離脂肪酸和揮發(fā)性的醛類、酮類等物質(zhì),進一步為菜肴增加特殊的香味。
促使菜肴形成特殊的質(zhì)地和口感
在烹調(diào)過程中通過對不同油溫的控制,可以使菜品獲得特殊的質(zhì)地及口感,例如,溫油鍋可使食料蛋白質(zhì)凝固,淀粉糊化,菜品形成脆嫩、柔軟等質(zhì)感,熱油鍋和旺油鍋則能使食料表面的水分迅速蒸發(fā)、表層蛋白質(zhì)快速凝固,防止食物的粘連,使菜品形成酥香、酥脆或外焦酥內(nèi)鮮嫩等質(zhì)感。
促使菜品形成較好的色澤及光亮度
色澤及光亮度對菜肴是很重要的,起碼是增進了食欲。首先,在油脂高溫作用下,食料中糖類、蛋白質(zhì)等成分發(fā)生美拉德反應而導致變色,從而產(chǎn)生誘人的色澤。其次,許多食料富含脂溶性色素,當其與油脂共同加熱熬制時,食料中的部分色素就溶解出來,均勻分布于油中,使菜品色澤艷麗。再次,油脂具有一定黏度,密度比水小,具有反光性,可增加菜肴光潔度,如蔬菜焯水時加入少量食用油,油分子會包裹在食料表面,使色澤更碧綠、光亮。在菜肴出鍋前淋入明油,則會使菜肴更加滋潤飽滿,增強感光度。
隔熱保溫作用
油脂的相對密度小,在烹飪加熱過程中總是浮在湯汁和菜肴的表面,好似加了一個蓋子,既可減少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流失,又能提高和保持菜品溫度,使菜品散熱慢,縮短加熱時間,節(jié)約能源。
每天適宜的吃油量
“健康要加油,飲食要減油”,但少吃油不是說油吃得越少越好,而是合理適量地吃油。
一個人每天吃多少油才是適量的?
營養(yǎng)學家的共識,是每千克體重吃1~2克油就可以了。比如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每天需要吃油60~120克,為什么要有一個幅度呢?因為這與身體差異尤其是人的活動量有關(guān),人的活動量有大有小,活動量大的人需要從食物中攝入更多的能量,需吃油的量自然也高。
應當指出,這個吃油的數(shù)量包括了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和食用油兩部分。在合理膳食模式中,油脂提供的能量占總攝入能量的20%~30%之間較為適宜,這個比值也叫油脂的供能比,這個比例是針對成年人的,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嬰幼兒需要油脂的量要比成年人稍高些,年齡越小,油脂的供能比應適當增加。以中國成年人每天需要從食物中得到2100~3200千卡(1千卡=4.184千焦)能量來計算,按照不超過30%這個上限,換算成油脂的量,每天是70~107克。
食物中的油脂絕大部分來自肉類、蛋、奶、豆類、堅果,以及食用油(主要是烹調(diào)用油)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根據(jù)我國居民主要從動物性食品、豆類、堅果和烹調(diào)用油攝取油脂的實際情況,對成年人推薦每日攝入量:畜禽肉50~75克,魚蝦肉75~100克, 豆類30~50克,蛋25~50克,奶300毫升,如果按照指南吃,那么這些食物帶來的油脂大約是40克。
這40克的油脂量是這樣算出來的:
其他食物中還有少量的油脂,余下的量就是留給食用油的了。食用油(烹調(diào)油)的量為25~30克(幼兒和兒童酌情減少)。
這樣就能符合膳食脂肪供能比20%~30%的基本要求。如果飲食中動物性脂肪攝入量較低,可適當增加食用油的量。
油吃多了,容易引發(fā)健康問題。但有些人極力夸大油脂攝入數(shù)量的負面作用,片面提倡少吃油,這是不對的。從長期看,若油吃得太少了,就會營養(yǎng)不夠,包括宏量營養(yǎng)素和微量營養(yǎng)成分都會缺乏,這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信息來源: 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少吃油 吃好油》一書
相關(guān)知識
健康科普:食用油科普小知識
普洱茶去油嗎,探討普洱茶的去油效果:科學解析與實踐應用
【科普營養(yǎng)】食用油的排名順序來了,哪種適合你?
聚焦食用油營養(yǎng)與健康 推動科學用油新理念
怎樣選擇植物油 健康科普
普洱茶能刮油脂
如何合理選油、健康吃油、科學限油?營養(yǎng)師:家庭最好備兩種以上食用油
普洱茶食譜 刮油排毒防便秘
食用油:一油到底,傷味又傷身
橄欖油——健康食用油
網(wǎng)址: 食用油科普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7961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