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十種專注力訓練方法:怎樣正確引導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

十種專注力訓練方法:怎樣正確引導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03:22

專注力的定義為全神貫注并持續(xù)地進行活動,同時能忽略外在環(huán)境對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干擾的能力。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以專注的情況,比如無法長時間專注地堆積木、看書,或是容易被電視的聲光效果吸引。不少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癥(ADHD)等問題,甚至帶孩子去看醫(yī)生。其實,在擔憂之余,父母可以嘗試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簡單的專注力訓練,或者專注力游戲,來改善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進而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如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在進行某個任務時,突然轉換到另一個任務,注意力很難立刻切換過來,仍會停留在原任務上,產(chǎn)生“注意力殘留”的現(xiàn)象,導致專注力下降。而孩子如果作息不規(guī)律、睡眠不足、活動量不夠等,也都可能導致專注力不足。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毅力。

專注力的種類

專注力可分為五大類,分別是:

集中性專注力:孩子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正要做的事情上,如能專注地拼圖。

持續(xù)性專注力:有能力專注于一件事,并持續(xù)一段時間,如專注地畫圖半小時。

選擇性專注力:孩子可將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事物上,不易受到干擾而分心,如有些孩子能無視看電視的父母,自己在旁專注地玩玩具。

轉移性專注力:孩子能在不同事物之間轉換注意力,如孩子會一會兒去畫圖,一會兒又專注地去拼圖。

離散性專注力:孩子能同時專注于兩件事情,如能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不同年齡的孩子專注力也會有所不同

不同年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孩子,擁有的專注力也大不相同。人的大腦前額葉負責注意力、控制力、情緒調節(jié)和道德判斷等功能。但幼兒的大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前額葉尚未發(fā)育完全,比成人更容易分心,專注力也較短。通常幼兒的專注力平均時長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直到約十二歲。臺灣幼稚園、小學、初中的學校授課時間也都是根據(jù)專注力平均時長的增長來安排的。

例如,三歲兒童一般專注力平均時間為十五分鐘,能專心拼圖、做作業(yè)的高級專注力時長則為六分鐘;六歲兒童一般專注力平均時長約為三十分鐘,高級專注力時長約為八分鐘;九歲兒童的一般專注力時長約為四十五分鐘,高級專注力時長約為十分鐘。

此外,研究顯示,三至四歲為大腦神經(jīng)細胞發(fā)展的高峰期,如果在這段時間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專注力。四至七歲時,注意力會快速提升,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認知靈活度也會快速發(fā)展。等到十至十二歲,兒童的專注力將會變得與成人較接近。

5種提高孩子專注力的訓練

想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細節(jié)值得注意:

讓孩子認識專注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專心,并適時肯定孩子專心的行為。如果孩子不清楚什么是專注力和專心,可以舉例“專心玩手機游戲時”、“認真畫圖時”等情境,幫助孩子記住專注的感覺。

找出不專注的原因:家長可以嘗試找出孩子不專注的真正原因,并協(xié)助排除使孩子難以專注的因素,如家庭糾紛、與同伴間的爭吵、過敏等。

適度陪伴孩子,不打擾孩子專注:在孩子專注地做作業(yè)或學習時,家長可扮演適度陪伴的角色,與孩子一起安靜下來讀書,盡量不要在孩子專注時在一旁吵鬧、看電視。

規(guī)律的作息有助于訓練專注力:不穩(wěn)定的家庭作息容易導致孩子專注力不足。歐洲的家長通常會在晚上九點前提醒孩子準備睡覺,但臺灣父母較少有這種習慣。只有當父母與孩子的生活保持適度分割時,父母才有足夠的時間相處,白天較不會有父母發(fā)生沖突的情況,而早點休息也會讓孩子能有足夠的睡眠。

戶外運動也有助于訓練專注力:許多家長容易誤以為孩子安靜下來就等于保持專注,但專家指出,孩子必須適度釋放體能,大腦得到的血液才會更多。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很多是因為動得不夠多而難以靜下來。建議家長可以先帶著孩子出外稍微運動,再讓孩子回到室內進行讀書、畫畫等靜態(tài)活動,也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專注力訓練游戲

如果家長希望進一步增進兒童的專注力,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專注力互動游戲。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家長可以嘗試的專注力訓練:

觸覺游戲:在孩子六、七歲以前,可以進行玩沙、玩黏土等會擠壓或按摩到孩子身體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家長可先與孩子互動,并在互動過程中逐漸增加任務,如先帶著孩子摸摸沙子,用沙隨便堆出一些形狀,后來再要求孩子將沙子揉成一個小球。觸覺游戲通過鍛煉孩子的觸覺,增進專注力發(fā)展。

躲貓貓游戲:孩子七、八個月大時,家長可以開始與孩子進行躲貓貓式的互動游戲,如簡單地用小毛巾遮住玩具,引導孩子尋找。等孩子二至三歲后,家長可以進一步將玩具藏在抽屜或柜子里,甚至自己躲起來讓孩子尋找,通過尋找鍛煉孩子的選擇性專注力。

指令游戲:在視覺和聽覺的專注力訓練上,家長可以對孩子下達特定指令,并要求孩子完成相應動作,如要求孩子在聽到“一”時摸鼻子、聽到“二”時摸臉、聽到“三”時摸肩膀。而孩子們喜歡玩的“一、二、三,木頭人”和“大風吹”等游戲,也有助于訓練孩子將專注力放在團體中,并加強孩子的持續(xù)性專注力。

購物游戲:父母偶爾帶孩子一起去商場、超市購物時,可以先把自己的購物清單告訴孩子,讓孩子試著記住購物清單內容,去幫忙拿取貨物。一開始可以先從三項商品開始嘗試,逐次增加。家長也要記得,讓孩子拿取的貨物盡量以輕巧、不會摔壞為主。孩子如果成功記住長長的購物清單,也請父母不吝給予稱贊。

除了幫助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父母還可以怎么做?

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相當關心,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專注力不足的現(xiàn)象,就會擔心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癥等疾病。但很多家長往往會忽略了孩子的年齡和生活環(huán)境也會對專注力發(fā)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建議父母可以先從改善家庭環(huán)境、加強生活互動中的專注力訓練等方面著手,再進一步嘗試目的性較強的專注力游戲。

在嘗試改善孩子專注力問題時,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對于孩子的好動、反應慢半拍等問題,應耐心地引導,并嘗試與孩子深入溝通,了解孩子無法專注是否有特別的原因。此外,父母也應盡量顧及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避免只為了讓孩子在當下保持專注,而使用諸如買糖果、買玩具等大量誘惑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做法。如果父母想建立讓孩子從事專注力訓練的誘因,可以適度給予孩子擁抱、口頭稱贊作為獎勵。

而在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發(fā)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與年齡息息相關,過度的訓練、揠苗助長對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效果不大,甚至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相關知識

在家就能做的5種感統(tǒng)訓練,同時鍛煉孩子專注力、學習力!
這是什么神仙訓練法,輕松提高孩子注意力、語言能力
想要幫助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發(fā)展語言,這4種能力需要及早訓練!
家長花上萬元提高孩子專注力,感統(tǒng)訓練有必要嗎?
7個親子游戲,輕松提升孩子專注力
力量訓練怎么做 推薦五種力量訓練方法
小孩認知能力訓練方法有哪些
有沒有好的銀川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培訓機構推薦
保護孩子視力的正確方法
鉛球力量訓練方法(原地側向推鉛球常見練習方法、專項力量練習方法及注意事)

網(wǎng)址: 十種專注力訓練方法:怎樣正確引導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1429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