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腦血管最怕這10件事,愛發(fā)火的人尤其要當心!

心腦血管最怕這10件事,愛發(fā)火的人尤其要當心!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03:48

導 

女性心血管病,晚發(fā)但嚴重!

心梗、心絞痛、腦卒中……這些發(fā)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背后,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源頭:心腦血管出了問題。

預防此類疾病,首先要排除血管的“雷點”。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心腦血管最怕的10件事,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這類疾病。

一怕性子急

研究顯示,易怒人群的心臟病風險較常人高出19%。這類人群常常面臨較大壓力,易怒且情緒波動大,這些因素均可使血壓急劇上升,從而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觸發(fā)點。

建議:

性格急躁者需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在做決策之前應深思熟慮。通過培養(yǎng)如園藝、養(yǎng)魚、書畫等興趣愛好來陶冶性情。當感到憤怒時,不妨暫時離開現(xiàn)場,比如去衛(wèi)生間、接聽電話或補充茶水,借此平復情緒?;貧w后,進行幾次深呼吸,用冷水洗手以幫助自己恢復冷靜。

二怕壓力過大

長期的工作與生活高壓會使身體持續(xù)緊張,導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損傷血管壁,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

應學會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并定期進行如散步、慢跑等運動。確保每晚獲得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若自我調適效果不佳,可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三怕溫差大

在夏季,長時間處于低溫空調環(huán)境中后突然外出至高溫環(huán)境,可能引發(fā)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而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研究指出,氣溫每下降1℃,心臟病發(fā)病率會上升2%。當溫度降至12℃以下時,應格外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作。

建議:

夏季應避免過度食用冰棍、快速飲用冷飲或沖冷水澡,以減少室內外溫差對身體的影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外出時,應做好保暖措施,如穿厚大衣、戴圍巾、帽子和手套。

四怕吃太咸

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增加血容量和血壓升高。長期高血壓會損害血管,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

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可使用限鹽勺罐來逐漸減少鹽的使用量。除了正餐外,還應減少腌制食品、高鹽零食和加工食品的攝入。同時,增加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土豆和番茄,以幫助平衡體內的鈉鉀水平。

五怕久坐不動

長期久坐,造成的危害和糖尿病、吸煙幾乎一樣大,研究顯示,長期久坐不運動,心腦血管疾病明顯增加,死亡風險也會增加。而堅持長期適當?shù)倪\動,利于控制三高,控制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

堅持每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的有氧運動利于我們的血管和心臟健康。

六怕吃太多

過度飲食會大量占用消化系統(tǒng)的資源,進而降低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尤其是油膩食物,大量甘油三酯會涌入血液,削弱血細胞和血管功能,顯著提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再者,攝入過多富含脂肪的食物還可能觸發(fā)急性胰腺炎,進而導致心臟驟停。

建議:

要避免暴飲暴食,飲食八分飽為宜,減少肥肉和油炸食品的攝入,多食用果蔬、魚類和全谷物。

七怕失眠熬夜

長期失眠或入睡困難會顯著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建議:

保持臥室適宜的溫度、良好的通風以及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并選擇舒適的床墊和枕頭。對于有夜間呼吸問題的人,側臥睡覺可能有助于改善夜間缺氧狀況。面對睡眠問題,應避免隨意使用安眠藥,而應咨詢醫(yī)生,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調理。

八怕用力過猛

突然從靜止狀態(tài)發(fā)力,會導致血壓驟升,給心臟帶來巨大壓力。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病發(fā)病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曾進行過重體力勞動。

建議:

心腦血管病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選擇平緩的有氧運動,并在變換體位時保持緩慢。清晨醒來時,不妨稍作伸展和深呼吸,給血管和心臟一個適應的過程。

九怕排便過度用力

便秘患者在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導致腹壓和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引發(fā)心肌的急性缺血,甚至心梗。

建議:

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并通過飲食調整改善便秘,如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對于心腦血管病患者,使用坐便器并適當調整排便姿勢,可以減少腹壓,排便后應緩慢起身。

十怕不體檢

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并無明顯癥狀,若不通過定期體檢,很難及時察覺。忽視體檢的重要性可能導致病情惡化,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建議: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應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標,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即就醫(yī)診治。

普通人多久查一次心血管,能預防風險?

對心血管疾病低風險人群來說,頻繁篩查不僅增加醫(yī)療資源消耗,還可能給個人帶來心理、身體和經濟上的負擔;對較高風險人群來說,過長的篩查間隔可能導致錯過早期干預機會。

近期,《柳葉刀·區(qū)域健康(西太平洋)》發(fā)表一項由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等機構學者開展的新研究顯示,我國30~79歲成年人中:

圖片

低風險人群:每6年進行一次心血管風險評估;

中低風險人群:每3年進行一次心血管風險評估;

中高風險人群:每2年全面檢查一次。

本次新研究納入28624名參與者數(shù)據,以上3類風險人群的劃分依據是,10年心血管事件風險分別低于5%、5%~7.4%和7.5%~9.9%。

女性心血管病,晚發(fā)但嚴重

多數(shù)女性不吸煙、不酗酒、沒有不良生活嗜好,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低危人群。


事實上,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年齡高峰雖然比男性晚10年,在45~54歲后顯著增加,一旦發(fā)病,嚴重程度和死亡率通常高于男性。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絕經后女性激素發(fā)生改變所致。


此外,女性心血管疾病發(fā)作時癥狀往往不典型,多表現(xiàn)為心慌、心悸、氣短、胸悶等,可能與更年期癥狀混淆。這些非典型癥狀會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

盡管女性在早期可能因相關激素而受到保護,但如果同時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就可能減弱激素的保護效果,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尤其是年輕女性,如果有家族史,患病年齡可能更早。

來 源 / 醫(yī)食參考、生命時報

相關知識

預防高血壓,這件事尤其重要
做對7件事=7重大腦保險!不怕腦中風、腦癡呆,收藏!
健康|寒潮來襲,心血管疾病人群要“當心”!
晨起做這6件事=作死!尤其是第一件,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心腦血管疾病的10個危險信號
“胖貓事件”當事人心理分析
人到老年,這件“頭等大事”一定要放在心上,尤其要記住3個原則
臉上這些紋路或提示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的8個信號,做好這幾點,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困擾
夏季養(yǎng)生最怕做錯這6件事

網址: 心腦血管最怕這10件事,愛發(fā)火的人尤其要當心!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1479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