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烹飪食療保健基礎知識

烹飪食療保健基礎知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6日 22:34

烹飪食療宜忌

(一)烹飪食療對象直忌

烹飪食療對象的宜忌,是中醫(yī)學注重整體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必須對烹飪食療對象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做到辨證論治。

病證宜,忌: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是以“證”為基礎的,不同的烹飪食療對象的不同證候應有不同的食療方法。辨證施食應根據(jù)病“癥”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選擇相應的食物。根據(jù)《內(nèi)經(jīng)》提出的“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進行。同時必須注意的是食物的性味應與疾病的屬性相適應。如寒癥應是生冷,宜于選用溫熱性烹飪食療原料;熱癥應忌溫、熱性食物,宜于選用寒、涼性或平性食物。正如《金匱要略》所云:“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

2.飲食宜忌:飲食禁忌是病人在疾病過程中或恢復期,應禁忌食用一些與疾病不相宜的食物。病中或病初,胃氣尚未恢復,食欲不振,此時不宜高脂厚味飲食,而應食用與療病相宜的食品。高熱出汗、耗傷津液者,宜選清涼、滋潤的瓜果飲料或食品。腎陰不足、肝陽上亢的高血壓者,久瘸陰虛、骨蒸盜汗的肺結(jié)核者,宜食海繭、李薺、白鵝、烏骨雞、銀耳等食物。對身體虛弱,易感風寒者,宜吃生姜、大棗等食物。熱性病癥,應忌溫熱性食物,如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免火上加油。此外,水腫者忌鹽,消渴者忌糖,睡前忌濃茶。病后調(diào)理宜選粥,并根據(jù)病情,或以臟補臟,或補陰滋陰等。

3.四季飲食宣忌:根據(jù)中醫(yī)“無人相應”的整體觀念,由于四季氣候不同,用食物調(diào)養(yǎng),應有所不同。春天:“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滯,凍解冰釋,水行經(jīng)通,故人氣在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陽氣升則一派生機。此時人的新陳代謝也是最為活躍之時,皮膚腰理(汗孔)由冬季的致密而轉(zhuǎn)為疏松,五臟屬肝。此外,由于風邪當令,人體易為風邪所傷。

風為陽邪,具有開發(fā)、向上、向外的特點,易引起伏邪而發(fā)病。有舊病宿疾、肝陽偏亢的人,此時易萌發(fā)目疾、眩暈、頭痛等病,有肝炎病史者也易感肝區(qū)脹痛。因此,春天的飲食宜甘平,并適當配合清肝原料,不宜食溫熱類及辛、辣類食品以防肝陽生發(fā)太過。常用的烹飪食療保健原料有:芹菜、菠菜、薺菜、小白菜、油菜、蘿扒胡蘿扒山藥、李薺、海帶、海繭、黃瓜、香蕉、菊花、雞蛋、瘦豬肉等。

夏天:夏季是艷陽天氣,酷暑外蒸,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形成了陽氣在外、陰氣內(nèi)伏的生理狀態(tài),此時五臟屬心。飲食應以甘涼為宜,適當增加清心火的烹飪食療原料。尤其是天熱出汗,不但損耗體液,還消耗體內(nèi)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如無機鹽類,若不及時補充,會發(fā)生體液失調(diào),代謝紊亂;同時,天熱影響脾胃,減少胃液分泌,降低消化能力,加上睡眠不足,損耗津液,從而減弱食欲,造成人體內(nèi)收入少而消耗多的局面。為次,應增加補氣生津的烹飪食療原料,如:冬瓜、黃瓜、絲瓜、綠豆、鴨肉、瓜果等。

長夏屬士,這是濕熱并重的季節(jié),此時五臟屬脾。人體易為濕邪所傷,會出現(xiàn)全身乏力、胸悶不適、胃口不佳、口淡無味等證。此時烹飪食療忌肥膩或燥熱而影響脾胃的功能,應以清淡、滋陰食品為主。常用的烹飪食療原料是冬瓜、赤豆、玉米、惹仁、豌豆、夜苓、山藥等。

相關知識

烹飪食材原料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烹飪原料知識 精編教案.doc
烹飪原料的分類知識
烹飪原料知識
健身飲食知識? 健身飲食基礎知識?
烹飪原料知識選編.ppt
烹飪原料教案1
烹飪是做什么的——烹飪的基本概念解讀
烹飪營養(yǎng)專業(yè)
烹飪原料分類是?

網(wǎng)址: 烹飪食療保健基礎知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3425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