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zhì)是在遺傳基礎之上,在教育與環(huán)境影響下,經(jīng)過主體實踐訓練所形成的性格品質(zhì)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心理適應能力與內(nèi)在動力。對內(nèi)制約著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外與其他素質(zhì)一起共同影響主體的行為表現(xiàn)。
心理素質(zhì)水平的高低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衡量:性格品質(zhì)的優(yōu)劣、認知潛能的大小、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內(nèi)在動力的大小及指向。對內(nèi)體現(xiàn)為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對外影響行為表現(xiàn)的優(yōu)劣。
對于家長來說,人人皆知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性,然而,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種種原因,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zhì)、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家長的心理素質(zhì)1、信心和勇氣
家長要在客觀評價自身素質(zhì)、家庭條件和子女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樹立這樣的信心:即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孩子會不斷進步,一定會成長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理智和寬容
家長要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不急不躁,客觀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靜地處理棘手的問題。諒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無知、過失,鼓勵處在困難中的孩子,安慰受到傷害的孩子。
3、恒心和耐心
教育子女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事情,要有長期的計劃和短期的安排。同時,還要注意耐心細致,具體周到。
4、愛心和熱情
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是否有愛心和熱情。
很多家長往往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國目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的心理素質(zhì)與多子女常有明顯不同。一般說來,這一代獨生子女有著優(yōu)良的素質(zhì),掌握著現(xiàn)代科技知識,他們關注自身發(fā)展、敢于冒險、富有激情、重視權利。他們更注重規(guī)則意識,知識面廣,表現(xiàn)出了極好的學習、接納能力。
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時代、家庭、社會的影響,他們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缺乏責任心、好高騖遠、沒有目標;缺乏愛心、偏激自私;嬌氣任性、唯我獨尊;心高氣盛、目中無人;獨立能力弱、依賴心理強;缺乏合作精神等。
因此,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孩子的少年時期,這是孩子一生身心發(fā)育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此時注重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對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建立良好的性格和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既然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此重要,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在日常生活里要時時做到:
1、品德教育是根本
品德教育是根本。品德是孩子擁有健康心理的源泉,沒有良好的品德就不會有良好的心理行為。家長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使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榮辱觀和是非觀,只有這樣才能抵御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孩子和病態(tài)、陰暗的心理“絕緣”。
2、幼苗修剪好成才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個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兒童期是萌芽期,青春期是成長定型期。健康的心理教育越早越好,有些心理疾病雖然是在成年以后發(fā)作,但“病根”其實在兒童期就已經(jīng)種下了,因此家長應及早教育和糾正孩子的吸煙、說謊、偷竊等不良行為,防止其發(fā)展成為病態(tài)的心理。
3、融入集體天地寬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以及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們的交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越來越封閉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有研究表明,長期處于封閉環(huán)境、缺乏情感交流、與社會接觸過少的孩子,極易產(chǎn)生孤獨感,還會形成孤僻、冷漠、羞怯的性格,對孩子將來融入社會和個人發(fā)展都有極大的阻礙。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極為重要。
4、獨立必不可少
獨立是健康心理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沒有獨立意識的人就不是完整的人。目前,有些孩子表現(xiàn)出的好逸惡勞、依賴別人等不健康的心理,說穿了就是不能獨立地面對一切。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從嬰幼兒開始家長就應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有了問題也應讓孩子自己獨立去解決,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千萬別事事辦代、處處嬌慣,否則孩子不會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5、寬嚴結合是原則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歷來強調(diào)“嚴”,現(xiàn)在一些父母仍然把“嚴”視為教育孩子的法寶,動輒對孩子指責訓斥,甚至打罵和體罰。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嚴、過高的要求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在心理重壓之下,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損害,形成自卑、膽怯、畏縮、逃避等不良性格。為了逃避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可能會采取說謊、作弊等不正當手段,更有的孩子會以逃學、離家出走等來和家長對抗。因此,寬嚴有度,寬嚴結合才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應遵循的原則。
給母親提個醒。母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極大,特別是在兒童時期更是如此,適度的母愛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還可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如果母愛過度,甚至濫用母愛到了嬌寵溺愛的地步,反而會對孩子有害。有些母親對孩子由愛生嬌、姑息縱容,極易使孩子形成依賴、任性、驕橫、缺乏自制力、適應能力差等不健康心理,對孩子的成長進步極其不利。
培育健康的心理應從小開始,越早效果越好。
父母應達成共識,不能出現(xiàn)一個教育、一個溺愛的現(xiàn)象。
心理健康是個廣泛的概念,應從方方面面入手,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