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皮膚病疑難重癥的中醫(yī)治療

皮膚病疑難重癥的中醫(yī)治療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6日 08:15
     中醫(yī)藥治療皮膚病具有獨到優(yōu)勢,尤其是在諸如天皰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紅皮病等重大皮膚病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艾儒棣

    健脾除濕法治療天皰瘡

    天皰瘡為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疾病,可發(fā)展為皮膚科重癥疾病。中醫(yī)認為皮膚發(fā)水皰為濕邪為患,故天皰瘡治療的首要任務是祛濕,濕去則水皰隨之消退。中醫(yī)因其辨病辨證相結合的特點,故各家辨證不盡相同。

    歷代醫(yī)家認識

    最早記載天皰瘡的病案,發(fā)現(xiàn)于明代汪機所著《外科理例·天皰瘡》,認為“此肺胃風熱所致,名曰天皰瘡”,附方有二:防風通圣散與荊防敗毒散。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天泡第八十》論述“天泡者,乃心火妄動,脾濕隨之”,認為與心火旺盛,脾濕內生有關,內服與外用相結合,發(fā)于上部者予解毒瀉心湯,發(fā)于下部者予清脾甘露飲,外治則予胡粉散、石珍散。清代祁坤于《外科大成·天皰瘡》指出“由肺受暑濕,穢氣伏結而成”,并首次提出“毒氣入囊者不治”,認識到會陰部病情輕重與預后相關,予香薷飲、解毒瀉心湯、清脾甘露飲口服,石珍散外用。

    從脾胃論天皰瘡

    根據(jù)“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的理論,結合臨床觀察,本病為心火與脾濕交蒸,脾越虛則濕愈盛,濕盛助火毒熾盛,濕毒外發(fā)成瘡成皰全身泛發(fā)。脾為水之臟,若脾氣健旺,運化水液正常,自然無生“濕”之弊。故而治以健脾除濕,瀉火解毒,兼以扶正祛邪。天皰瘡急性發(fā)作時當清心瀉火、解毒止癢,佐以健脾利濕;病久則脾腎兩虛,治宜健脾除濕、清熱解毒、固腎益精。

    經(jīng)驗方用加味馬齒莧湯,由南沙參、白術、土茯苓、馬齒莧、牡丹皮、炒梔子、黃芩、重樓、龍齒、牡蠣、合歡皮、女貞子、旱蓮草、甘草加減。

    臨證需辨證準確,并根據(jù)不同時期病情加減藥味。

    廣東省中醫(yī)院歐陽衛(wèi)權

    紅皮病經(jīng)方辨證思路

    紅皮病又稱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皮膚疾病。引起紅皮病的病因很多,常見有藥疹、銀屑病、濕疹、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毛發(fā)紅糠疹、慢性光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皮肌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扁平苔蘚、內臟惡性腫瘤等。由于形成紅皮病的病因不同,紅皮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也不同,故而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衛(wèi)氣營血辨紅皮病

    紅皮病中醫(yī)常從衛(wèi)氣營血辨治,急性發(fā)作早期多見血熱毒盛,治以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或濕熱毒盛,治以龍膽瀉肝湯;或后期氣陰兩虛,治以生脈飲。

    靈活運用經(jīng)典

    將經(jīng)方用治于皮膚疾患,關鍵在于準確的辨證,將外在的各種癥狀收集后進行中醫(yī)思辨,歸納出其內在的病機病證。于繁雜癥狀表象中把握其內在真正的病機,剝繭抽絲,真正掌握“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妙。

    先辨六經(jīng)定病位

    從六經(jīng)辨證來考慮,紅皮病可見于六經(jīng)各經(jīng),常見以下各方證:

    太陽:葛根湯、麻杏苡甘湯、荊防敗毒散;

    陽明: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竹葉石膏湯;

    少陽: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

    太陰:理中湯、四逆湯;

    少陰:真武湯、腎氣丸、黃連阿膠湯;

    厥陰:四逆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

    合方治療繁變病機

    紅皮病病機復雜,常合方治療。如:葛根湯合小柴胡湯加石膏方證;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白虎湯方證;麻杏苡甘湯合荊防敗毒散方證;大柴胡湯合梔子厚樸湯方證;真武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方證;腎氣丸合黃連阿膠湯方證等。臨床取效的關鍵,在于見癥識機,辨準方證。

    運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李祥林

    經(jīng)方治療皮膚病疑難重癥

    成書于東漢末年的《傷寒雜病論》,其理論體系、治則治法、具體方藥一直指導著我們的中醫(yī)臨床。但在中醫(yī)臨床中,應當方證對應而又不拘泥于固定思維,故而仲景方可靈活運用,治療多種皮膚科常見病、疑難病、危重病。

    甘草瀉心湯治療天皰瘡

    天皰瘡的主要病因為脾虛濕熱蘊積肌膚所致,由濕、熱、毒三邪致病。臨床急性期臨床皮損特點:紅斑、水皰、糜爛、結痂、滲出,舌象可見嫩紅、淡紅、地圖舌、花剝苔,若全身癥狀伴見不思飲食,胃脘痞滿,大便溏軟,脈虛數(shù),臨證可予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見于《金匱要略》:“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甘草瀉心湯主之”。而結合天皰瘡本病,紅斑、結痂、滲出則分別對應其紅、黑、白,故而辨證選用。臨床用方:甘草4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人參6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棗10克。隨證遣方加減,可獲良效。

    麻杏苡甘湯治療囊腫性痤瘡

    囊腫性痤瘡為痤瘡分級中較為嚴重的一級,可屬于損容性疾病,嚴重影響外表及心情。臨床表現(xiàn)為囊腫、瘢痕,部分可見竇道。皮損特點:白頭粉刺、囊腫、結節(jié)、色褐,舌象:舌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全身癥狀:無任何不適或肢體困重,顏面油膩感重,脈象濡者,臨證可予麻杏苡甘湯。

    麻杏苡甘湯見于《金匱要略》:“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而結合囊腫性痤瘡本病,中醫(yī)多認為與痰濕有關。麻黃可破癥堅積聚,又可輕揚上達。臨床用方:麻黃6~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蒼術15克,厚樸15克,茯苓15克,浙貝母10克,牡蠣30克。隨證遣方加減,可獲良效。

    烏梅丸治運動型蕁麻疹

    運動型蕁麻疹又稱膽堿能性蕁麻疹,多在氣溫高、精神緊張、出汗及運動后誘發(fā),長發(fā)生在軀干和肢體近端。中醫(yī)多認為本病為風邪侵襲,或風寒,或風熱,亦有因體虛而致血虛生風,復感外風所致。臨證予烏梅丸:烏梅30克,人參8克,當歸1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花椒10克,細辛3克,附子8克先煎,干姜6克,桂枝10克。

    大承氣湯治胃腸型蕁麻疹

    胃腸型蕁麻疹屬于蕁麻疹中的一種,發(fā)作時伴有脘腹疼痛,腹脹、瘙癢劇烈,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皮損特點:斑塊樣風團,質地堅實,色淡黯,舌象:蒼老舌,伴見全身癥狀:體格壯實,大便秘結,胃脘痞滿,按之堅硬,脈象:實有力。則可予大承氣湯:大黃15克,枳實15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葛根24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白鮮皮15克。

    經(jīng)方治療皮膚病疑難重癥,要在中醫(yī)整體辨證思維指導下運用,形體辨證,藥人、方人相統(tǒng)一,方能獲得良效。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孫麗蘊

    紅斑狼瘡的中醫(yī)治療

    紅斑狼瘡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的自身免疫性病譜性疾病,可侵犯皮膚、結締組織、血管、內臟等多種組織、器官,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皮膚是最易遭受紅斑狼瘡損害的部位之一,臨床上伴皮膚損害者高達80%~90%。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紅斑狼瘡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其優(yōu)勢日漸明顯。

    皮膚紅斑狼瘡的病因較為復雜,其發(fā)病與特殊體質、稟賦不足有關;內因為主,外因為輔,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其病因具體來說主要有如下幾中認識:(1)特殊體質,稟賦不足論:虛是其發(fā)病的根源,主要有先天不足、正氣虧虛、肝腎虧損;瘀是病理改變的關鍵;熱是促成本病急性發(fā)作的臨床表現(xiàn)。(2)痹證論:人體在正氣不足的基礎上,感受風寒濕邪引起氣血凝滯、營衛(wèi)失調,當再次感受風寒濕邪時,瘀滯的氣血與三氣相合,形成新的病理因。(3)腎虛論:腎虛是發(fā)病之本,腎虛陰虧、血虛絡滯,則邪毒易于蘊結,熱毒燔灼真陰、耗傷陰血,則腎虛陰虧更甚,邪毒火熱搏結于血分,血脈瘀滯則為瘀血,故虛、瘀、毒三者并存,互為因果,終成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4)陰陽毒論:稟賦不足、情志不調、氣血失和、陰陽失調,六淫狼毒波及臟腑血絡,基本病機為狼毒痹阻血絡、內侵臟腑、陰虛血熱、虛實錯雜。(5)久病入絡論:狼瘡危象以絡脈阻滯為特征,邪入絡脈標志其發(fā)展與深化,其基本病機可概括為“久病入絡”所致的虛滯、瘀阻、毒損絡脈。對于紅斑狼瘡的辨證分型,各地醫(yī)家根據(jù)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辨證分型數(shù)量差異很大,少的只有3型,多則可達9型。其中以熱毒熾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風濕熱痹、氣陰兩虛為最多見。根據(jù)紅斑狼瘡的特點,亦有許多臨床專家確定某一治療大法,制定相應的主方或專法專方,按照病證靈活化裁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另外,在內科治療基礎上可配合使用針灸、熏洗、灌腸等輔助療法來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中醫(yī)治療紅斑狼瘡有不同的方法,辨證論治、專法專方、名醫(yī)專家經(jīng)驗各有特色。中醫(yī)治療此病有較好療效的同時,還能減少激素用量,減輕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西藥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肖敏)

相關知識

皮膚病物理治療
家庭疑難雜癥不可少的中藥推薦
治療寶寶皮膚病 中藥浴可以用用看
首批現(xiàn)代中醫(yī)健康調理師在滬獲認證,自閉癥等疑難雜癥有望得到治療
中醫(yī)怎么治療結節(jié)病
用中醫(yī)養(yǎng)生,用中藥治病 慢性病疑難病康復行動進萬家工程啟動
中醫(yī)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硬皮病患者正確護理皮膚的方法
重癥患者的皮膚護理講稿.ppt
中醫(yī)治療小兒糖尿病的方法

網(wǎng)址: 皮膚病疑難重癥的中醫(yī)治療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356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