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有這5個特征,看看你家符合嗎?
以下文章來源于錢志亮工作室 ,作者錢志亮
錢志亮工作室.
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老師主辦的家庭教育平臺。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chuàng)文章,致力于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家是什么?
家是一個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地方,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度過。
一個家的幸福,離不開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努力,想要提升家庭幸福感,人們要做的,可能就是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
PART.
01
有儀式感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曾在書中寫道:
“有儀式感的人生,才讓我們切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給生活增添一些儀式感,是提升幸福感最直接的方式。
國外有一位爸爸,15年來,他每年都會和女兒在紐約街頭的同一個地方擺同一個姿勢拍照。
從小嬰兒到快抱不動的大姑娘,15張照片,見證了女兒的成長。爸爸頭上的白發(fā),也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爸爸的堅持讓女兒感受到滿滿的寵愛:
“爸爸抱著我拍照時,幸福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p>
這就是儀式感的魅力,把平淡無奇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儀式感雖然看起來只是表面的形式,但在無形中給了一個家庭許多珍貴的回憶。
拿過節(jié)來說,從前,孩子們最期待的除了生日就是過年,新衣服、壓歲錢,體現(xiàn)的不僅是親情的溫暖,也代表著自己在家中是被重視、被愛著的。
但是現(xiàn)在我們一提過年,往往都會加一句:年味越來越淡了。
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不再重視儀式了,有的人嫌路遠,過年干脆不回家;有的人嫌辦年貨麻煩,干脆一切從簡;有的人覺得準備年夜飯?zhí)?,干脆在飯店搓一頓……
儀式感少了,年味就淡了,幸福感也不如以前來得濃烈。
平凡生活中的儀式感,有時候真的不能嫌麻煩。
中國人是不擅長直接表達愛的,儀式感卻給了我們另一種表達愛的機會。
而且生活里的儀式感并不需要多少物質(zhì)做基礎,一束花、一頓精致的午餐、一份小禮物、一個晚安吻、一個擁抱……都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她的愛。
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就藏在這一件件有儀式感的小事里。
PART.
02
重視陪伴
幾年前,有一個公益短片,講述了一個關于共享爸爸的故事。
男主人公叫威廉,在一家叫做“共享爸爸”的公司工作了三年。
他當過兩百多次別人家孩子的“爸爸”,執(zhí)行陪伴孩子的任務。
等到威廉兒子生日的那天,他忙于工作,沒時間陪自己的兒子,于是妻子也租了一個共享爸爸,陪兒子一起過生日。
妻子租來的那位共享爸爸正是威廉的同事,他很專業(yè)地完成了陪伴任務,兒子的生日過得很開心。
威廉回家后,從窗外看著幸福的“一家人”,百感交集。
那天之后,威廉就換掉了工作,他猛然發(fā)現(xiàn):
“在這個時代,什么都能共享。但對家人的愛,只能定制?!?/p>
當你因為工作而錯過對家人的陪伴,損失的愛與幸福是金錢買不回來的。
工作和家庭并不是一對矛盾,高質(zhì)量的陪伴,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周抽時間陪家人吃飯、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周末抽出時間去野營、逛書店,都是珍貴的瞬間。
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著生活的瑣事,其實就是幸福離我們最近的時候。
陪伴從不會對幸福說謊。只要足夠真誠,足夠用心,家人就很容易滿足。
家庭,永遠是最值得你花時間的存在
PART.
03
主動打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身邊一位朋友,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打掃衛(wèi)生、整理房間,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就像把壞心情扔掉一般。
在他看來,整理和打掃是一種解壓方式,每次看著小小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單純的感覺到幸福和滿足。
另一位朋友過的卻是與之完全相反的生活。
他們夫妻倆都不愛整理,桌上隨處擺放著雜物、零食袋以及沒喝完的飲料瓶,沙發(fā)上堆滿了衣服,我們?nèi)ニ易隹停B坐的地方都要收拾半天。
房間無序和混亂,一家四口擠在狹小的空間更加顯得沒有生氣,小孩喜歡磨蹭拖延,大人動不動生氣,夫妻二人時常抱怨生活的壓力和不容易。
事實上,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也為生活注入了滿滿的負能量。
長期臟亂不堪的家,人待久了,也會少一份精氣神。有這樣的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huán)境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中。
簡單來說,我們居住的房間,正是生活的投射。
作家舛田光洋在《掃除力》一書中也提醒我們:把塞滿了東西、積滿了污垢的房間打掃干凈,就能把房間里的負能量都趕出去,
她拿玄關做比喻:回家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關。人往往是帶著壓力回家, 如果玄關臟亂,就會加劇這種壓力。
干凈的環(huán)境,會讓人更有工作的欲望和生活的動力。一個無序雜亂的生活環(huán)境,會讓你的家庭生活看起來更加糟糕。
PART.
04
會及時、積極地回應家人的感受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學三論》中講過一個故事:
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
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在家庭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渴望被家人及時回應,看見。
很多家庭為什么矛盾層出不窮,就是少了一份理解和回應。
網(wǎng)上有一句話說:“比我愛你更讓人有安全感的表達方式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孩子指著剛剛完成的積木:“媽媽,你看!”他希望媽媽能蹲下來回應自己:“我看到了,你花了很多心思才完成吧!”
妻子一天都在大掃除,累得水都沒喝上一口,她希望下班回家的丈夫能體諒自己:“今天真是辛苦你了,今晚你就別做飯了,太累了,咱們出去吃!”
當丈夫計劃了家庭旅行,妻子一臉崇拜地夸獎:“你的攻略做得太認真了,好期待我們的旅行?!?/p>
這些簡單的回應,代表著:我看見了你,看見了你的需求,看見了你的不容易。
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愛有回應的。
PART.
05
每位家庭成員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一位年輕人曾經(jīng)對自己的爸媽說:
“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也有自己的生活?!?/p>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里,最不陌生的一句話是:“我活這一輩子,就為了孩子?!?/p>
看似無私的愛,其實也非常殘忍,他們放棄了自己獨立的人生,把希望和幸福全都傾注孩子和家庭身上,卻鮮少關注自己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壓力,父母感受到則是一腔愛意不被理解的委屈,最后怨氣就會籠罩在整個家庭里。
所以,想要家庭幸福,我們也要花點時間放在自己身上,畢竟,你自己本身狀態(tài)不好,是很難有好心情來對待家人的。
至于怎么做,也很簡單——在家庭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去發(fā)現(xiàn)真正讓自己喜歡并產(chǎn)生愉悅感的事情。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其中最后的一個要素是:愉悅的感覺。
當我們喜歡某件事情并付出行動時,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愉悅的感覺。
比如吃到了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和許久不見的朋友見面、一場計劃依舊的旅行……
養(yǎng)育孩子再忙、工作再累,我們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時間去尋找這樣的愉悅時刻,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家是一個整體,只有每一個成員都幸福,才能被稱之為幸福的家庭。
把你自己的日子過好,活得健康又快樂,對你的家人來說,也是一種深遠的愛。
寵粉福利來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選留言點贊排名(點贊數(shù)量需超過30)第一的讀者,即可獲得折疊晴雨傘(如上圖示意)。
領獎規(guī)則:
1.中獎人需同時滿足關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眾號;留言72小時內(nèi)點贊數(shù)超過30;留言點贊數(shù)排名第一。
2.集贊統(tǒng)計截至發(fā)文到72小時,屆時小編將回復您具體領獎方式。
3.每月每人限領一次,數(shù)量有限,快來參與哦~
THE END
本文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于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名師。研究方向為兒童發(fā)展問題咨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湖北e家庭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本文,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本文屬于政務公益宣傳,對于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lián)系刪除!
原標題:《幸福的家庭,有這5個特征,看看你家符合嗎?》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幸福的家庭,有這5個特征,看看你家符合嗎?
如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三個方法教你營造家庭幸福感
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樣的?這是我見過最幸福的模樣
一個健康家庭的六大特征
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離不開健康與家教
健康對家庭美滿幸福有什么作用?
二胎家庭真的比獨生子家庭幸福嗎?等老了,你就知道了,很現(xiàn)實
夫妻怎樣溝通,家庭才能幸福呢?
打造幸福心靈:5個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技巧,你知道嗎?
網(wǎng)址: 幸福的家庭,有這5個特征,看看你家符合嗎?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9498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