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堅持做阻斷可降低傳染概率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堅持做阻斷可降低傳染概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4月09日 16:22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梅毒是一種廣泛流行的性病。有梅毒的孕婦也是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的,只要在懷孕期間積極的進行阻斷治療,在分娩后對胎兒的血清學進行試驗,就能夠判斷出是否阻斷成功。根據(jù)臨床的數(shù)據(jù)顯示,梅毒孕婦阻斷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能夠達到80%-90%,因此孕媽媽們也不要太過悲觀,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即可。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堅持做阻斷可降低傳染概率

由于梅毒的危害性極大并且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能夠通過母嬰傳播導致胎兒患上疾病,因此在確診梅毒感染之后建議患者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測。另外女性在懷孕之后也是需要在孕初期進行常規(guī)的梅毒檢測的,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如果患有梅毒的女性懷孕的話,那么就應該盡早到醫(yī)院接受治療,需要在分娩前完成2個療程的梅毒規(guī)范治療,這樣才能夠確保胎兒的健康。

梅毒懷孕生下孩子案例

白女士在懷孕到醫(yī)院產檢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梅毒,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白女士自己平時是一個比較潔身自好的人,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會患上這種疾病。因為了解到梅毒可能會感染給胎兒,所以也考慮過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但是因為已經(jīng)30歲了所以和老公商量還是決定留下孩子。

去醫(yī)院做過詳細的檢查也咨詢過醫(yī)生,醫(yī)生說孩子確實會有感染的幾率,但是如果在孕期的時候積極進行治療的話,也是能夠降低感染的幾率的。所以我就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開始了治療做了阻斷,每天都需要到醫(yī)院打阻斷針,并且在懷孕前三個月的時候還進行了青霉素的治療。

長期的用藥其實對于我自己來說還是比較難受的,但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我還是咬牙忍了下來。到分娩的時候我也被特殊處理了產房和手術間都是經(jīng)過特殊的處理的,為了降低孩子感染的幾率我沒有順產,做的是剖腹產。

后來孩子生下來之后也積極的進行了預防性的治療,并且也進行了梅毒感染的相關檢測,所幸孩子一切正常,沒有被感染,是健康的,我和老公都非常高興。對此也是告訴各位患有梅毒的姐妹,其實只要在孕期的時候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也是可以省下健康的孩子的。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

患有梅毒的女性懷孕之后其實孩子是可以要的,只要在懷孕之后積極的配合醫(yī)生進行阻斷治療生下的孩子也會比較健康的。目前梅毒孕婦生下健康寶寶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及時進行治療是能夠將梅毒螺旋體徹底殺死的,進而降低對胎兒的影響。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在梅毒應該如何預防母嬰傳播生下健康的寶寶。

1、盡早篩查

在懷孕之后女性就需要進行梅毒血清學篩查,比較好是在懷孕前三個月的時候進行篩查,如果確診已經(jīng)感染的話,那么就應該積極的進行治療和干預,降低梅毒傳染給胎兒的幾率。

2、孕期規(guī)范治療

在懷孕之后如果確診了梅毒感染的話,那么就需要盡早開始治療,一般主要分為兩個療程,一個是在懷孕初期的時候治療一個療程,另外就是在孕晚期的時候在治療一個療程,并且每個月還需要做一次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判斷是否被感染。

3、產時產后干預

在分娩前需要進行梅毒血清學實驗,這主要是為了和出生的胎兒的血清學結果進行比較,進而確定胎兒的感染情況,在產后也需要進行定期的復查,檢測梅毒的病情發(fā)展情況。

梅毒是一種廣泛流行的性病,我國的發(fā)病率還是比較高的。梅毒對于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并且傳播途徑也是比較廣的,包括性接觸傳染、血液傳播、產道傳播、胎盤傳播以及間接接觸傳染這五種。如果女性患有梅毒并且懷孕的話,胎兒會有極高的幾率被感染,但就目前而言,梅毒患者懷孕后積極進行阻斷治療還是有成功生下健康孩子的案例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相關知識

阻斷「艾梅乙」母嬰傳播,孕育健康寶寶
【友誼科普】守護母嬰健康,阻斷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 友誼博覽
梅毒孕婦,如何生出健康寶寶? 健康科普
預防阻斷 共享健康
煙臺市政府門戶網(wǎng)站 健康科普 正確認識“艾梅乙” 做好母嬰阻斷,孕育健康寶寶
HIV感染的母親如何生出健康的寶寶?協(xié)和專家:三個步驟要做好
乙肝的懷孕、哺乳、母嬰阻斷(3.8版)
梅毒治愈后懷孕孩子會被傳染嗎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丁國芳:HIV感染的母親如何生出健康的寶寶?
懷孕初期怎么判斷孩子健康

網(wǎng)址: 梅毒懷孕做了阻斷生下的孩子健不健康,堅持做阻斷可降低傳染概率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11366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