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輔食,有的寶寶一路平安、一帆風順地添加輔食、離乳、成長。然而有很多寶寶在輔食添加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寶寶,在6個月以內就已經(jīng)有了一些過敏的表現(xiàn),添加輔食讓父母和其他家人甚是頭疼、到處求助。這些問題都應該怎么應對呢?
首先,咱們先強調一下,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yǎng),是降低寶寶過敏負荷的重要措施,對于預防將來發(fā)生過敏性疾病意義重大。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我國原衛(wèi)生計生委以及營養(yǎng)學會均是建議6個月添加輔食,盡管有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yǎng)學會(ESPGHAN)建議4-6個月之間添加,但也承認全母乳6個月是最理想的。既然提前添加的好處并不明顯,而母乳6個月的好處是明顯的,那么這個時間相信媽媽們自己也有所選擇。
其次,寶寶能夠添加輔食的條件:會獨坐、對大人食物感興趣、挺舌反射消失、體重翻倍。一般情況下,健康足月寶寶在6個月左右這幾個條件都可以達到。(早產(chǎn)兒、低出生體重兒、有基礎疾病寶寶等的輔食添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個健康成長的寶寶,滿足了這些條件,其實按照家庭飲食習慣,留意強化鐵的食物添加(尤其動物來源的鐵),關注孩子表現(xiàn)和生長發(fā)育即可,食物并沒有“唯一”的、“必須的”、“絕對正確的”添加順序。一旦添加后,如果寶寶沒有過敏反應或其他不適,建議至少1周2次規(guī)律添加,可以促進寶寶對食物耐受,減少后面的過敏風險。
但是,的確是有一些家庭,遇到了孩子過敏的表現(xiàn),這些寶寶的輔食添加,又該如何進行呢?
01
寶寶在6個月以內就已經(jīng)有了一些過敏的表現(xiàn)
此類寶寶大多數(shù)是在6個月內添加過普通配方奶,寶寶表現(xiàn)出濕疹、嘔吐、腹瀉/便秘、頻繁哭鬧、便血、體重增長欠佳、貧血等情況。可能已經(jīng)使用了水解配方奶,甚至已經(jīng)斷了母乳,很多孩子確實過敏癥狀得到了緩解,然而真相是——這僅僅是緩解過敏癥狀,并不真正治療過敏。因為食物過敏問題非常復雜,目前研究尚不完全清楚,我們所知的過敏分三類:
·IgE途徑介導
·IgE和細胞途徑介導
·非IgE(比如IgG)途徑介導
關于IgE途徑介導的過敏反應相對快速和兇險,研究較透徹,檢測方法也較多,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檢測方法以靜脈血Unicap(也稱Immunocap)法查特異性IgE較準確。其他兩種途徑發(fā)病機制和檢測方法都不明確。
關于過敏源特異性IgG檢測方法,市面上也有很多種,目前并沒有共識,醫(yī)生的解讀也是多種多樣,所以都沒有特定指導意義,一般不建議采用。
那么問題就來了,寶寶可能進行過各種過敏源檢測,但是檢測方法和具體解讀并不一定準確,最終導致對寶寶的飲食指導就不一定準確。
所以基本原則是什么呢?以下兩點很重要:
首先,寶寶一定要有過敏癥狀,濕疹、嘔吐、腹瀉/便秘、頻繁哭鬧、便血、體重增長欠佳、貧血甚至喘息等等情況。沒有臨床表現(xiàn),只看化驗結果,肯定是不合適的。
然后,再有??漆t(yī)生對過敏源進行具體分析。其實簡單講,就是根據(jù)寶寶既往是否接觸了某種過敏源,寶寶年齡、過敏類型、過敏嚴重程度、既往飲食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不是所有檢測出現(xiàn)陽性的寶寶,母乳媽媽都要忌口。
而且,如果媽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排查,并沒有證實寶寶是對哪一種食物有明確反應,也不建議媽媽盲目忌口所有的“可疑”過敏食物,避免媽媽自身的營養(yǎng)攝入缺乏,也給哺乳帶來很大的壓力,而是綜合評估,針對孩子的癥狀進行治療。
言歸正傳,存在食物過敏表現(xiàn)或者過敏高風險的寶寶,根據(jù)《食物蛋白誘發(fā)小腸結腸炎綜合癥的診治國際共識指南》,不常規(guī)推薦規(guī)避貼著警惕過敏標簽的食物或產(chǎn)品。就是說,爸爸媽媽不能看到食物標簽貼著這個要警惕過敏,就完全不加了。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WHO、美國兒科學會、營養(yǎng)學會與澳洲免疫與過敏協(xié)會的建議:
注:要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輔食的性狀質地一定要適應寶寶的發(fā)育情況,每次添加單一食物,每一種食物觀察2-3天,再添加下一種食物,1歲前添加輔食種類盡可能多。如果沒有過敏,就建議規(guī)律添加至少一周2次了。有了過敏的表現(xiàn)再回避。當然這個表格也是一個參考,對于不同的孩子以及不同的家庭飲食習慣,順序是有可能發(fā)生變化的。
02
寶寶父母或者家族過敏史陽性,在6個月以內還沒有過敏表現(xiàn)。
這樣的寶寶到了輔食添加階段,家長既害怕又緊張,既想避免寶寶過敏,又想在將來能夠享受食物即食物耐受,不要像自己好多東西沒有福氣吃。此類寶寶的家長有些特別緊張,在添加輔食之前,要不要驗一個過敏源呢?
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的,按照正常寶寶添加輔食即可,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從單一種類開始,每一種食物觀察2-3天,再添加下一種食物。
如果家長比較焦慮,可以參考第1種情況的輔食由低風險到高風險進行添加。
如果家長非常焦慮,與其提心吊膽、影響心情,不如驗一個過敏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① 前世界公認的Unicap法需要取靜脈血(取血部位有頭皮靜脈、頸靜脈、肘靜脈、大腿根部的股靜脈、足部大隱靜脈等)。
② 查的過敏源種類相對常見,亦相對有限,不一定有家長想檢查的試劑類型;
③所查的內容為特異性IgE,對于細胞介導和其他介導的沒有相應檢測及解讀。其他的檢測方法都不是很值得信賴,尤其是生物共振法(戲稱“握一握”檢測,即通過手握住儀器,通過皮膚檢測,會出來一系列結果)基本上沒有參考價值。
最后,根據(jù)澳洲食物過敏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Food and Allergy Research, CFAR)的建議進行總結:
當嬰兒準備好了,在6個月左右的時候添加(不要在4個月時或4個月前),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并繼續(xù)母乳哺育。 在生命的第一年,所有嬰兒都嘗試那些過敏性食物,包括花生醬,烹飪的雞蛋,和奶制品以及小麥制品,同樣包括高敏風險的嬰兒。原則依舊是如果過敏再回避(一段時間之后再進行嘗試),如果不過敏則繼續(xù),建議至少1周2次規(guī)律添加。 水解(部分或完全)嬰兒奶粉,不推薦用于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最后的最后,宋醫(yī)生再加一條,如果碰到過敏或者可疑過敏的情況,一定尋求過敏??疲ɑ蜃儜B(tài)反應??疲┽t(yī)生的幫助,而不是普兒科醫(yī)生,當然如果是國際認證哺乳顧問的過敏??苾嚎漆t(yī)生更好!
作者介紹:兒科主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國際認證哺乳顧問(IBCLC,L-115089),國際哺乳顧問協(xié)會(ILCA)會員,男寶2歲多,母乳哺育中
參考資料:https://www.allergy.org.au/patients/food-other-adverse-reactions/fpies-dietary-guide?highlight=WyJjb21wbGVtZW50YXJ5IiwiZm9vZCIsIidmb29kIl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