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族來說,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早起。
可是,有人起床后精神飽滿,有人起床后昏昏沉沉,痛不欲生,為什么?
起床困難戶,鬧鐘調(diào)成這樣:
6:20
6:30
6:40
6:50
終于拖到在7點,不起不行了,然后滿臉困倦的去上班。
其實,以上這些痛點可以總結(jié)成一個問題:
什么時候起床感覺最清爽?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先要簡單了解下人類睡眠分期。
從清醒到睡著,再到清醒,其實中間經(jīng)歷了好幾個睡眠周期的。一個睡眠周期包括NREM期(非REM期)和REM期。
先別被這兩個專業(yè)詞嚇到,在今天討論的問題上,可以簡單的這么來理解:
1.我們常常說的深睡眠就在非REM期中;而REM期常常是我們做夢的時期。
2.深睡眠的非REM期不容易醒,如果這個時候醒,人就會感覺疲倦。
3.清晨的REM期比較容易醒,如果在這個時候醒,人就會感覺比較好。
順便說一下,隨著清晨的臨近,非REM睡眠逐漸減少,REM期睡眠逐漸增多。由于人在REM期相對是比較容易醒的,所以,睡眠節(jié)律的這種變化本身就在幫助我們在最舒適的時間醒來。
說到這,上面這個問題就變成了:
如何做到在REM期醒來呢?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yè)者,早上睡到自然醒那大概率上都是REM期醒來。(要不怎么說自然醒是奢侈享受呢)
如果你是上班族,必須靠鬧鐘鬧醒自己,那么問題就變成:
如何設定鬧鐘,把自己舒服的鬧醒?
終于問到事情的核心了。這里要推薦一個設定鬧鐘的小技巧,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
「先小后大20分」
具體來說就是,設定2個鬧鐘,間隔20分鐘。第一次鬧鐘的鈴聲音量要小,要短,第二次的鈴聲音量可以稍大稍長(目的是怕你遲到耽誤工作)。
比如說,如果你早上7點必須起床,那么你可以將鬧鐘定為:6:40,7:00.
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
清晨時段,從深睡眠的非REM過渡到REM睡眠,時間大約是20分鐘。
如果你能被第一次很小音量的鈴聲叫醒,說明你很可能處在REM睡眠(比較容易醒),這個時候醒來是比較舒服的。
比如說,6:40,小音量的鬧鐘響了,你醒了,那起床吧。
如果你沒醒,那也沒關(guān)系,說明你此刻處在深度的非REM期(不容易醒)。這就是為什么第一次鬧鐘的音量要小要短的原因。如果鬧鐘音量太大,會把你強行從深度非REM期鬧醒,醒后就會很疲倦。
20分鐘過后,睡眠進入REM期了,鬧鐘第二次響,這個時候醒來就比較舒服了。
聽起來好像好有道理,實際效果靠不靠譜呢?
這么說吧,根據(jù)不同條件下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這種鬧鐘設定法可以讓你在REM期醒來的概率提高至原本的1.5倍。
還是值得一試的。
什么?你說鬧鐘怎么都鬧不醒你?
我要說出殘忍的真相了:誰都無法叫醒一個根本不想醒的人。
作者: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健康管理部余周偉醫(yī)生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