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從健康談起,《字里藏醫(yī)》讓我們重新認識中醫(yī)之美

從健康談起,《字里藏醫(yī)》讓我們重新認識中醫(yī)之美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4月15日 05:21

#三分鐘講知識#

如今,"健康"一詞在社會上廣泛流行,其衍生詞匯如"不健康"、"亞健康"等也層出不窮。然而,許多人對于"健康"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僅將其視為一種好的狀態(tài),卻未曾深入探討其深層含義。實則,如果我們仔細剖析"健康"的內涵,便能夠領略到古人對于身體、心理以及精神健康的深邃理念,也不會僅僅將其簡單翻譯為英語的"health"或"healthy"了。

"健康"不僅指生理上的健全與舒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充實與愉悅。它如同綻放的花朵,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也需要內心的滋養(yǎng)與呵護。健康的人,如同沐浴在陽光下的綠樹,枝葉繁茂,生機勃勃。而"不健康"與"亞健康"的狀態(tài),則如同遭受病蟲害侵襲的樹木,雖然表面看似無恙,但內部卻已遭受侵蝕,生命力逐漸減弱。

通過了解"健康"的真正含義,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健康理念,還能夠更加珍視和呵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讓我們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讓健康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健"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發(fā)音與"建"相同,含義相近。"建"是動詞,是會意字,從廴(yJn),有引出的意思;從聿,意為律?!墩f文》:"建,立朝律也。"后來引申為創(chuàng)造、設立。"建"的背后就是能力和能量,所以凡是用"建"加上其他偏旁組成的字,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比如"腱"是堅韌有力的筋,腱子肉就是繃緊發(fā)力的肌肉;"犍"是力大無窮的公牛;"鍵"是金屬制作的堅固有力的關轄,固定門或者車軸,等等。

"健"從人從建,含義是有力的?!对鲰崱罚?健,強有力也。"可以作形容詞,比如杜甫《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健卒十人。"魯迅《悼楊銓》:"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健"也可以作副詞,含義是有力地,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步如飛、健在、健壯、健美、健碩等。"碩"是塊頭大,"健"是有力量。

在使動用法中,"健"可以作動詞,含義是"使之健",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比如我們常說的健身、健體、健胃,等等。很多人胃腸蠕動呆滯緩慢,常常出現宿食不消、心下痞硬、口臭咽痛、噯腐吞酸的癥狀,使用消食化積的藥物,或者予以點穴針刺,能夠使胃腸得氣有力,生動活潑起來,所以叫做"健胃"。力源于氣,有力者源于有氣。元氣足則神明健,谷氣足則體健。"健"的反義詞應該是"痿"或"廢"吧,蔫頭耷腦、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一類的。

當然"健"還有擅長的意思,比如健談、健忘。這里就不是有力量的意思了。

"健"與"伉"同義,其發(fā)音與"抗"相近。《說文》有云:"健,伉也。"這里的"伉"字蘊含著匹敵、抗衡、亢奮與有力的意味。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提及子路性格粗獷,勇猛好斗,志向堅定且剛烈,這正是"伉直"之寫照。再看《漢書·宣帝紀》,"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與《宋史》中"選軍中伉健者千人"的描述,均展現了"伉健"即堅強有力的意境。

若要親身體驗"伉健"之感,不妨觀察戰(zhàn)馬出征前的咆哮、跳躍、刨蹄之姿,或是戰(zhàn)士沖鋒前的嗷嗷叫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熱血場面。而"伉健"顛倒為"健伉",歷史上也有此用法?!段浣浛傄酚涊d:"義軍之守邊,最為健伉,習知山川道路,每蠻寇至,不計遠近掩殺,官軍守險策應而已。"

至于現今所言之"健康",我猜測或許源自古代的"健伉"?;蛟S在歷史的傳承中,發(fā)音與字義都有所演變。"康"字在古漢語中,有五個方向道路都通暢的含義?!稜栄拧め寣m》云:"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古人以"康"命名五方通暢之地,象征生命活力與和諧。

如此,"健康"二字,或可理解為生命之力旺盛,身體與心靈在各方都保持通暢與和諧。這既是對身體狀態(tài)的贊美,也是對生活質量的追求。

人們口中的"康莊大道",象征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在這里,“康”這個詞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向導,指引著前行的方向,確保我們行走的每一步都穩(wěn)健而有力。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钡缆?,作為物質與能量的流動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各個方向的道路都暢通無阻時,我們便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得以與各類有價值的資源交流互動,最終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同樣適用。《漢書·宣帝紀》中提到:“上下和洽,海內康平?!边@句話描繪了一個官方與民間交流和諧、百姓間商貿繁榮的社會景象,這種交流渠道的豐富多樣使得人心得以平衡與滿足。

在《釋名》中,對“康”的解釋更為深入:“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并列并用之,言充盛也。”這里的“康”被賦予了昌盛與充盛的寓意,象征著國家與社會的繁榮與進步。而《謚法》中對“康”的描述則更加細膩:“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這些定義都展現了“康”在治國安民、促進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的身體想維持正常的運轉也是如此。中醫(yī)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見的血在脈管里流動,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也就是氣(炁),它在體內有蓄積、流動,這種流動是有規(guī)律的,有著各自的節(jié)奏、方向、時間。這種能量流動經過的路線稱之為"經絡",大路為"經",小徑為"絡"。人的先天之炁,由精化生,蓄積在丹田,流行運動在奇經八脈之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最終注于腦,營養(yǎng)神明。后天之氣起于中焦,由水谷化生,兼并呼吸之精氣,由肺而起,逐次按時行于十二正經,循環(huán)往復,并且散布于三百六十五個小的絡脈之中,覆蓋滲透全身。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有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贝搜匀梭w經絡系統(tǒng)之精妙,氣血流通之要義。若經脈阻塞,絡脈不暢,氣血運行便會受阻,輕則引發(fā)疼痛之感,重則導致麻痹之癥。久而久之,若不得治,便可能形成如割據一方之患,猶如受中央(心神)節(jié)制之自我膨脹,終成癌瘤之禍。

以任脈為例,若其上下交通,水火既濟,則稱之為“泰”,寓意陰陽和諧,生機盎然。然而,若任脈郁阻,上下隔絕,上熱下寒,便稱之為“痞”(否),象征著陰陽失調,生機受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祈愿“康泰”,這正是期盼人體經絡上下交通,五路旁達,氣血暢通無阻。而“康寧”則寓意經絡通暢,神魂得歸,心有所安。反之,“康”之反義詞——“塞”、“阻”、“絕”、“斷”,無不指向經絡不通之困境。因此,保持經絡暢通,對于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中國人對身體好,也就是健康的理念源于中醫(yī)的氣血理論,也就是說,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徒有氣而經絡不通,人會暴躁、疼痛,氣沖牛斗,血溢脈外,或出現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瘋狂也未可知。經絡通暢而無氣力者,就像缺乏營養(yǎng)的嬰兒一樣,難免夭折。心理、精神健康不但要有心氣、有動力,還要想得開、想得通。現在大多數神志病的患者,不是沒心氣,壓抑過度,喪失欲望,干什么都沒意思,包括活著,就是想不開,鉆牛角尖,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不是不健,就是不康。

想讓外國人明白中國的健康概念,恐怕難以找到相應的字詞達意,非得讓他們學習中醫(yī)理論不可了。

相關知識

從新氧、更美到美團醫(yī)美、阿里健康 醫(yī)美的千億市場流量之爭
談對健康的認識
談對健康的認識(總3頁).docx
談談你對健康的認識
中西醫(yī)對健康的不同認識
醫(yī)藥健康行業(yè)迎數字化轉型:為什么我們要重視?
醫(yī)學美容中心重磅升級——與你相約 一起赴美
談健康作文600字參考6篇
中醫(yī)養(yǎng)生飲食健康知識
從中醫(yī)角度談談頭發(fā)粗細及頭發(fā)與健康的關系

網址: 從健康談起,《字里藏醫(yī)》讓我們重新認識中醫(yī)之美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1384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