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康復訓練】你該知道的一些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

【康復訓練】你該知道的一些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20:35

在很多大的醫(yī)院,醫(yī)生都會在病人出院時給予康復指導手冊,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即方便了患者,又減輕了醫(yī)生的負擔。但是很多時候,枯燥的文字或是死板的數(shù)字,很容易讓一個外行的“病人”誤入歧途,適得其反!所以,有必要在這里簡單的介紹一下康復訓練的一些大的原則。方便患者朋友們自學。

中期(4周-12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骨科沈煒亮

一般來說,術后的四周內,由于疤痕粘連還未完全形成,應以"小重量,多次數(shù)"的訓練為主。甚至是"無重量的多次數(shù)",以活動和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為主要目標。

1.多組數(shù):

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鐘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fā)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2.長位移:

完成動作必須先將負荷放到最低體位,充分拉長肌肉,再推至最高體位。即完成肢體的全范圍動作。注意:存在疼痛時,完成無痛范圍內的半程運動以刺激肌肉。

3.慢速度:

完成動作是必須緩慢有控制(練習速度力量除外)。尤其在放下負荷時更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練習肌肉的離心收縮能力,以加強肌肉對關節(jié)和肢體的控制能力。

4. 組間放松:

每組動作完成后的組間休息時,都要將肢體伸展放松。以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幫助肌肉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加快肌肉的恢復,以便良好完成下一組動作。

中期(4周-12周):

這個階段是過渡階段,一般以循序漸進,逐步增大種類和活動范圍的原則進行。

1. 持續(xù)緊張:

肌力練習中,應在整個一個動作及一組練習中始終保持肌肉持續(xù)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肢體和意識松弛,且總是達到徹底力竭。這樣才能保證練習動作的正確、安全和有效。

2. 念動一致:

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jīng)支配的,肌力練習時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控制動作,感覺肌肉的收縮,注意力密度集中,才能動員更多肌纖維參與收縮,達到充分練習的作用。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方法:將手指輕輕的搭在訓練肌肉的表面,能更好的感覺到肌肉的收縮。

3. 充分休息:

一般情況下,訓練后營養(yǎng)充分和休息良好,機體恢復到90%需要18小時,完全恢復需要72小時。較小肌肉的恢復相對較快,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48小時就能完全恢復,較大的肌肉,如股四頭肌和背部肌肉則需要72小時才能恢復。肌肉沒有完全恢復就進行第二次訓練會造成過度疲勞及神經(jīng)和其它系統(tǒng)的損傷。因此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后需要休息48小時。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應有72小時。

4. 寧輕勿假:

為加快練習進程盲目增加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shù),是危險和無效的!肌力練習的效果不僅取決于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shù),更決定于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很小,甚至再次造成損傷。因此必須保證動作正確,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后者屬于“作弊”行為,很容易受到“懲罰”——再次受傷!

晚期(12周以后):

一般經(jīng)過這個階段的訓練,能夠顯著的增強肌肉的力量,能在術后6月-12月恢復運動,甚至重返賽場。

1.大重量、低次數(shù):

這是增加肌肉力量的一個基本原則!

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xù)做的最高重復次數(shù)。

發(fā)展力量和速度: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

力量速度提高:(耐力增長不明顯)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

力量、速度、耐力:(肌纖維增粗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

耐力:(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30RM的負荷訓練。

2.高密度:

“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鐘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一般組間休息時間為30秒-90秒)。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shù)”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

3. 頂峰收縮:

正確的肌力練習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tài),做靜力性練習,然后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一般為保持2-5秒,以充分刺激肌肉。幾組以后,你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泵感”!

4. 大肌群優(yōu)先:

肌力練習不能只注意傷病肢體的局部,而應同時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因為練習的交叉作用,以及整體練習可提高肌體的代謝率,在保持整體的身體素質的同時,同樣可促進患側肢體肌力的加強。建議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等。

總結:

增大肌肉體積和力量的原則:大重量、低次數(shù)、多組數(shù)、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xù)緊張、組間放松、多練大肌群、訓練后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注意:

1,以上原則僅為基本原則,不同的術后康復鍛煉有其注意點和關鍵點,需要以各個病種的康復訓練為主。

2,病人的恢復情況,出現(xiàn)的不適情況以及醫(yī)生在術中的所見,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所以還是需要到主刀醫(yī)生那里定期隨訪或咨詢,以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康復,加快康復的進程!

3,早期的部分訓練原則仍然適用于晚期,除非是那些明顯重復的,以最近的原則為準,如訓練的力量等。

二次整理者:沈煒亮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骨科;

浙江大學骨科研究所;

浙江大學李達三·葉耀珍再生醫(yī)學發(fā)展基金;

浙江省組織工程與再生醫(yī)學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骨科醫(yī)師分會再生醫(yī)學工作組;

本人專業(yè)診治范圍:
1,肌腱病&肌腱/韌帶損傷:肘-網(wǎng)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損傷;膝-彈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韌帶損傷;踝-跟腱炎,跟腱斷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
2,再生醫(yī)學技術治療運動系統(tǒng)疑難雜癥,包括:軟骨/半月板/肌腱/韌帶的修復、重建和再生;
門診類型:肌腱病專科門診!

致謝:感謝葛杰和呂錚醫(yī)師的分享!

相關知識

腦癱家庭康復訓練的基本原則
力量訓練的基本方法
康復訓練有哪些項目?你知道嗎
力量訓練基礎:肌肉建設的正確方法
形體訓練的基本知識
為什么你應該做重量訓練?
腰突患者康復訓練的黃金法則
健身入門:基礎力量訓練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通用12篇)
神經(jīng)康復的基本原則

網(wǎng)址: 【康復訓練】你該知道的一些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649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