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健康管理專家共識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健康管理專家共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6月08日 17:17

概況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與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相關的復雜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并常伴有多種共患病。其核心特征包括在社會互動和交流能力上的顯著不足,以及表現出限制性、重復性的刻板行為和狹窄的興趣范圍。近年來,AS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ASD的患病率從2016年的1.85%(1/54)上升到2018年的2.3%(1/44),并在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2.76%(1/36)。在我國,2020年的一項多中心研究分析顯示,2017-2020年中國6~12歲兒童ASD的患病率為7/1000,與2017年前的26.50/10000相比,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ASD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且缺乏特效治療藥物。康復治療主要以教育干預和行為矯正為核心,藥物治療作為輔助手段。ASD是一種治療成本高昂的慢性疾病,但其治療效果往往較為有限。在國內的ASD診療領域,目前普遍更注重對核心癥狀的訓練,而在兒童健康狀況管理方面相對欠缺。尤其是幼兒期ASD兒童的健康狀況對其預后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ASD兒童開展系統(tǒng)的健康管理顯得尤為必要。這包括定期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喂養(yǎng)、胃腸道功能、睡眠、運動、免疫情況、生活及社會能力進行評估,同時對家長的康復訓練技能、心理健康和家庭功能進行支持。在此基礎上,結合康復教育訓練,制定針對性、個性化且與發(fā)育水平相適應的健康管理策略和家庭支持方案,為醫(yī)療、教育、康復人員及家長提供支持,以幫助ASD兒童發(fā)揮最大潛能?;谖覈骷夅t(yī)療及保健機構在ASD兒童診療、康復訓練與隨訪方面的實踐經驗,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孤獨癥防治專委會組織了來自發(fā)育兒科、兒童保健、兒童康復、兒童心理、特殊教育、公共衛(wèi)生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識,旨在為從事ASD診療與康復訓練的醫(yī)師、康復技師、教師及家長提供參考。

ASD兒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與實施主體

健康管理對ASD兒童的重要性提升相關從業(yè)人員及家庭對健康管理的重視程度;引導各級醫(yī)療與保健機構的醫(yī)護人員及教育工作者,對ASD兒童開展早期、系統(tǒng)且規(guī)范的健康管理。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確保兒童在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達到最佳狀態(tài),充分挖掘其潛能,改善短期和長期的發(fā)育結果。同時,以家庭為中心,為家長提供支持和培訓,增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育兒能力。

健康管理的實施主體應秉持多學科團隊(MDT)協作的理念,由發(fā)育行為兒科醫(yī)生、普通兒科醫(yī)生、兒童保健醫(yī)生、營養(yǎng)師、心理學家、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特殊教育教師和康復師等專業(yè)人員組成。他們憑借各自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共同對ASD兒童進行健康管理,實現全方位、全病程的監(jiān)測,以達成最佳的健康管理效果。對于已確診或疑似ASD的兒童,MDT團隊成員將對其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喂養(yǎng)、睡眠、胃腸功能、免疫、語言、認知、情緒、行為、生活能力以及家長的訓練技能、心理健康和家庭功能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并開展生理生化、影像學和基因等相關檢查,最終共同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ASD兒童的常見健康問題

體格發(fā)育與營養(yǎng)問題

1 . 體格發(fā)育問題

研究顯示,ASD兒童的體格發(fā)育存在顯著的兩極分化現象,表現為生長遲緩、消瘦或肥胖。在ASD兒童群體中,生長偏離的情況較為常見,包括肥胖和消瘦兩種類型。超重的發(fā)病率為14.8%,而肥胖的發(fā)病率為23.3%。隨著年齡的增長,ASD兒童發(fā)生超重和肥胖的風險顯著增加。

2. 飲食行為及喂養(yǎng)問題

ASD兒童在飲食行為和進食方面表現出較多問題,許多兒童還伴有口腔感覺運動障礙。據估計,46%~89%的ASD兒童存在較為嚴重的喂養(yǎng)問題。他們對食物的觸覺(如軟、膠狀、脆、硬)、氣味、視覺(如形狀、顏色)以及溫度表現出高度或低度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可能導致兒童對食物的質地和味道有強烈的一致性要求,表現為極度挑食、異食癖以及擾亂進餐行為,其發(fā)生率高于正常發(fā)育兒童。

3. 營養(yǎng)成分問題

ASD兒童常常出現營養(yǎng)成分問題,許多兒童的外周血中營養(yǎng)素水平異常。例如,血紅蛋白、血清鐵、鈣、磷、葉酸等水平異常。此外,維生素A和D在ASD兒童中存在較嚴重的缺乏情況。ASD兒童的全身、腰椎、髖關節(jié)和股骨頸的骨密度(BMD)較正常發(fā)育兒童低,骨礦物質含量、微結構和力量方面存在缺陷,全身骨礦物質含量降低13%。

過敏、免疫與胃腸道相關問題

1. 過敏問題根據Wang等人的Meta分析,ASD兒童發(fā)生食物過敏(food allergy,FA)的風險較高,同時,食物過敏的兒童也存在發(fā)展為ASD的風險。

2. 胃腸道問題ASD兒童常伴有胃腸道問題,如腸漏、炎癥、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胃食管反流、便秘和腹瀉等。與同齡兒童相比,ASD兒童出現胃腸道問題的可能性是其4倍,便秘和腹瀉的風險是同齡人的3倍多,腹痛的風險是同齡人的2倍。此外,ASD兒童的腸道微生態(tài)失調較為常見,表現為腸道中有益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的失衡,腸道真菌菌群也參與了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改變。

3. 免疫問題大量研究顯示,ASD兒童可能存在免疫系統(tǒng)異常,表現為系統(tǒng)性炎癥,這種炎癥涉及大腦、腸道等多個身體系統(tǒng)。

睡眠、運動與自主神經功能相關問題1. 睡眠問題

研究顯示,44%至83%的ASD兒童存在睡眠障礙,并且這些問題往往持續(xù)存在。幾乎一半的ASD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依然面臨睡眠障礙。

2. 運動問題

大約50%至80%的ASD兒童及高危兒童表現出顯著的運動技能問題,具體表現為運動發(fā)展滯后、運動學習困難以及運動技巧的缺失。這些運動落后現象在早期就可能顯現,且運動功能受損與社交障礙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3. 自主神經功能問題Rui等人對近20年來ASD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研究進行了綜述。根據自主神經指標、神經影像學模式和神經激素變化,孤獨癥精神運動障礙可分為五種不同的亞型,包括伴有焦慮特征的ASD、具有攻擊性特征的ASD、伴有限制性重復行為和運動障礙的ASD、伴有癲癇發(fā)作的ASD以及伴有緊張癥的ASD。

ASD兒童健康管理的常用評估方法

ASD兒童健康管理常用評估方法

1. 體格生長、營養(yǎng)、喂養(yǎng)、胃腸道、過敏、睡眠等方面的評估

1.1 體格發(fā)育監(jiān)測與營養(yǎng)狀況評估

通過測量體重、身高、頭圍等指標,結合生長曲線、指數法(如身高體重指數、體質指數BMI等)、膳食分析以及人體成分分析儀等工具,對ASD兒童的生長速率、體格發(fā)育和營養(yǎng)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

1.2 喂養(yǎng)及胃腸道功能評估

喂養(yǎng)評估涵蓋半結構化面談和標準化問卷等多種方式。常用的喂養(yǎng)評估問卷包括:嬰幼兒喂養(yǎng)困難評分量表(The Montreal Children Hospital Feeding Scale,MCH-FS)中文版、兒童飲食行為量表(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CEBQ)、兒童飲食行為清單(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Inventory,CEBI)、兒童喂養(yǎng)問卷(Child Feeding Questionnaire,CFQ)、照護者喂養(yǎng)方式問卷(Caregiver's Feeding Styles Questionnaire,CFSQ)、父母對兒童喂養(yǎng)控制問卷(Parental control over child feeding,PCOCF)、學齡前兒童喂養(yǎng)問卷(Preschooler Feeding Questionnaire,PFQ)等。胃腸道癥狀的評估方法包括標準化營養(yǎng)評估(如食物攝入分析、人體測量、實驗室檢測等)、胃腸功能的全面評估(如飲食史、腸道功能史、相關家族史、腹部體格檢查、胃腸電圖分析等)以及對食物的詳細檢查(包括水果、蔬菜、肉類、豆制品、乳制品和谷物等)。結合臨床癥狀(如便秘、腹瀉及交替出現等),在排除胃腸道結構異常和各種腸道感染問題后,可根據羅馬II標準(Questionnaire on Pediatric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Rome II,QPGS-II診斷標準)來診斷兒童是否存在功能性胃腸病。

1.3 過敏問題評估

當主要家族成員患有過敏性疾病時,應將ASD兒童視為過敏性疾病的高危對象進行管理。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表現通常缺乏特異性,尤其是食物過敏,可能涉及多個器官系統(tǒng)的過敏癥狀。因此,在詢問癥狀的發(fā)生時間、誘因、頻率、持續(xù)時間、既往治療效果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應高度懷疑過敏的可能性。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方法眾多,不同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對象和疾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EOS)的增高可輔助診斷過敏性疾病,過敏兒童的外周血EOS通常>0.5×10^9/L。血清特異性IgE(sIgE)測定可用于篩查I型超敏反應,其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皮膚點刺試驗是篩查食入和吸入過敏原誘發(fā)IgE介導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的常用方法。口服激發(fā)試驗陽性是確診食物過敏的關鍵依據。

1.4 睡眠評估

對所有ASD兒童進行睡眠問題篩查,并建議家長記錄睡眠日記。對于年齡小于3歲的ASD兒童,推薦使用睡眠障礙綜合指數量表;4~10歲的ASD兒童可使用兒童睡眠習慣問卷;6~14歲的ASD兒童則適用兒童睡眠障礙量表。體動睡眠記錄儀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評估工具,可佩戴于手腕或腰部,用于記錄ASD兒童的體動情況,收集的數據可上傳至電腦進行分析,以評估睡眠狀況。在必要時,可進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若存在阻塞性睡眠問題(如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等),建議轉診至耳鼻喉科。

2. 發(fā)育水平及智力評估工具

丹佛發(fā)育篩查量表(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格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ale,GDDS)、0~6歲兒童心理發(fā)育量表(兒心量表)、年齡與發(fā)育進程問卷(中文版)(Ages & Stages,ASQ-E2)等工具可用于評估ASD兒童的發(fā)育水平。根據兒童的年齡、語言能力和配合程度,可以選擇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Sign Significate Relations,S-S法)、韋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瑞文推理測驗(Raven Progressive Matrices,RPM)等,對ASD兒童的語言和智力水平進行評估。此外,《孤獨癥兒童心理教育評核》第三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3rd Edition,PEP-3)、語言行為里程碑評估與安置程序(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ssessment and Placement Program,VB-MAPP)、基本語言學習技能評估(Assessment of Bas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Skills,ABLLS)等工具可用于為ASD兒童制定教育訓練計劃。

3. 運動能力評估工具

常用的運動能力評估工具包括: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格里菲斯發(fā)育評估量表(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GMDS)、皮博迪運動發(fā)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以及針對3~6歲兒童的基本運動能力評估等。

4. 行為與癥狀評估工具4.1 常用篩查量表

常用的篩查工具包括:克氏孤獨癥行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S)、孤獨癥行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改良嬰幼兒孤獨癥篩查量表(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M-CHAT)、孤獨癥譜系障礙篩查問卷(Autism Spectrum Screening Questionnaire,ASSQ)、阿斯伯格綜合征篩查量表(Asperger Syndrome,AS)等。

4.2 診斷量表

用于診斷的量表包括: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1th Edition,ICD-11)、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孤獨癥診斷觀察量表第二版(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Second Edition,ADOS-2)等。

5. 情緒、氣質與社會性評估工具

常用的評估工具包括:中國城市幼兒情緒及社會評估量表(Chinese Infant Toddler Social Emotional Assessment,ITSEA)、幼兒人格發(fā)展趨向評定量表(Personality Tendency Scale for Children,PTSC)、兒童焦慮情緒障礙篩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中國1~3歲幼兒氣質評估量表(Chinese Toddler Temperament Scale,CTTS)、中國學齡前3~7歲兒童氣質評估量表(Chinese Preschoolers Temperament Scale,CPTS)、中國8~12歲學齡兒童氣質問卷(Chinese School Child Temperament Scale,CSTS)等。

6. 生活能力與社會適應性評估工具常用的評估工具包括:嬰兒-初中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Infant-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 Living Ability Scale,S-M)、適應性行為評估系統(tǒng)(第三版)(Adaptive Behavior Assessment System-3rd Edition,ABAS-3)、兒童適應性行為評定量表(Children's Adaptive Behavior Rating Scale,CABR)、社交反應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等。

ASD兒童的特殊檢查方法在完成詳細的病史采集、全面的發(fā)育評估和體格檢查后,可根據臨床診斷的需要,選擇性地進行一些特殊檢查。

1. 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常規(guī)、血生化檢查、微量元素檢測、維生素A和D水平測定、葉酸水平檢測、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甲狀腺功能檢測、染色體核型分析以及基因突變檢測等。

2. 腦功能檢查

包括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測、視頻腦電圖、定量腦電圖分析以及磁共振腦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

3. 腦影像檢查包括頭顱MRI和CT掃描,以及超聲影像檢查等。

ASD兒童健康管理的內容及指導

所有ASD篩查呈陽性的兒童都應依據國家《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規(guī)范》,納入三級管理網絡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對于確診的ASD兒童,健康管理的核心內容涵蓋對其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喂養(yǎng)與膳食分析、胃腸道功能、睡眠、運動、免疫、生活能力以及家庭功能等多方面的定期評估、檢查、指導和支持。健康管理評估的頻率可參考《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規(guī)范》中干預效果評定的周期,建議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健康管理的原則是:在正常兒童健康管理的框架內,采用行為矯正、家長培訓、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多學科診療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模式。

行為矯正

1. 應用行為分析法(ABA)

針對ASD兒童的特殊需求,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通過強化、懲罰、消退、逐步暴露和塑造等基本原理,對兒童的營養(yǎng)喂養(yǎng)、進食行為、睡眠、運動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問題進行矯正,同時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在必要時,可結合多學科團隊進行協同診療。

2. 自然發(fā)展行為干預(NDBI)

近年來,自然發(fā)展行為干預(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NDBI)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其實證研究不斷拓展。目前,我國正在推動NDBI的本土化研究與實踐。具體方法包括關鍵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PRT)、早期丹佛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ESDM)、聯合注意假想游戲社交參與調節(jié)(Joint Attention, Symbolic Play, Engagement and Regulation,JASPER)、知情解意(Social Communication, Emotional Regulation, Transactional Support, SCERTS)、自然情境教學(Naturalistic Intervention, NI)、交互模仿訓練(Reciprocal Imitation Training,RIT)、教導父母成為社交教練(Improving Parents As Communication Teachers, ImPACT)以及照顧者技能培訓(WHO Caregiver Skill Training,WHO-CST)等。這些方法雖然在目標領域和有效性上各有側重,但都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

家長培訓

1. 養(yǎng)育照護指導

在ASD兒童的健康管理中,需要將兒童早期發(fā)展養(yǎng)育照護(nurturing care,NC)的理念融入家庭干預,以促進ASD兒童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全方位關愛。NC框架著重強調五大核心要素:良好健康、合理營養(yǎng)、安全保障、早期學習以及回應性照護。

2. 家長康復技能培訓

醫(yī)生負責對ASD兒童進行全面診斷,涵蓋核心癥狀及共患病,并為養(yǎng)育者提供關于兒童喂養(yǎng)、生長發(fā)育、睡眠、情緒和行為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治療師則對兒童的認知、理解、表達、精細運動、粗大運動、模仿、社交游戲和情緒行為等八大領域進行初步評估,并結合家庭帶養(yǎng)情況,綜合分析后進行分級并提出課程建議。家長全程參與學習,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理論指導下實施以兒童為中心的回應性照護干預技術。這不僅能緩解父母和家庭的社會壓力,還能增強家長的自我效能感。

3. 家長身心健康建議ASD兒童的家長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注重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攝入,保持適量的運動鍛煉,學會識別疲勞和不良情緒,并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支持。

ASD健康管理技術的前沿研

1. 物理及相關器械治療1.1 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

當前研究指出,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例如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經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在治療ASD方面展現出潛力。此外,有研究報道,ASD患者若同時患有癲癇,在接受迷走神經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療后,其情緒問題、社交能力、語言和認知功能障礙等核心癥狀均有所改善。

1.2 口腔運動干預

ASD兒童的口腔運動干預涉及對舌、唇、軟腭、頜、喉或呼吸肌的練習和活動,旨在改善進食和吞咽時的力量、張力、運動范圍或協調性,包括傳統(tǒng)的主動或被動肌肉練習、拉伸以及對相關結構的感覺刺激。

1.3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近年來,研究表明針刺、經絡、推拿等傳統(tǒng)中醫(yī)方法能夠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腸道功能,從而有效改善ASD兒童的情感、睡眠、認知和社交功能,臨床效果顯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

1.4 機器人輔助干預

機器人輔助ASD兒童進行康復訓練。近期的研究表明,社交機器人干預為ASD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機器人的互動可以顯著提升ASD兒童的情緒識別、模仿行為、聯合注意以及對話輪轉等能力,但其療效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2. 藥物及其他輔助治療

2.1 特殊飲食

最新研究顯示,營養(yǎng)因素在孤獨癥的發(fā)病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無麩質無酪蛋白飲食(gluten free casein free diet, GFCF)、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KD)、特定碳水化合物飲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 SCD)、多不飽和脂肪酸飲食(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以及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飲食方法,被視為ASD的潛在飲食干預措施,受到廣泛關注。

2.2 營養(yǎng)素補充

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補充維生素D、A、E以及微量元素鋅、鐵等營養(yǎng)素,有助于改善ASD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核心癥狀和行為問題。

2.3 益生菌治療

多種益生菌已被用于ASD兒童的治療。例如,羅伊氏乳桿菌LR99通過迷走神經系統(tǒng)和催產素及多巴胺能神經元,改善兒童的社會交往和胃腸道癥狀;動物雙歧乳亞種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此外,嬰兒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也常用于改善胃腸道癥狀。

2.4 過敏治療

Teitelbaum等應用Nambudripad過敏反應消除技術(NAET)對伴有過敏癥狀的ASD兒童進行治療,效果顯著。此外,植物黃酮被認為在過敏治療中具有潛力。對于曾發(fā)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兒童,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和醫(yī)療救助卡片是重要的急救措施。

2.5 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專門用于治療ASD兒童失眠的藥物。國內外指南建議,在其他療法(如家長教育、行為干預、補充替代療法等)無效的情況下,可使用褪黑素等藥物促進睡眠,但其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確。利培酮作為一種多巴胺和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通過增加大腦前額葉皮質的多巴胺含量來改善睡眠癥狀。布美他尼是美國FDA批準的一種髓袢利尿劑,研究表明低劑量口服布美他尼對中重度ASD兒童可能有效,有望成為治療ASD的候選藥物。

2.6 免疫治療

ASD兒童的免疫學病因仍在探索中,靶向治療面臨挑戰(zhàn)。具有神經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抗抑郁藥和抗精神病藥物被廣泛使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是美國FDA唯一批準用于治療ASD的藥物,它們能夠改變T細胞分化、降低小膠質細胞激活并改善細胞因子水平。盡管如此,大量研究表明ASD患者存在免疫異常和系統(tǒng)性炎癥,涉及大腦和腸道。免疫療法(如免疫增強劑、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jié)劑)在改善癥狀方面顯示出一定效果。由于葉酸受體抗體(folate receptor alpha antibody, FRα)在ASD兒童中較為常見,亞葉酸鈣治療可顯著改善語言溝通、社交、注意力和刻板行為。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可對ASD兒童進行FRα檢測。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干細胞療法研究不斷增加,因其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神經保護作用,有望成為ASD的潛在生物治療手段。

2.7 糞菌移植

研究表明,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不僅能顯著改善ASD樣行為和胃腸道癥狀,還能使ASD兒童的腸道菌群和代謝向有利方向轉變。

總體而言,ASD兒童通常伴隨多種健康問題,這些問題與核心癥狀相互交織,不僅影響早期診斷,還可能削弱綜合干預的效果,進而影響預后。因此,必須對ASD兒童的健康問題進行規(guī)范化的系統(tǒng)管理,并建立多學科協作與轉診機制。在診療和綜合干預過程中,重視并配合健康管理,是實現ASD兒童最大潛能發(fā)揮的關鍵。

在當前的醫(yī)療與保健領域,對ASD及其他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的認識正在發(fā)生轉變。人們開始承認人類大腦存在不同的神經模式或神經多樣性。一些康復治療師和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士正在推動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心理治療框架,以適應神經多樣性個體的需求。

未來展望

作為國內首部專注于ASD兒童健康管理的專家共識,本文件為醫(yī)療保健機構、孤獨癥專業(yè)人士以及家長提供了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建議,有助于推動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提升ASD兒童的健康狀況,并減輕家庭及社會的疾病負擔。然而,共識在制定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部分最新診療技術的實際可及性尚未明確。在未來推廣共識的過程中,專家小組將不斷積累經驗、進行反思,并持續(xù)關注國內外ASD兒童診療領域的最新進展,以便及時更新專家共識,確保ASD兒童健康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得以落實。

【作者】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孤獨癥防治專委會,湖北省特殊兒童康復協會

【執(zhí)筆人】劉興蓮、周愛琴、徐海青(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來源: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孤獨癥防治專委會,湖北省特殊兒童康復協會.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健康管理專家共識[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25, 33(1): 1-7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健康管理專家共識
四川省婦女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孤獨癥兒童家庭康復新助力:WHO
六一兒童節(jié),北京衛(wèi)健委發(fā)布:0-6歲兒童孤獨癥核心知識十條
貴陽兒童自閉癥孤獨癥康復機構
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訓練概述
關愛孤獨癥兒童口腔健康倡議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婦幼健康中心專家來陜調研兒童孤獨癥篩查工作
孤獨癥兒童:教育和行為訓練是康復關鍵
江西啟動孤獨癥兒童關愛服務公益行動 提供系統(tǒng)化康復服務
兒童發(fā)展障礙康復行業(yè)藍皮書

網址: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健康管理專家共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832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