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肥胖癥人群“生活方式”要轉變!兩大減肥反彈因素、三大干預目標值得關注!

肥胖癥人群“生活方式”要轉變!兩大減肥反彈因素、三大干預目標值得關注!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11:37

肥胖癥人群“生活方式”要轉變!兩大減肥反彈因素、三大干預目標值得關注!

2024-01-26 醫(yī)學新視點 醫(yī)學新視點 發(fā)表于上海

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fā)表的一篇重磅綜述指出,所有肥胖癥患者應接受生活方式干預(如每天減少500千卡的攝入、每周散步150分鐘)作為體重管理的基礎干預策略。

肥胖癥是21世紀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能夠顯著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心腦血管疾?。òü跔顒用}疾病、心衰和卒中)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近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fā)表的一篇重磅綜述指出,所有肥胖癥患者應接受生活方式干預(如每天減少500千卡的攝入、每周散步150分鐘)作為體重管理的基礎干預策略。

圖片

截圖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指南推薦的生活方式干預策略

目前指南建議肥胖癥患者(體重指數[BMI] ≥ 30 kg/m2)的生活方式干預應至少持續(xù)6個月的時間以實現體重減輕的目的,并可延長至1年或以上從而對體重進行維持。在生活方式干預中,共包括三大干預目標:

飲食目標應為每天攝入1200~1500千卡(女性)或1500~1800千卡(男性),且富含適量的主要營養(yǎng)素;

運動目標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身體活動(如每周五次、每次30分鐘的散步);

行為改變目標應包括:設立目標、提高自控能力、每日監(jiān)測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狀況、每周記錄體重。

體重反彈有這兩大因素

既往多項試驗評估了生活方式干預(包括營養(yǎng)學、運動生理學以及心理學干預)對超重或肥胖癥人群體重的影響。盡管這些試驗入組的受試者特征不同、所采用的干預措施也不完全相同。但這些試驗的分析結果均證實,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生活方式干預可顯著更大幅度地減輕受試者的體重。

不過,部分試驗較長時間的隨訪分析結果顯示,生活方式干預帶來的減重效果在第1年內最為顯著,而1年之后受試者傾向于發(fā)生體重反彈。綜述指出,這一方面是由于受試者對長期生活方式干預依從性的下降;另外一方面是由于體重減輕后人體出現代謝適應(如抑制食欲的激素水平下降、促進食欲的激素水平上升)。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受試者盡管身體能量需求不高,但饑餓感卻很高(因此最終攝入的熱量高于實際所需要的熱量),從而形成體重反彈。

生活方式干預有這5大好處

綜述強調,所有肥胖癥患者應接受生活方式干預(如每天減少500千卡的攝入、每周散步150分鐘)作為體重管理的基礎干預策略。

Look AHEAD試驗旨在評估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每天攝入1200~1800千卡;每周進行≥175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受試者(伴有超重或肥胖癥)的長期心血管結局。中位隨訪9.6年的分析結果顯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未能改善總體人群的心血管結局。不過,Look AHEAD試驗隨訪1年后的數據顯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受試者的體重下降平均百分比為8.6%,而對照組為0.7%。此外,盡管第一年后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受試者出現體重反彈,兩組受試者體重減輕的差異縮小,但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差異仍然顯著。

整體而言,盡管研究人員未發(fā)現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受試者心血管結局的顯著改善,但該組患者血糖和血脂控制水平改善更明顯、血壓下降幅度更大、身體活動能力更高、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更低。

僅有2.9%的肥胖癥患者接受了適當的藥物治療

由于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有時可能并不足以幫助實現減重體目標,因此部分肥胖癥人群可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如GLP-1受體激動劑)以獲得額外和持續(xù)的體重減輕。此外,難治性或復雜性肥胖癥患者還可以考慮接受減肥手術。

綜述強調,臨床上僅有極少部分肥胖癥患者(2.9%)接受了適當的藥物治療??紤]到肥胖癥往往和心血管疾病共存,因此臨床上心血管疾病領域的專家有必要提高對肥胖癥患者體重管理的關注。

小 結

肥胖癥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心衰(尤其是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卒中、心律失常和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和進展中起到致病作用。總體而言,盡管生活方式干預能否帶來長期心血管獲益尚存在爭議,但該干預措施是安全的,且可以改善多種心臟代謝風險因素和肥胖癥相關合并癥、減少住院可能性,并提高肥胖癥人群的生活質量。

參考資料

[1] Muhammad Shariq Usman, Melanie Davies, Michael E Hall, Subodh Verma, Stefan D Anker, Julio Rosenstock, Javed Butler,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novel weight loss therap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4, Issue 48, 21 December 2023, Pages 5036–5048,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d664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內容來源注明為“梅斯醫(yī)學”或“MedSci原創(chuàng)”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梅斯醫(yī)學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為“梅斯醫(yī)學”。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或“梅斯號”自媒體發(fā)布的文章,僅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僅負責審核內容合規(guī),其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負責內容的準確性和版權。如果存在侵權、或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在此留言

相關知識

《柳葉刀》:全球近9億人都肥胖!關注4類減肥方式,5大核心體重管理要點
減肥總反彈?原因在大腦!Nature子刊:人群試驗顯示,肥胖能改變大腦神經元,且不可逆!
反彈才是大多數減肥故事的最終歸宿
“一胖生百病”中國式肥胖有兩大特點,減肥記住三原則
減肥免不了反彈?原因找到了:肥胖記憶竟然寫進了細胞里
減肥后為什么總是反彈?原因竟然在這里!
減肥反彈十大原因
為什么減肥以后總反彈?減肥反彈的10大原因,到底應該怎么減肥?
青少年肥胖的飲食干預方案
肥胖癥的心理因素.pptx

網址: 肥胖癥人群“生活方式”要轉變!兩大減肥反彈因素、三大干預目標值得關注!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2372.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