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真的有「好脂肪」嗎?|ADA 2024

真的有「好脂肪」嗎?|ADA 2024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07月02日 14:22

2024 年 6 月 21~24 日,第 84 屆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ADA 2024)在美國奧蘭多隆重召開,群賢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對糖尿病領域研究熱點進行火熱探討。來自洛克菲勒大學分子代謝實驗室的 Paul Cohen 博士以「真的有好脂肪嗎?」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報告,丁香園摘其精要,以饗讀者。

一、棕色脂肪之謎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等疾病發(fā)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升高密切相關。

全世界受其影響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目前,研究人員對其潛在機制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Paul Cohen 博士研究團隊期望解決這一核心問題,肥胖究竟是如何導致這些共病的?脂肪是問題的根源還是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抓手?

白色脂肪是最常見的脂肪類型,在機體攝入能量過多時膨脹,將其用脂滴的形式儲存,可使機體肥胖。而哺乳動物還擁有另一種脂肪,稱為棕色脂肪,他們不僅僅是棕色的,同時含有大量線粒體,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棕色脂肪只與小型哺乳動物和新生兒有關,用以抵御威脅生命的體溫過低,隨機體生長逐漸退化,成年后,棕色脂肪與人再無關聯(lián)。

但是,2009 年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這些研究表明,成年人也擁有棕色脂肪,不僅可以通過冷暴露進行激活,而且還能通過 PET/CT 觀測,主要存在于頸部、肩膀和胸部等部位。

隨后大量相關研究涌現(xiàn),Paul Cohen 博士總結道,過去 10~15 年的相關研究主要有 2 種類型,一類是回顧性研究,通常納入幾百人,通過一些系列掃描儀器將棕色脂肪和不同參數(shù)聯(lián)系起來,另一類是小型前瞻性研究,受試者接受寒冷刺激或其他刺激,以評估棕色脂肪的活動,了解某些參數(shù)??偟膩碚f,這些研究表明棕色脂肪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并降低血糖。

盡管如此,棕色脂肪在人體中的確切作用及重要性仍然存在爭議,Paul Cohen 博士團隊提出了一個研究方向——棕色脂肪能夠預防人類肥胖相關的并發(fā)癥嗎?

二、10年收集超 5 萬名患者 13 萬次掃描結果,只為探索棕色脂肪對人體的影響

有了目標,Paul Cohen 博士團隊潛心研究 10 年,回顧性地收集了 52,487 名患者的 134,529 例 18F-FDG PET/CT 掃描,根據(jù)是否存在棕色脂肪及其狀態(tài)進行分類,結合患者既往健康記錄和診斷信息綜合分析。

結果發(fā)現(xiàn),棕色脂肪的確與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關(圖 1),擁有棕色脂肪的人群較沒有棕色脂肪的人群,2 型糖尿?。?.6% vs 9.5%,P < 0.0001)、血脂異常(18.9% vs 22.2%,P < 0.0001)患病率顯著降低;在心血管相關疾病方面也發(fā)現(xiàn)類似結果,房顫(2.8% vs 3.6%,P = 0.0050)、冠狀動脈疾病(CAD)(3.1% vs 4.9%,P < 0.0001)、心血管疾?。–VD)(2.1% vs 2.8%,P = 0.0088)、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0% vs 2.0%,P < 0.0001)和高血壓(26.7% vs 30.7%,P < 0.0001)。

圖1 棕色脂肪與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影響與肥胖無關,因此,Paul Cohen 博士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棕色脂肪可以預防肥胖相關并發(fā)癥。

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隨后,Paul Cohen 博士產生了新的想法:

1.棕色脂肪與更健康的白色脂肪分布有關嗎?

2.棕色脂肪的廣泛作用是由內分泌因子的分泌介導的嗎?

3.棕色脂肪的調控機制是怎樣的?數(shù)量和活性是否存在遺傳因素?

三、進一步研究,情況如何?

大家都知道,脂肪儲存部位比 BMI 數(shù)值本身更為重要,脂肪儲存在內臟器官、腰部的人比儲存在皮下、臀部的人更容易罹患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同樣更高。

因此,Paul Cohen 博士回過頭去查看此前的研究隊列資料,結果發(fā)現(xiàn),如他所料,棕色脂肪與更健康的白色脂肪分布有關,即棕色脂肪與較少的內臟脂肪組織和較高的皮下脂肪組織有關,從而減少了中心性肥胖。

但該項研究并未能解釋所有問題,Paul Cohen 博士認為,內分泌方面肯定有更多因素參與了調控。目前研究仍然正在進行。一方面,Paul Cohen 博士使用可以選擇細胞類型標記蛋白質的技術,隨后刺激小鼠,再在血液中尋找可能來自棕色脂肪或特定生理環(huán)境的蛋白質。另一方面,在人體進行急性低溫暴露的研究,隨后進行深度血漿分析,以尋找棕色脂肪的代謝途徑。

此外,Paul Cohen 博士的一項研究支持了棕色脂肪受基因調控的觀點,在兩個年齡和其他參數(shù)相近的人類中,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棕色脂肪。同時,Paul Cohen 博士團隊在研究棕色脂肪含量異常高的人群以及極度瘦弱/極度肥胖人群,觀察他們的遺傳信息中是否有特殊的變異。如果尋找到相應突變,Paul Cohen 博士計劃先行在細胞中測試,隨后進行動物模型實驗,期望能夠通過棕色脂肪途徑發(fā)現(xiàn)預防肥胖相關疾病的新的治療靶點。

毫無疑問,目前的研究均支持棕色脂肪是一類「好脂肪」,而 Paul Cohen 博士團隊在棕色脂肪的研究之路上也越走越遠,期待他們在未來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嶄新的發(fā)現(xiàn)。

丁香園內分泌時間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彭永德教授、李娜博士,對研究內容進行點評。

點評專家

點評內容

肥胖是導致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肥胖與脂肪之間關系密切,人體中最常見的脂肪類型是白色脂肪,在體內分布廣泛,主要參與儲存能量、維持體溫和能量代謝。此外,人體中還存在能夠產熱的棕色和米色脂肪。

成人中存在棕色脂肪是在 2009 年發(fā)現(xiàn)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嬰幼兒和小型哺乳動物體內。然而,隨著醫(yī)學成像技術的進步,特別是 PET/CT 的應用,科學家們得以在成人中檢測到棕色脂肪的存在。

在小鼠模型中,棕色脂肪組織能顯著改善葡萄糖和脂質穩(wěn)態(tài),一些小樣本的人群研究也表明棕色脂肪組織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并降低血糖,但其對人類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程度尚不清楚。

Paul Cohen 博士團隊通過回顧性地對來自 52,487 名患者的 134,529 例 18F-FDG PET/CT 掃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與無棕色脂肪組織的患者相比,含有棕色脂肪組織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均顯著較低,含有棕色脂肪組織的患者中包括房顫、冠狀動脈疾?。–AD)、心血管疾?。–V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高血壓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相對更低,而且這些影響與肥胖無關。這是迄今為止涉及人類棕色脂肪與健康關系的最大規(guī)模研究。

但棕色脂肪的廣泛作用及調控機制如何,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期待未來在棕色脂肪方面有更多的突破,為治療肥胖帶來新的靶點及藥物。

? 本文僅供醫(yī)療衛(wèi)生等專業(yè)人士參考

策劃 | 曾瑤

相關知識

2024 ADA 盛會直擊:探索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與血糖控制的緊密聯(lián)系
血脂指標別只知道看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個指標也有重要意義
怎么樣攝入脂肪不肥胖
全麥面包真的能減肥嗎 吃全麥面包真的不會發(fā)胖嗎
少女禁食脂肪有什么危害
孕期媽媽如何補充脂肪
一天真的要吃一個吃雞蛋嗎
老年人如何預防脂肪肝
怎么才能防止脂肪肝
哪些方法快速消除脂肪

網(wǎng)址: 真的有「好脂肪」嗎?|ADA 2024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318.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