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37歲的演員馬思純在社交平臺曬出一組練舞照,配文“最新的攻略計劃:跳舞”。照片中的她身姿輕盈,腰肢纖細,被網(wǎng)友形容為“薄薄一片”,與過去圓潤的形象判若兩人。這組照片迅速沖上文娛熱搜,引發(fā)熱議。而這場視覺沖擊的背后,是她長達半年的健康減重50斤的艱辛歷程,更是一場關(guān)于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救贖。
2024年,馬思純曾因體重問題飽受爭議。彼時,她因情緒問題和激素藥物治療,體重一度飆升至160斤,甚至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在電影《第一爐香》中“演葛薇龍像煉鋼”。健康亮起紅燈——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接踵而至,身體敲響警鐘。她坦言:“我不得不減肥,因為這些疾病告訴我,必須做出改變。”
不同于早年為了角色七天狂減15斤的極端方式,這次她選擇了一條更科學(xué)、更持久的道路:通過飲食調(diào)整、規(guī)律運動和情緒管理,半年內(nèi)減重50斤。她在社交平臺公開的減肥vlog中,不僅曬出飲食與運動計劃,還強調(diào)“健康是前提”,呼吁大眾拒絕盲目節(jié)食。
刷到馬思純的對比照,我整個人都驚了——照片里她身型纖細、笑容自信,和兩年前圓潤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原來這半年,她靠科學(xué)飲食和規(guī)律運動甩掉了50斤,還反復(fù)強調(diào)“健康比瘦更重要”。作為常年和體重較勁的“減肥困難戶”,我瞬間被戳中: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狀態(tài)嗎?
我的崩潰:減肥踩坑無數(shù),直到遇見它
和馬思純一樣,我也試過節(jié)食、斷碳、瘋狂跳操,結(jié)果要么餓到半夜啃面包,要么反彈到懷疑人生。直到有天刷到杭州市一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的采訪,她說:“科學(xué)減重必須保證碳水攝入,固定進餐時間,別拿身體開玩笑”。醍醐灌頂?shù)奈覜Q定換個思路—— **先搞懂怎么吃,再談怎么動**。
可問題來了:網(wǎng)上食譜五花八門,健身博主眾說紛紜,我一個996打工人根本沒時間研究。正抓狂時,同事安利了【簡單AI】(https://ai.sohu.com/pc/textHome?_trans_=030001_jdaidmtx22)的「健康飲食」智能體,說是能一鍵生成個性化方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我輸入身高體重和飲食偏好,沒想到30秒不到,它就甩給我一份 帶熱量計算、食材搭配的周計劃表 ,連早餐的燕麥克數(shù)和午餐的蛋白質(zhì)比例都標得清清楚楚!
真香體驗:原來科學(xué)減肥可以這么“無痛”
用了一周,我徹底被這工具拿捏了!
和馬思純的減脂餐單對比后發(fā)現(xiàn),AI推薦的飲食結(jié)構(gòu)和她的“低卡均衡法”幾乎一致:碳水、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按4:3:3分配,少油少鹽但絕不挨餓?,F(xiàn)在每天早起照著計劃買菜,我甚至愛上了廚房的煙火氣——原來健康餐也能這么有滋有味!
想安利給全世界的理由:科學(xué)+省心=可持續(xù)
馬思純在采訪里說過,減肥最難的不是堅持,而是 “用對方法” 。深有同感的我,現(xiàn)在逢人就推【簡單AI】(https://ai.sohu.com/pc/textHome?_trans_=030001_jdaidmtx22):
不用費腦算熱量:輸入目標體重,它能精確到每餐該吃幾克肉、幾勺飯;拒絕千篇一律:川湘粵口味隨意切換,減脂期也能嗦粉擼串;更驚喜的是,它還會根據(jù)我的身體反饋動態(tài)調(diào)整方案。比如有陣子熬夜加班,AI主動增加了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材,并提醒我“睡眠不足會影響代謝”。這種被溫柔監(jiān)督的感覺,誰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