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脈搏

脈搏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7月23日 16:04

脈搏即動脈搏動,脈搏頻率即脈率。正常人脈率規(guī)則,不會出現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的現象。正常人脈搏強弱均等,不會出現強弱交替的現象。

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低于60次,稱為心動過緩。

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fā)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中醫(y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動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fā)生周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

病情危重,特別是臨終前脈搏的次數和脈率都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脈搏的變化也是醫(yī)生對病人診斷的其中一項依據。

脈搏部位 [1]

觸摸動脈搏動,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觸摸橈動脈:把自己的一個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到另一個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橈側(那兒有骨頭結節(jié)隆起,就挨著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動脈搏動,就是橈動脈。

觸摸脈搏也可以在肱動脈:肘上肱二頭肌的內側,也是測量血壓時聽診器放置的位置。

脈搏

①心臟的舒縮

因心臟有縮有舒,動脈內壓才有升有降;又因動脈管壁具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動脈內壓的升降,才能以脈搏波的形式從主動脈開始,沿著管壁而迅速傳播到各分支動脈,直到微動脈末梢。脈搏波的傳播速度與血流速度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生理現象,當心室收縮射血到主動脈時,長長的血柱以每秒0.2~0.5米的速度沿著動脈系統(tǒng)各分枝流動,流動速度以主動脈最快,到微動脈毛細血管網流速最慢,可以減速到停滯狀態(tài),而脈搏波的傳播速度則因各段動脈的管壁彈性不同而異。主動脈管壁的彈性纖維最豐富,因而其擴張性和彈性最大,脈搏波的傳播速度最慢,一般為3~5米每秒。中等大的動脈如橈動脈和股動脈,其管壁的彈性纖維較少,擴張性和彈性較小,脈搏波傳播速度較快,約為7~10米每秒。小動脈彈性更小,傳播速度顯著加快,約為15~35米每秒。動脈硬化時,脈搏波的傳播就更快。

圖1

人體的脈搏波可用特制的脈搏描記器記錄下來(圖1)。從圖1可見每個脈搏波描記曲線都由升支A和降支K構成。

升支反映心室快速射血內動脈的被動擴張,降支反映射血后期的回縮。

隨后心室舒張,心室內壓低于主動脈血壓,于是動脈血倒流,導致主動脈瓣關閉,在曲線上形成降支切跡N,也叫降中峽或重波谷。

由于主動脈瓣的關閉遂使倒流的血液繼續(xù)向前流去,并在切跡之后又出現上升的小波,稱降中波或重脈波。

降支的形狀與外周阻力的大小有關;如阻力大則降支坡度較緩,其切跡的位置較高;反之,切跡的位置較低。

脈搏波的形狀,因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情況改變而不同。如主動脈瓣是否健全,心搏節(jié)律是否正常,動脈管的彈性如何等,都可根據脈搏波形的變化進行診斷(圖2)。

圖3

波形靜脈脈搏的形成與動脈脈搏不同,它不是由于心室舒縮和動脈管的彈性,而是由心動周期中心房內壓的改變和大型靜脈鄰近的動脈搏動的影響形成的。其中心房內壓的改變是靜脈脈搏形成的主要因素(圖3)。

a波由心房收縮房內壓上升形成,c波由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反彈導致心房內壓上升形成,如在頸靜脈記錄,并行的頸動脈搏動也有助于它的形成。v波由腔靜脈血回流導致的心房內壓上升形成。

靜脈脈搏不易辨認,可同時記錄動脈脈搏。與后者升支相應即為c波,從而可定a和v波。在心電圖發(fā)明前,靜脈脈搏有重要心功能診斷價值。如至c間隔過長或a、c波關系不正常表示有部分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應用推廣后,用者漸少。

相關知識

數脈搏
脈搏和心率是一回事嗎?5種脈搏異常,預示不同疾病,詳細總結
自測脈搏看心率(名醫(yī)講堂)
如何通過脈搏判斷身體狀況?
心率監(jiān)測,心率和脈搏怎么測
原地跑步60秒后脈搏是多少
跳繩前后脈搏次數有什么變化
晚上胎動一跳一跳的像脈搏
運動對血壓、脈搏和呼吸的影響
自測脈搏——心律不齊、高血壓患者的必備技能

網址: 脈搏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9222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