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搟面條是多數(shù)人喜歡的食物,不僅筋道而且也容易消化,比市面上機器加工的面條口感要好很多,但手搟面條現(xiàn)在很少有人會做,其實做手搟面條主要是在和面上,面團不僅要柔軟而且還要有韌性,這樣做出來的面條才不會軟糟糟的,吃起來很筋道。手搟面條吃起來熱乎乎的,還可以搭配不同的蔬菜,營養(yǎng)豐富又不會長胖,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搟面條怎么和面更筋道:
材料:面粉500g、雞蛋6個、精鹽1茶匙
做法:
1、雞蛋磕入碗里,調(diào)入鹽后用力攪打成均勻的雞蛋液。把打好雞蛋液慢慢倒進面粉盆里,邊倒入雞蛋液邊用筷子把面粉攪拌成面碎。
2、水與面的比例是否合適。可以抓一把面穗,用力攥緊,以能成團不散不粘手為合適。
3、把攪打好的面碎用力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餳30分鐘。餳面要徹底“餳透”。餳透的面揉出的面團才能做到光滑溫潤。
4、餳過的面團放在面板上再次用力揉勻,揉勻后再餳20分鐘。
5、餳好的面團在面板上用力揉至光滑油潤。切成半個拳頭大的等份面劑,揉勻后用手按扁成面餅。
6、用搟面杖把面餅卷在搟面杖上,用力往前推搟成薄片。搟面片過程中,要把面片調(diào)整多次角度,可使搟制的面片薄厚均勻。
7、搟好的面皮纏過在搟面杖上,垂直疊放在面板上放成梯形。
8、切面條
自疊放好的面皮一頭開始,把面片切成寬窄一致的面條。
手工和面技法:
1、抄拌法
將面粉放入盆(缸)中或案板上,中間挖一個坑塘,加入水等輔料,用一只手或雙手在坑內(nèi)由外向內(nèi),由下向上手不沾水,以水推粉,抄拌成雪花狀,在加入少量水揉搓成面團,達到“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此種和面方法適于在盆內(nèi)調(diào)制大量的冷水面團和發(fā)酵面團,也可在案板上調(diào)制少量的冷水面團、水油面團。
2、調(diào)和法
面粉放在案板上圍成中薄邊厚的圓形,將水倒入中間,雙手五指張開,從內(nèi)向外慢慢調(diào)和,使面粉與水結(jié)合,面成雪花片狀后,在摻入適量的水和在一起,揉搓成面團。飲食行業(yè)通常多用此法調(diào)制少量的冷水面團、溫水面團、熱水面團、水油面團等。
3、攪和法
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稀軟面團和燙面調(diào)制。
吃面條注意事項:
1、面條最適合中午吃。
面條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產(chǎn)生較強的飽腹感。硬質(zhì)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xì)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一般應(yīng)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消化吸收比較困難。
2、吃面條不會胖。
每150克煮熟的面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zhì)、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它脂肪不多,但特別能給人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量的面條,并不會有發(fā)胖的風(fēng)險。
3、越筋道的面越營養(yǎng)。
一般來說,越筋道的面含有更多的蛋白質(zhì)。當(dāng)然,制作工藝也會導(dǎo)致面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這并不會破壞面的營養(yǎng),所以不必?fù)?dān)心。
4、面條要溫乎乎地吃。
面條的吃法多種多樣,有過水涼面,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在大部分時候,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5、原湯化原食。
在烹煮淀粉類食物時,它們表面的淀粉會散落到湯中。當(dāng)加熱到100℃時,淀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面湯中還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
蕎麥面條的做法:
材料:蕎麥面250克,花椒粉適量,醋適量,花生粒適量,生抽適量,自制辣椒醬適量,蔥花適量
做法:
1、水燒開放入蕎麥面煮熟后,撈出放入涼開水中浸一下后,撈出瀝水待用。
2、蒜切成蒜末,蔥切成蔥花,香菜切碎待用。
4、蕎麥面拌勻后,倒是醋,生抽,自制辣椒醬拌勻。拌勻后撒上蔥花,湘菜和花生碎,滴兩滴香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