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人肥胖超過50%,柳葉刀揭示目前最有效減肥方式
原創(chuàng) 梅斯醫(yī)學 梅斯醫(yī)學
自1980年代以來,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的肥胖流行率開始悄然上升。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約有30億人超重或患有肥胖癥。眾所周知,肥胖會帶來血脂異常、2型糖尿?。═2DM)、高血壓等,而這一系列健康問題都是心血管疾?。–VDs)的危險因素。因此,肥胖也會獨立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fā)展和死亡。
pinterest.com
同樣,我國的肥胖流行情況亦不容樂觀。去年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有關情況舉行發(fā)布會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由此可見,肥胖在我國也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1年第9卷第6期封面圖片
為了更加系統(tǒng)地評估肥胖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和有效干預措施,減輕肥胖負擔,改善中國人口健康,最新一期的《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雜志封面刊登了有關我國肥胖的系列專題,以呼吁更多人重視肥胖這一“最熟悉的陌生病”。
超重與肥胖的長期趨勢
大量的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人的體脂比例可能比其他人種較高,因此我國的超重和肥胖BMI臨界值均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標準有些許差異(分別為24.0 vs 25, 28 vs 30 kg/m2)。
而根據(jù)中國全國營養(yǎng)調查(CNNSs)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成人(≥18歲)的平均BMI從1982年的20.9kg/m2逐漸增加到2013-2014年的24kg/m2,由此可見,我國成人的平均BMI已幾乎與“超重”標準持平。
來源:CDC
與BMI變化趨勢一致,過去40年來,腰圍——另一個能較好反映內臟脂肪含量、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也在逐漸增加。在CNNSs中,男、女性的平均腰圍分別從2002年的80.0、76.4cm增加到82.7、78.5cm。
而男、女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也分別有18.3%、20.0%增加到26.0%與25.3%。專家表示,這么增長趨勢提示我們,除BMI外,腰圍可能需要納入監(jiān)測代謝性疾病危險因素的常規(guī)指標。
2004年至2013-2014年間18-69歲男性(A)和女性(B)的BMI分布變化。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 2021 Jun;9(6):373-392.
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因素
作者在文中指出,肥胖屬于慢性、易復發(fā)、進行性疾病狀態(tài),同時也是棘手的社會問題。從生物學上來說,它可以理解為飲食、體力活動、遺傳易感性等個體因素導致的能量過剩。然而,這些個體層面很大程度上由致胖環(huán)境和更深遠的社會經濟因素所驅動。
其中,個體層面的危險因素一直是我們關注與調控的重點:
1. 飲食和營養(yǎng):過去幾十年,我國已經從傳統(tǒng)的以粗糧和蔬菜為主的植物性飲食逐漸轉變?yōu)槲魇斤嬍衬J?,其中動物性食品、精制谷物和深加工、高糖、高脂食品消費量暴增。
其中,1990-2017年間,我國飲用含糖飲料所致的年齡標化死亡率和傷殘調整壽命年分別增加507.3%和453.3%!也就是說,含糖飲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的“甜蜜負擔”。
2. 體力活動:這是肥胖的另一主要危險因素。CNNSs的縱向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4-2011年,我國男性在休閑體力活動中消耗的能量減少了36%,女性則減少44%。
與活動減少相一致的是,從2002-2012年間,我國成人平均久坐時間從3.7h/d增加至4.0h/d。
3. 遺傳易感性:目前的GWAS研究已經確定了100余個與肥胖相關的遺傳變異位點。
4. 社會心理因素:文中著重強調了睡眠不足是我國人群肥胖的危險因素。一項針對我國成人、隨訪了8年的前瞻性研究發(fā)現(xiàn),與每天睡眠時間7h的參照組相比,每天睡眠不足6h的人體重顯著增加(≥5kg)和中心型肥胖的風險更大。
BMI相關基因位點富集圖。Nature. 2015 Feb 12;518(7538):197-206.
超重和肥胖的危害
已有充足的證據(jù)表明,超重和肥胖是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CVDs、T2DM和腫瘤的既定危險因素。
我國人群相關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T2DM、冠心病、腦卒中和多種腫瘤(如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肝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等的風險增高相關。
其中,男性BMI增加5 kg/m?2;,食道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和腎癌風險分別增加52%、33%、43%、24%與24%;女性BMI每增加5 kg/m?2;則與子宮內膜癌、膽囊癌、食道癌和腎癌分別增加59%、59%、51%與34%密切相關。
BMI每增加5 kg/m?2;不同癌癥部位的風險變化。Lancet. 2008 Feb 16;371(9612):569-78.
超重與肥胖的管理
2019年,超重和肥胖已成為我國第6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肥胖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需要長期干預的慢性疾病狀態(tài)。
但肥胖管理的首要目標不再局限于減重本身,還包括處理并發(fā)癥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態(tài)。除外減肥藥物,減重手術越來越受到推薦。
1. 生活方式干預:這是所有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手段,也是臨床干預的基礎。主要包括減少飲食熱量、增加體力活動等綜合干預手段。
2. 藥物治療:是歐美國家目前最受歡迎的治療選擇,同時也是各大公司爭相占領的“高地”。其中,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被認為是十分具有前景的藥物——
來源:novonordisk
1) 利拉魯肽:于2011年在我國獲批用于治療T2DM。2015年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的一項涵蓋21個國家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提示,每日1次利拉魯肽3.0mg在隨訪56周時平均下降8.4kg。分別有63.2%、33.1%的患者體重下降≥5%與10%。
2) 索馬魯肽:如果要問新年以來,什么藥最火,我想沒有任何人會對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公司開發(fā)的GLP-1受體激動劑索馬魯肽有異議。
索馬魯肽STEP項目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4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先后在四大醫(yī)學期刊(2次NEJM、2次JAMA、1次Lancet)“捷報頻傳”——無論受試者是否存在T2DM,再68周的干預中,每周一次索馬魯肽2.4mg能獲得更具有臨床意義的減重效果。隨訪68周時平均減重17kg,超過一半的患者體重減輕超過15%,接近1/3的患者體重減輕超過20%。
同時,合并T2DM的肥胖患者使用索馬魯肽治療有84.1%的參與者在接受治療68周之后HbA1c水平達到正常水平。更令人欣慰的是,索馬魯肽能獲得長期、持續(xù)(不耐藥)的效果,且每周僅需一次給藥。
隨訪期間,索馬魯肽組(深色線)與對照組(淺色線)參與者體重變化。
JAMA .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試驗數(shù)據(jù)仍需在我國人群中進一步驗證。此外,我國目前僅有奧利司他獲批用于肥胖治療,0.6/1.2/1.8mg利拉魯肽處方劑量用于管理T2DM。因此,索馬魯肽2.4mg何時能在我國獲批上市仍具有不確定性。
3.減重手術:對于重度肥胖患者,減重手術是唯一能實現(xiàn)短期和長期持續(xù)減重、改善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干預措施。然而,減重手術對長期死亡率和預期壽命的影響仍是大家普遍擔憂的問題。
今年5月,發(fā)表在Lancet上的大型回顧性研究數(shù)據(jù)帶來了好消息??偟膩碚f,減肥手術為肥胖患者降低死亡危險率49.2%,增加中位預期壽命6.1年。且無論是否合并T2DM,代謝手術都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但T2DM患者治療獲益要大得多——全因死亡率降低59.1%,中位預期壽命延長9.3年。
綜上,我國肥胖問題日益嚴峻,飲食結構的調整、久坐而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日益增加的生活工作壓力等都在有形或無形中為我們的身體增添了“負擔”。好在隨著醫(yī)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型減肥藥物加上安全可靠的減肥手術有望為更多人改善整體健康狀態(tài)、降低長期死亡率、延長預期壽命。
最后,雖然官方未認定肥胖為疾病,但肥胖是病,確實得治!治愈肥胖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薛偉.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我國超過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J] .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 2020, 35(24): 15-15.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0.24.125.
2. Pan XF,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n;9(6):373-392.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45-0.
3. Locke AE, et al. Genetic studies of body mass index yield new insights for obesity biology. Nature. 2015 Feb 12;518(7538):197-206. doi: 10.1038/nature14177.
4. Renehan AG,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2008 Feb 16;371(9612):569-78. doi: 10.1016/S0140-6736(08)60269-X.
5. Wilding JPH, et al.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384(11):989. doi: 10.1056/NEJMoa2032183.
6. Wadden TA, et al. Effect of Subcutaneous Semaglutide vs Placebo as an Adjunct to Intens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The STEP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doi: 10.1001/jama.2021.1831.
7. Syn NL, et al. Association of metabolic-bariatric surgery with long-term survival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a one-stage meta-analysis of matched cohort an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174772 participants. Lancet. 2021 May 15;397(10287):1830-1841. doi: 10.1016/S0140-6736(21)00591-2.
撰文 | Dr.Neuro
原標題:《我國成人肥胖超過50%!柳葉刀揭示目前最有效減肥方式!》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超過50%的人減肥后反彈,有什么解決之道?
50% 以上成人存在超重或肥胖!不只影響審美,還有這些危害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 我國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新型「減肥針」終于登場,我國 1.8 億肥胖癥患者迎來重磅新藥
7種最有效的懶人減肥方法
目前減肥最好的產品是什么
發(fā)現(xiàn)往往是中晚期,這種癌死亡人數(shù)將翻倍!柳葉刀發(fā)出呼吁
6種“官認”減肥藥,究竟哪種最好?
我國減肥產品市場女性消費率較高 年齡分布集中在30
7個最有效的健康減肥方法
網址: 我國成人肥胖超過50%,柳葉刀揭示目前最有效減肥方式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735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