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汀縣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
隨著生活品質(zhì)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追求健康的體型管理,很多人在減重后會出現(xiàn)反彈,甚至在減肥門診中,常遇到患者堅持不下來的問題。那么,什么因素影響體重?怎樣才能科學減重?
01
明明沒吃多少
體重卻一直在漲
覺得自己胖得冤枉
其實很多“長肉習慣”都藏在日常細節(jié)里,小心這10個讓你悄悄變胖的“坑”。
■賴床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往往會讓人更容易胖!身體空腹“開機”,身體熱量不足會進入“省電模式”。長時間空腹不僅容易讓人暴飲暴食,還更易傾向于選擇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進而導致全天熱量攝入更高。
破解招數(shù):每天規(guī)律吃早餐,最好8點前解決。
■進食速度過快
大腦感知胃腸發(fā)出的飽腹信號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如果吃得太快,即便已經(jīng)飽了,但大腦還沒來得及發(fā)出信號,嘴還會繼續(xù)吃,很可能造成進食過量。長此以往,就會增加長胖的風險。
破解招數(shù):慢點吃飯,每口盡量咀嚼約20下,控制在七八分飽。
■“電子榨菜”配飯
吃飯沉迷劇情,不僅會讓人“食不知味”,還容易忽略飽腹感,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破解招數(shù):專心吃飯,別看手機、平板、電視等。
■先吃主食后吃菜
吃飯順序很重要,如果經(jīng)常先吃主食,不僅飽腹感不強,還不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進而讓人容易長胖。
破解招數(shù):先喝湯吃青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飯地吃;或事先預(yù)留出一小部分蔬菜和肉類,其余按“先菜后肉”的順序進食完后,再將事先預(yù)留出來的那部分食物和米飯一起吃。
■喜歡菜湯泡飯
菜湯滋味濃,是因為里面全是油和鹽,泡上米飯吸得干干凈凈,增加了油、鹽和熱量的攝入,常吃容易長肉。
破解招數(shù):盡量別吃湯泡飯、蓋澆飯。
■飯后吃水果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普遍都不低,多在5%-10%,飽餐后再吃水果,便會增加熱量攝入,同時也不利于血糖控制。
破解招數(shù):餐前半小時吃水果,能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控血糖,也能增加飽腹感,減少正餐進食量;如果就是喜歡餐后吃水果,那就正餐少吃幾口飯,給水果留出份額。
■癡迷“酥脆”食品
比如果蔬脆、脆棗、干脆面、蛋黃酥、鳳梨酥、榴蓮酥、薯片等,這類食物大多高油高糖,還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熱量都不低,而且咀嚼時還會發(fā)出“咔嚓咔嚓”的聲響,根本停不下來,不知不覺中會攝入更多熱量。
破解招數(shù):少吃!偶爾解饞還行。
■靠吃擺脫emo
壓力大或不開心時,即使不餓,也想往嘴里塞東西,好像這樣才能快樂和滿足。但問題在于當我們不開心時,會更傾向于選擇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破解招數(shù):用運動代替往嘴里塞食物,如果實在想吃,那就選低熱量蔬果,如圣女果、藍莓、小草莓、砂糖橘、車厘子、葡萄等體積小的水果,吃起來解壓又健康。
■平時喝水少
忙碌的日子里,忽略喝水是常有的事情。也常聽人說:“連喝水都長胖!”其實,水沒有能量,喝它真不能長胖,反倒是喝水少的人,身體更容易長膘。
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每天喝0-1杯白開水的人相比,每天喝4-5杯白開水可以降低15.2%新發(fā)超重風險;每天喝6杯以上的白開水可以降低36.7%的新發(fā)超重風險。
破解招數(shù):定“喝水時間表”,如早上起床一杯水(200-250ml)+上下午分別2杯水+晚餐后半小時1杯水+睡前1小時1杯水;或直接買容量1500ml-2000ml 的大水壺,每天喝掉這1壺水。不喜歡喝白開水,也可以準備淡茶水。
■長期久坐
長期久坐會減少熱量消耗,脂肪容易堆積,增加發(fā)胖風險,而且還會增加血栓、中風、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
破解招數(shù):盡量起身活動。如果實在沒機會離開椅子,就在完成工作后進行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瑜伽、跳操、打球等。
02
為什么很多人減重不久
就反彈了?
業(yè)界普遍認為,“溜溜球效應(yīng)”是減重后反彈的重要原因之一。
● 溜溜球效應(yīng)
主要是指人從減重行為獲益后,產(chǎn)生放松和自我獎勵的心理,從而引發(fā)飲食失控。同時,脂肪細胞具有記憶效應(yīng),人一旦恢復不健康飲食,脂肪細胞會迅速恢復原狀,進而引發(fā)體重反彈。
長期節(jié)食或極端低熱量飲食會導致基礎(chǔ)代謝率顯著下降,身體進入“節(jié)能模式”,減少能量消耗以應(yīng)對“饑荒”。當恢復正常飲食時,代謝率無法快速回升,熱量攝入突然超過代謝需求,會導致脂肪重新堆積。
03
怎樣減重不容易反彈?
■明確自身的肥胖程度
體質(zhì)指數(shù)(BMI)是評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標準,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在我國成年人中:
■BMI<18.5為體重過低
■18.5≤BMI<24為正常體重
■24≤BMI<28為超重
■28≤BMI<32.5為輕度肥胖
■32.5≤BMI<37.5為中度肥胖
■37.5≤BMI<50為重度肥胖
■BMI≥50為極重度肥胖
BMI雖然計算簡便,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殊人群需要結(jié)合體脂率、腰圍等多個指標進行肥胖評估。
■明確減重目標
大多數(shù)超重和輕度肥胖癥患者只要在3-6個月內(nèi)將體重降低5%-15%并維持,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狀況。
中、重度肥胖癥患者需要有更高的減重目標,以獲得肥胖相關(guān)疾病的更優(yōu)改善,通常需要到專業(yè)醫(yī)療減重中心制定合適的減重目標。
■選擇適合自己的減重方案
最基礎(chǔ)的減重方案是飲食和運動干預(yù),適合所有超重及肥胖人群。
飲食:
間歇性斷食是適合各類減重人群且可長期應(yīng)用的飲食干預(yù)方法。一般采取5+2模式,1周中5天相對正常進食,其他2天非連續(xù)攝入平常1/4能量,男性約600千卡/天,女性約500千卡/天。
運動:
可以每周進行2-3次有氧耐力運動,每次30分鐘-1小時,比如跑步、騎車、游泳等大肌肉群運動。要根據(jù)自身心肺功能和健康狀況逐漸增加運動總量和強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