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于孩子的社會技能,它與社會交往、社會能力之間有何區(qū)別?

關于孩子的社會技能,它與社會交往、社會能力之間有何區(qū)別?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11月20日 06:46

一些研究者傾向于從某些緯度去界定社會技能。概括起來,可以將目前各類定義歸納為四個方面,即同伴接納、行為表現(xiàn)、行為效度和整合。

偏重同伴接納的定義這種定義主要側重能得到同伴接納的程度或人緣關系指標來界定社會技能。這種方式在幼兒園或學校以受同伴歡迎的兒童往往被視為有社會技能。例如,Hughes(1990)認為,社會技能是提高他人對自已的社會能力評價的一種行為。

秦啟文(2002)指出,社會技能是個體介入、適應、發(fā)展、協(xié)調及處置與他人社會關系的能力,影響、操縱他人的本領。Westwood(2007)將社會技能定義為一項重要的學習行為,主要是引起和維持與他人之間和諧的人際交往。Cooper等(2010)則認為,社會技能是維持或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ler等(2014)也認為,社會技能是引起、維持和他人良好的社會關系,這些關系包括溝通、解決問題、做出抉擇、自我指導和取悅同輩。偏重行為表現(xiàn)的定義這種定義主要側重社會技能的行為表現(xiàn),研究者把社會技能看成是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行為反應,這種反應盡可能減少或消除懲罰,產生或維持某些強化行為。

例如,Libet和Lewinsohn(1973)將社會技能定義為,個體作出受到積極或消極強化的行為,避免受到他人懲罰行為的復雜行為。Foster和Ritchey(1979)對社會技能的定義是:在特定情境中有效的、能最大限度地引起、維持或加強有利于交往者的行為結果的那些反應。

而劉翔平和陳堯坤(1995)的定義是:社會技能是指個體在一定的社會交往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模仿等形成的帶來社會效能的活動方式。Iarocci,Yager和Elfers(2007)認為,社會技能是一個主動的、有技巧的合作行為,孩子以這種方式去互動能符合社會要求。

偏重行為效度的定義這種定義主要側重社會技能解決社會問題時的效率。良好的社會技能往往會獲得積極的社會性行為結果。Mcfall(1982)認為,社會技能是為了有效完成某項任務所表現(xiàn)出的特定行為。

Gresham和Elliot(1984,2011)認為,社會技能預示著兒童社會性后果的那些行為,這種社會性后果包括同伴接納程度、父母或教師等重要人物的判斷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行為。周宗奎(1996)指出,社會技能是通過學習獲得,在特定環(huán)境中有效、適當?shù)睾腿诉M行交往的活動方式。

Rose-Krasnor(1997)則認為,社會技能是一個有效的社會互動過程,使孩子的同伴關系更有質量、更成功。Rubin,Bukowski和Parker(2006)將社會技能定義為有效地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

Fabes,Gaertner和Popp(2006)及Denham和Brown(2010)則認為,社會技能是包括一系列促進與他人有效互動的能力。Cook等(2008)認為社會技能是個人能順利完成社會任務的一些技能。偏重整合的定義這種定義將社會技能進行整合來考慮,并沒有側重某一個方面。這一定義傾向最近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

Kolb和Hanley-Maxwell(2003)的定義為社會技能是一個包括交流、解決問題、做出決定、提出主張、同伴或群體的互動、自我監(jiān)控的技能,這些技能可能影響學業(yè)成果、同伴關系、就業(yè)和休閑活動。

Semrud-Clikeman(2007)和Brown等人(2008)認為,社會技能是一系列能力、習慣、技能、知識的總和。Guerrero和Jones(2003)將社會技能定為交流、理解他人、通過社會環(huán)境做出反應、交朋友、表現(xiàn)可接受的行為、解決問題、表達自己和與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關系。

以上各種定義雖然從不同角度來表述社會技能,但他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上依然存在著某些共同內涵。例如,研究者們都認為社會技能是個體為了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而在引起和維持與他人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中,需要個體有主動發(fā)起和互動的行為,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適當?shù)目刂频?,從而符合社會要求?/p>

因此,本文對社會技能的定義是:個體為建立和維持良好人際關系所表現(xiàn)出的主動發(fā)起、適當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關于社會技能,盡管涉及相關的研究很多,但目前學術界尚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對這一概念的解釋,研究者往往隨著出發(fā)點的不同而不同。很多定義參考了一些相關概念,如社會能力、社會交往等。

因此,這些定義和相關概念頗為相近,但又有區(qū)別。以下將就社會技能與相關概念的關系進行討論。社會交往與社會技能社會交往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它影響著兒童諸多方面的發(fā)展,也以獨特方式影響兒童的社會技能。同伴交往、師生交流、與成人互動等都是兒童的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兒童的同伴交往與社會技能的關系最為密切。不斷增加的同伴交往對提高兒童社會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諸多研究表明,兒童對如何與人相處等認識并不是從父母那里傳遞來的,而是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獲得。

同伴群體幫助兒童學會一系列重要的社會技能(Hay,Payne,&Chadwick,2004)。而這些技能,兒童卻無法以相同的方式從父母那里獲得。Hartup(1977)通過研究指出,如果沒有同伴交往,兒童就不能學習交往中的社會技巧,難以獲得有效的社會技能,諸如攻擊等行為也不能得到適當控制,也不利于道德價值的形成和性別社會化。

一些研究者認為,許多兒童因缺少人際交往的技能,而導致同伴關系緊張,并錯過很多發(fā)展社會能力的機會(Weisz&Lisa,2005)。Fink等認為(2013),在學齡前期和學齡早期,同伴交往在其社會性發(fā)展中起著關鍵作用。那些經常和同伴互動的兒童能很好地調整自己,對其長期的社會技能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Ladd,2005)。

雖然社會交往和社會技能關系十分密切,但兩者依然是不同的概念。社會交往主要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個體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符號系統(tǒng)進行相互交流信息、溝通感情的過程。而社會技能則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的社會行為方式和交流技巧。

社會能力與社會技能社會能力與社會技能的概念密切相關。一些研究者給社會技能下定義時參考了社會能力的概念,甚至有研究者把―社會能力‖與―社會技能‖看成是同義術語,可以替換進行使用。但一些研究者將兩者區(qū)別開來。Mcfall(1982)認為,社會技能是個體為了成功完成某項任務所表現(xiàn)的特定行為,而社會行為則是以某一個特定標準判斷某個人完成任務時所作出的評價。這個判斷標準可能是依據(jù)某個外在標準,也可能是依據(jù)某個權威人物。

Hess,Scheithauer和Kleiber(2014)指出,社會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表現(xiàn)出合理行為的全部能力,而社會技能指的是具體的和獨特的代表社會能力的行為。Greene等(2011)認為社會能力包括不同的社會技能和能力。Dereli-Iman(2014)則認為社會技能、心理社會發(fā)展和社會問題解決技能三者組成社會發(fā)展。

有學者將社會技能、學業(yè)能力和問題行為三個概念作為社會能力的子集。同樣,Davies和Cooper(2013也提出將社會技能作為社會情緒學習的一個子集。而國內學者周宗奎(2002)則從三個方面來區(qū)分兩個概念。第一,在行為范圍方面,社會能力所包含的行為范圍更廣,而社會技能則是社會能力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在內涵方面,社會能力是一個具有評價性的、整體性的概念,而社會技能則主要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第三,在應用范圍方面,社會能力主要應用于臨床診斷、治療、矯正等,例如精神問題、智力障礙領域,而社會技能則更多應用于正常兒童的發(fā)展、測量和行為訓練之中。

親社會行為與社會技能親社會行為與社會技能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親社會行為指一切自愿幫助他人,讓他人獲益的行為,包括謙讓、分享、助人、安慰、合作、捐贈等積極的、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Eisenberg,1987)。也有學者認為(李幼穗,2004),親社會行為是指個體在社會交往中對他人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幫助、分享、謙讓、合作、捐贈和安慰等。可見,親社會行為是一種積極的社會行為,在人與人之間形成并維持良好關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社會技能是個體適當、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活動方式,也是自主、成功地與他人互動的一系列能力(Leyvaetal.,2014)。親社會行為是為了―助人、―利他,而社會技能則是為了―互、―雙贏。社會技能既可以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性質,也可以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性質,其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與他人良好的交往與互動。因此,社會技能是一種中性行為(郭俊彬,2007)。

舉報/反饋

相關知識

關于孩子的社會技能,它與社會交往、社會能力之間有何區(qū)別?
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水平
培養(yǎng)孩子社會交往的技能
社會交往
聽力障礙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doc
社會交往技能訓練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社交技能缺陷恢復的作用
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健康教育中的社會交往技能.pptx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社交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免費文案+PPT模板下載

網址: 關于孩子的社會技能,它與社會交往、社會能力之間有何區(qū)別?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52731.html

所屬分類:行業(yè)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