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噶吼!
相信大部分爸爸媽媽都聽說過早教,
知道上早教要去早教中心,
但早教課到底怎么上?能學到啥?
只是跟著老師做游戲嗎?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支視頻
讓你“秒懂”金寶貝的一堂課是怎么上的~
快速為你解讀
視頻中的4大活動環(huán)節(jié)
1)熱情的開場:熱情有趣的開始,瞬間抓住孩子和家長的注意力,引導進入好奇、探索和學習的階段。
2)有趣的主題游戲:通過與主題相關的游戲、歌曲舞蹈、圖片和故事書,讓孩子認知上、體能上和情緒上預熱,為之后的深入探索和學習做準備。
3)體能探索環(huán)節(jié):孩子和家長體力腦力全情投入,“體驗+游戲=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的設備和教具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指導師引導家長發(fā)現孩子們的興趣,發(fā)展精彩有趣,并帶有學習目標的活動,引導高質量的親子互動,同時促進孩子“3S”的全面發(fā)展。
4)歡快的結尾:像派對般歡樂的小活動,一個接一個讓整個班級情緒高漲,在結束課程前體驗最激動美好的歡樂。
早教課堂小貼士
爸爸媽媽,或許你從未上過金寶貝的早教課,是第一次通過視頻的方式了解我們的課程;
又或許,你和寶貝參加過我們的試聽課,但心中會產生一些小疑問:
為啥我家寶貝不愛參與課程?為啥他總是滿場亂跑,不聽指令?……
我們收集、整理了一些爸爸媽媽普遍會關心的問題,希望幫助你更加理解寶貝在課上的狀態(tài)。
Q1
孩子總是自己玩,不參與課程,這正常嗎?
在指導師發(fā)展某個活動時,孩子可能在自己喜歡的設備上,沒有跟過來。
在金寶貝,這是被允許和尊重的。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并且“有興趣的地方,才有真正的體驗和學習”。(Where the interest goes, where the learning happens.)
我們要做的就是跟隨孩子的興趣,漸漸地你就有機會引導他;如果我們選擇的是要求他、強迫他,那么這種學習就成為了一種被動的過程,無法產生樂趣,孩子很可能就會拒絕學習。
Q2
孩子在課上一直哭鬧,怎么辦?
出現哭鬧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成年人在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時需要時間適應,孩子就更需要了。
這個時候,他會參考爸爸媽媽的反應:如果爸爸媽媽狀態(tài)很放松,那么孩子就會放松;
如果爸爸媽媽比較緊張,或者表現得挺放松,但期待孩子也能快速融入,雖然給孩子做了正向參考,但同時又在無形中施加了壓力,那么孩子就會感到緊張。
比較好的方式是:
理解孩子需要適應的過程,家長先做好示范,自然融入,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安全、友善的環(huán)境;
尊重孩子的節(jié)奏,并相信當自己給出示范后,孩子會漸漸融入進來,而且事實也往往如此。
Q3
孩子不聽指令,總是亂跑,怎樣才能讓他好好上課?
在我們的育樂教室里,教具的搭建是不規(guī)則的,或許你看見孩子在“亂跑”,但其實他在設備間不斷穿梭,他的狀態(tài)會非常專注,同時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身體與空間之間的關系。這是非常好的空間感訓練;
而在音樂教室里,這樣的“亂跑”也挺常見,因為真的很少有孩子能真正做到整堂課從頭到尾一動不動,他需要在這樣一種活蹦亂跳、一刻不停的狀態(tài)下,進行多感官的學習,從中獲得積極的感受與體驗。
所以和成年人不同,對孩子來說,上課的狀態(tài)并沒有固定的標準,他學習的方式就是從游戲中獲得體驗。
Q4
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會不會太內向了,不愛社交?
孩子在18個月-2歲進入平行社交階段之前,他的社交對象主要是成人。
雖然和其他小朋友沒有直接的互動與交流,但他會帶著意識去觀察:為什么你做的事情和我做的不一樣?所以這個階段,他的表現以觀察為主。
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當孩子2歲后進入合作性游戲的社交階段時,他就有了很多以往的記憶與經驗,幫助他發(fā)展社交技能,漸漸地,他就會開始與家人之外的人(比如其他小朋友)互動。
所以,我們可以看一下孩子處于哪一個階段,很可能評價孩子太內向、不愛社交,還言之過早。
同時我們也建議,哪怕孩子不和小朋友社交,我們也應該提早給他一個社交的環(huán)境。
因為孩子需要充足的觀察和體驗,來為未來的社交發(fā)展做準備,如果這方面的經驗比較缺乏,社交發(fā)育很可能會滯后,當他進入一個新的社交環(huán)境時,他就需要花更多精力去適應。
Q5
感覺整堂課挺散、挺亂的,這樣上課有效果嗎?
金寶貝的課程“形散神不散”。
你會看到孩子們也許散落在不同的角落,做著不同的游戲,好像整堂課挺亂的,這是“形”,但每個孩子本來就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狀態(tài)和興趣也不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更應該去追求“形”背后“神”的統(tǒng)一。
“神”首先體現在課程主題上。
指導師會在課程一開始就把主題交代得很清楚,所有游戲和活動都圍繞主題而展開。
其次是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金寶貝的教學法幫助孩子發(fā)展適齡的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跟隨孩子的發(fā)育步伐,讓孩子主動地形成從“發(fā)現”到“掌握”的過程,他就會建立自信,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Q6
課程太簡單了,孩子能學到東西嗎?
首先,我們可以讓孩子有進步的空間,但難度與挑戰(zhàn)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才合適。這就是金寶貝課程一直提倡的“適齡性”。
我們的課程都符合孩子的年齡發(fā)展特點,我們不會讓一個才6個月大的孩子去做1歲孩子才能做的事情,這無疑是拔苗助長,非常不科學。
其次,建議爸爸媽媽換個角度,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看看課上孩子的狀態(tài):
他是不是全情投入、臉上洋溢著笑容?是不是正努力跟著指導師做游戲,或者自己在喜歡的設備上玩得很開心?
孩子的這種狀態(tài)我們稱之為“沉浸的狀態(tài)”,他的學習就是從體驗中獲得的。
Q7
這些游戲在家也能玩啊,為啥一定要來早教課?
在家里“玩”和在早教中心“玩”是很不一樣的。
家里的環(huán)境和空間很有限,他的動作是很難舒展開的;
金寶貝中心的空間就比較寬敞,而且我們的教具都是為孩子量身定制的,又好玩又安全。
同時,爸爸媽媽可以思考一下,比如:
孩子怎樣才算“會爬”了?是緩慢地匍匐前進? 還是膝蓋著地,雙手交替往前爬? 平地上可以爬了,那么爬坡呢? 用膝蓋顯然爬不上去,那他能手腳并用、動作協(xié)調地扶著扶手往上爬嗎?不同的“爬”對于肌肉能力和動作協(xié)調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金寶貝的中心,教具設計的初衷之一就是模擬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些場景,比如爬坡、上臺階……
你將有機會看到孩子在不同的教具上發(fā)展不同的能力,能讓孩子獲得更多“親自然”的體驗。這些都是在家里無法做到的。
Q8
孩子膽子太小,希望他可以練膽量,上課后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爸爸媽媽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效果是指什么?
是指孩子在短時間里一下子變得很開朗很外向,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唱歌?
或是從羞于在人前表達自己,一下子變成可以在大家面前背誦兒歌?
我們當然不排斥這樣顯性的效果,但僅僅用顯性效果去衡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水平,是有失偏頗的、不科學的。
好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應該幫助孩子打好核心素質基礎。金寶貝的課程設計與學習目標,全部集中在加強孩子的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上。
什么是核心素質?我們認為是快樂力、健康生活習慣、學習力。
只有當孩子的核心素質打得扎實了,他的各項能力(認知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等等)的發(fā)展才會更自然、更順利,同時他會形成內驅力。
當孩子產生“是我想做”、“是我愿意做”的想法時,爸爸媽媽無需逼迫他,他就有主動學習的意愿,之后,那些顯性的效果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金寶貝堅持一切從孩子出發(fā)
堅持著眼未來,關注家庭共同成長
歡迎來金寶貝,一起探索內在小宇宙!
猛戳“閱讀原文”還可以免費預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