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妙用吐法治頑疾——中醫(yī)如何治療疑難雜癥?

妙用吐法治頑疾——中醫(yī)如何治療疑難雜癥?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4日 22:20

??

中醫(yī)疑難雜癥主要指病例罕見,癥狀奇特,病情比較復雜,辨證疑惑不清,處理頗為棘手的一類病證。每一位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yī)人都可能遇到,而且臨床實踐越多,遇到疑難雜癥的機會也就越大。那么,應該如何辨治疑難雜癥,以取得滿意療效呢?

(一)妙用吐法,能治疑難雜癥。試舉一例,

一60歲男性患者,因腦梗發(fā)作而住院治療。已經住院治療一個月?,F病人有幾大癥狀:一是左腿無力,無法走路,來診時需要坐輪椅;二是打嗝頻繁,每分鐘打嗝近二十次,已經十余天,西藥治療未能取效;三是,頭暈,不想睜開眼睛,自述抬不起頭,兼見舌頭冰,全身無力,汗多,尿急,尿頻,尿脹,小便如茶色,眠差。大便前干后黏,大便無力。眼睛有重影。面色暗。脈滑軟,舌大,齒印,苔小黃,舌下瘀。

此例病狀復雜,病機與清陽不升,胃氣不降,虛火上浮,氣虛等相關??紤]病人體胖而壯,當有痰涎內滯于胸膈,導致氣機不暢,故化痰是首要之務。

處方:代赭石20克,生姜75克(切開),生半夏125克,厚樸50克,茯苓30克,三付,水煎服,日一劑。囑一付藥分四次服。

同時處瓜蒂散3克,用淡豆豉30克煎水頓服。并囑咐病人,服后當吐痰涎,吐后可用米粥調理。

然后給病人針灸,取以下幾組穴位: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調理中焦氣機,引氣歸元;內關、公孫,調暢胃氣,緩解打嗝;百會、印堂,安神定志,宣暢頭部陽氣;四關,升降上下左右氣機,調暢四肢氣血。針后打嗝立即減少。留針半小時許。出針后再針大椎、風池、風府諸穴以祛風清利頭目,針入稍提插即出針,不留針。稍坐片刻,病人吐出數口痰涎,立覺輕松。

第二天病人復診時告知,服上方及針灸后感覺病情緩解,晚上回家按法服了瓜蒂散,數小時后又吐又瀉,但感覺很舒服。目前打嗝減少,精神大好,已經可以與我們聊天。再針一次,并囑休息兩三天再服一次瓜蒂散。

第三天病人來診,說效果極好,打嗝完全消失。自述昨天晚上11點又服了一次瓜蒂散,至四點13分開始大便排下,便稀如水,伴汗多,干嘔,但未吐。之后打嗝徹底消失。而且,病人來診時已經可以不坐輪椅,有人扶著可以自己行走了。與病人交流過程中發(fā)現,病人精神好,頭不暈,且睜眼正常。

分析:

一則,從痰論治

痰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也是致病因素,具有雙重性,是致病因子和病理產物的統一體。

痰之為病,內而臟腑,外而經絡,遍及全身,無處不至。因此,前人有“痰為百病之母”、“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說。

痰之為病,可阻滯氣機,影響氣血運行、水液代謝,蒙蔽清竅,干擾神明,痰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癥狀。以此案為例,痰阻四肢,氣血不暢,則四肢無力;痰阻腦絡,蒙蔽清竅,可見頭暈,睜眼無力;痰結胃脘,氣機不暢,則胃氣上逆,發(fā)為打嗝??傊?,痰邪為患,無處不至,癥狀復雜,變幻多端。

二則,半夏厚樸湯的作用

半夏厚樸湯本來是用來治療梅核氣的,此處我用來化痰,治腦梗后遺癥。此法我學自近賢張大昌。

張大昌此方用生半夏,用量甚足,高達125克。生半夏性燥而降,燥能化痰,降則止逆,兼可治痰飲眩悸、風痰眩暈。

我于方中加代赭石,亦取其降逆止嘔之力。此藥用法學自民國大醫(yī)張錫純,張氏重視代赭石,認為代赭石“其質重墜,又善降逆氣”、“壓力最勝,鎮(zhèn)胃氣沖氣上逆”。

此方藥味簡單,但藥力充足,故能化痰涎,降胃氣,取得卓越效果。

三則,瓜蒂散的作用

八法之中有吐法。而且,按順序而言,汗、下之后,即是吐法。今時中醫(yī)人用吐法不多了,但并不能說吐法沒有用了。若辨證當吐時,非用不可,否則,療效不滿意。

瓜蒂散善于涌吐痰食,能治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煩懊不安,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諸癥。

瓜蒂散由瓜蒂與赤小豆二味藥組成。《醫(yī)宗金鑒》解釋說:“瓜蒂極苦,赤豆味酸,相須相益,能疏胸中實邪,為吐劑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藉谷氣以保胃氣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傷胸中元氣也。此方奏功之捷,勝于汗下。諸亡血虛家,胸中氣液已虧,不可輕與也?!?/p>

此例病人用過兩次瓜蒂散,首次服后既吐且瀉,所吐者,為滯塞于胸膈的痰涎;所瀉者,為滯塞于腸胃間的痰涎。第二次服瓜蒂散,病人只瀉而不吐,概因處方用半夏厚樸湯已經化掉胸膈間痰涎,而胃腸間仍有痰涎,故藥力只向下行而通過大便排泄痰涎。

痰涎一去,陰霾頓散,胸膈與胃腸間氣機通暢,打嗝自然消失。且頭之所以暈,眼之所以不想睜,人之所以無力,肢體所以不能行走,皆源于痰涎內滯。化去痰涎,諸癥自愈。

(二)如何提高中醫(yī)治療疑難雜癥的效果?我有如下體會:

一則,深入學習中醫(yī)典籍,勤求古訓,溫故知新。

《內經》明言:“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臨床有時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癥狀,但若能深入分析病狀,辨析病機,還是可以找到治療思路和方法的。

我的建議是,平時廣泛涉獵醫(yī)籍,多多閱讀前賢的醫(yī)案,拓展臨床思路,學以致用,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診治疑難病癥的能力。

二則,仔細辨證,謹守病機,立法施治。

疑難雜癥并非絕癥,雖然其外在表現撲朔迷離,但和普通疾病一樣,都是對病機的反映,因此,不要被其表面現象迷惑。

辨證分析時,一定要認真,抓住內在本質,判定其病機,并謹守病機,立法施治。只要理法正確,方藥自然合拍。

三則,以五臟為中心,要有整體觀。

雖然病變在局部,但辨證不能只顧及局部,當整體分析。需知,五臟為人的中心,四肢百骸諸病皆與五臟相關,五臟通過經絡與四肢百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因此說,局部病變可影響整體,整體病變也可影響局部。把局部與整體統一起來,不能孤立、片面地處理局部病變。我的體會是,越是疑難雜癥,越要從整體出發(fā),反復推敲,而不必拘泥于局部。

四則,以六經為本,以經方為主。

醫(yī)圣張仲景創(chuàng)立了六經辨證體系,這個體系是動態(tài)的,非常適合于治療疑難雜癥。我的深切體會是,面對疑難雜癥時,不要輕易地放棄六經辨證,不要輕易拋棄經方。往往用六經辨證,配合經方,最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經方可以活用,不一定非要原方原量,也可以與經方合方,或與時方合方,或隨證加減化裁,關鍵是要使方證相應,這是治療疑難雜癥取效的關鍵。

中醫(yī)能治病,不但能治輕病小病和慢性病,亦能治大病重癥和急性病。而且,中醫(yī)還擅長治療疑難雜癥。作為中醫(yī)人,我們不但要有中醫(yī)理論自信,也要有中醫(yī)療效自信。以世界著名漢學家、德國慕尼黑大學終身教授滿晰博的一段話來為此文結尾,他說:“中醫(yī)是迄今為止最為完整、最為連貫、最可以為人們所理解的中國科學的代表性表現形式。所以,它用豐富而現成的資料說明了中國科學,為所有生命科學建立表述的單義性提供了最有用的范式?!????

相關知識

?中醫(yī)如何治療疑難雜癥?
中醫(yī)方法如何治療疑難雜癥?
中醫(yī)治療疑難雜癥病例
劉宗敏老中醫(yī)治療疑難雜癥二則
治療疑難雜癥,原來老中醫(yī)一直用這個方劑!
疑難雜癥治驗4則
中醫(yī)治病 疑難雜癥從這入手效果出乎意料
【疑難雜癥】中醫(yī)巧治疑難雜癥,性功能障礙、心臟病、糖尿病并發(fā)癥有哪些中醫(yī)治療良方!
疑難雜癥很難治?老中醫(yī)的7個診療思路,最后一個很重要
中醫(yī),是怎樣辨治疑難雜癥的?老中醫(yī)一輩子不說的秘密!

網址: 妙用吐法治頑疾——中醫(yī)如何治療疑難雜癥?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7076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