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如何成為真正獨立思考的人?

如何成為真正獨立思考的人?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6日 04:52

圖源:電影《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還記得電影《十二怒漢》的劇情嗎?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房間里聚集了12位普通人。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干著不同的職業(yè),彼此互不認識,卻共同受到邀請,參與一起殺人案件的判定。

被告是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男孩,年幼喪母,父親進過監(jiān)獄,經(jīng)常對他又打又罵。案發(fā)當晚,住在男孩家對面樓里的一名婦女聲稱自己,親眼看到男孩將刀舉過頭頂。而住在男孩家樓下的跛腳老大爺,聲稱自己聽到男孩大喊:“我要殺了你!”??雌饋硭坪踝C據(jù)確鑿了。

然而當12人舉手表決時,問題卻來了——在場的11個人都認為男孩有罪,只有一人認為男孩無罪。

唯一持反對態(tài)度的陪審員似乎看出了漏洞:對面樓里的婦女有嚴重的近視,不足以看清男孩家里的情況;住房周圍呼嘯而過的火車的噪音會干擾大爺?shù)呐袛唷?/p>

經(jīng)過一番討論,那些所謂的證據(jù)也被全部推翻,在場人也紛紛改變了態(tài)度,宣判男孩無罪。

猶如參與電影中的集體審判一樣,人人都覺得自己能夠堅持己見,能夠頂住周圍人的壓力,能夠保持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然而我們并不總是像自己認為的那樣,是一個自由思考、心智獨立的個體。

某些時刻,你害怕獨立思考

圖源:電影《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很多人直覺上都傾向于將人的行為歸因于人格特質(zhì),但其實,我們還忽視了情境對我們的影響力。

看看下圖的這些線段。在右邊三條線段中,哪一條與左邊單獨的那條一樣長,是A、B還是C?

很容易,對不對?答案是C。有超過98%的人會這樣回答。另外的2%是怎么回事?他們成了NBA裁判。

現(xiàn)在改變一下情境。這一次你不是自己一個人私底下判斷線段的長度,請想象一下自己與其他五個人一起坐在桌前。

有人給你們展示一系列像圖中這樣的線段,你們每個人輪流大聲回答。對于開始的幾張圖,一切如常。但是,到了上面這張圖,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

第一個人回答說:“A?!蹦阏A苏Q?。也許你心里偷笑,覺得他沒仔細看。

然而,第二個人也說:“A?!?/p>

然后第三個、第四個人也是如此。

現(xiàn)在輪到你了。你會怎么做?

你會背離群體,堅持己見,給出你知道的正確答案?還是會和其他人保持一致呢?你知道,不該炫耀自己的羽毛。

好啦,我知道。你會說,你能給出正確答案。你不怕獨立思考。

可是我不相信。或者,更準確地說,我不相信你們中四分之三的人。因為,幾十年前,斯沃斯摩爾學(xué)院的心理學(xué)家做了這個實驗:他雇了演員來扮演那些昏頭昏腦的團隊成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75%的被試,至少有一次給出了從眾的錯誤答案。

簡而言之,這就是從眾的力量。我們傾向于跟隨他人開創(chuàng)的先例,這種傾向如此根深蒂固,足以讓四分之三的人給出自己明知是錯誤的答案,而不是反對群體達成的明確共識。犯錯誤要比打破常規(guī)更容易。

做自己?哪哪個自己?

圖源:電影《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服務(wù)生弄錯了我們的訂單?我們認為他無能。同事不回郵件?我們認為她很無理?!八娂此谩弊屛覀兿嘈牛@些行為來自于穩(wěn)定一致的內(nèi)在性格,我們期望這種性格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會表現(xiàn)出來。

因此,我們會認為,即使在來吃午飯前,那個服務(wù)生也會是一個白癡;即使在下班后,那個同事也是個混蛋。我們很容易被穩(wěn)定的性格所吸引,這種可以預(yù)測別人行為產(chǎn)生的虛假信心讓我們感到安心。

但事情到了我們自己身上卻有所不同,試著在不同的時間場景用“我是某某”造句,會發(fā)現(xiàn)什么?也許,今天的你和上周的你給出的答案不太一樣,但每一個答案都合情合理。

當你身處不同房間,或是不同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答案也可能不同。實際上,幾乎存有無限多種可能的答案,因為個人身份是一只多頭怪獸,就像電影《至暗時刻》中的那句話:“做我自己,我今天該做哪一個自己?”

我們的身份、想法、一舉一動都受情境影響,但我們?nèi)匀粚Υ撕翢o察覺。就像博物館的游客很少注意到畫框一樣,我們也沒能注意到,外界的因素會怎樣影響到我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天性。

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中,思維和行為也會發(fā)生變化,日常情境中那些看上去無足輕重的方面,會決定我們是獨善其身還是好管閑事,是追隨群體還是特立獨行,以及為何我們喜歡一些人,卻討厭另一些人。這便是情境的影響力。

情境也決定了我們是做英雄,還是做膽小鬼;身處在人群之中的我們和獨處時的我們,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翻開《情境影響力》你會看到,情境如何塑造了我們私人的自我感覺,如何粉飾了我們對性別差異的觀念,以及如何決定了我們愛誰、恨誰。

警惕情境影響力

圖源:電影《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從眾是如此根深蒂固,甚至當我們模仿別人的非言語行為時,我們經(jīng)常會無意中表現(xiàn)出這種傾向。在紐約大學(xué)開展的一項研究中,被試與一個對話搭檔結(jié)對,對方或者習(xí)慣晃腳,或者習(xí)慣摸頭。

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被試開始模仿這種重復(fù)的行為。這種傾向的存在是有充分理由的,研究者將它稱為“變色龍效應(yīng)”:在一項后續(xù)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對方越是在談話中模仿我們的舉止,我們在談話結(jié)束時就越喜歡她。

即使存在一個明顯的正確答案,我們依然會從眾。在不少案件中,我們都能看到——圍觀群眾對于自己在做“假證”這件事,毫無察覺。這也難怪有人揶揄:“烏合之眾,最喜歡套用烏合之眾的概念”。

《情境影響力》探索了那些影響你生活的隱形力量,它將顛覆你頭腦中原有的人性假設(shè),幫助你回答: 

·在什么情況下,人的性格可以改變?

·那些袖手旁觀的人都是麻木不仁的混蛋嗎?

·無辜的人為何會認罪?

本書還將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看待自己的方式,并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更高效的決策,對周圍的世界做出更準確的觀察。它可以:

·幫助你預(yù)測周圍的人在各種情境下會如何反應(yīng);

·教會你置身事外思考問題;

·更冷靜地評估你所處的環(huán)境和困境;

·怎樣能通過操縱情境因素影響他人;

·讓你抵御情境的過度影響。

一旦你開始注意到那些曾經(jīng)視而不見的情境影響力,就沒有回頭路了。

就像學(xué)到了一個魔術(shù)戲法的秘密,或是了解到了一種視覺幻象的原理一樣,你不可能再用舊的方式看待問題。我們每天都可以嘗試換位思考,從不熟悉的角度來看待熟悉的世界。

相關(guān)知識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獨立睡覺的習(xí)慣呢?
“分床睡=獨立”?錯!了解孩子的“感情需求”,才是獨立的重點
慕思是如何成為健康睡眠品牌的?
慕思是如何成為健康睡眠第一品牌的?
真正的全英小班教學(xué)成效,超乎你的想象
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子關(guān)系
正確的愛情觀應(yīng)該是怎樣的?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
如何建立健康的戀愛關(guān)系?

網(wǎng)址: 如何成為真正獨立思考的人?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0497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