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30至35歲:最容易有“失敗感”的5年|“成年過渡期”

30至35歲:最容易有“失敗感”的5年|“成年過渡期”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6日 04:57

原創(chuàng) 月食APP KnowYourself

策劃、撰文 / 匿名

專業(yè)支持 / Alex、Nico

本文合作咨詢師:龍江曉、王瑩、舒舒

前幾天,我在外網(wǎng)上,看到描述30+這個年齡階段的狀態(tài)的一張表??

《30+年齡快照》

30多歲的我們看起來是什么樣的?這個階段的人生任務和身心生活狀態(tài),被總結在下面的表格中——

馬上33歲的我,讀完表后會心一笑。同時,我也對研究這個年齡段產(chǎn)生了興趣。熟悉KnowYourself的老粉朋友一定都認識我們的第一篇10w+ (18-25歲:也可能是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候|Emerging Adulthood) ,七年過去了,我和粉絲們一起長大了。

在心理學上,30-35歲這個年齡沒有特定的名稱,屬于成年早期的一部分,是從比較初顯的成年階段,向更成熟的成年階段邁進的一段特殊的時間。我們把它稱為「成年過渡期」,transitional period指的是“一個人在一系列矛盾和沖突中,逐漸明確個人價值和生活目標”的人生階段。

成年過渡期,到底是人生中什么樣的一個階段呢?這個階段我們要面臨哪些最重要的挑戰(zhàn)?如何才能走好這5年?來看我們基于文獻綜述和心理咨詢師訪談,做出的今天的文章——

備注:30-35是一個泛化的年齡概念,在不同個體身上由于心智發(fā)展速度有差異,可能表現(xiàn)為年齡前后延展5年。

1.心態(tài):

最容易產(chǎn)生“失敗感”的階段

失敗感的起源,是一種“穩(wěn)定下來”的渴望。

發(fā)展心理學說:“The thirties are a decade of permanence.(3開頭的年紀是一個追求恒定的階段)”。如果說成年初顯期(18-25歲)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階段,那么到了成年過渡期我們會開始有一種想要篤定地安定下來(settle down)的渴望。隨著年紀增長,大多數(shù)人的這種渴望會變得更加迫切。

但“安定下來”并不是一件能夠一蹴而就、心想事成的事。在追求安定的過程中,一定伴隨著種種挫折,這些挫折就成了這個年齡段的人以為自己是“失敗者”的證據(jù)。想要安定下來而不能,讓許多人第一次在生命中感受到一種持續(xù)的、彌散的失敗感。

緊接著,很多人會開始陷入一種“不夠好的安定狀態(tài)”里。即在自己不夠滿意的狀態(tài)里,安定下來,甚至想要改變卻不能。

當人們對安定產(chǎn)生強烈訴求的時候,可能會為了心理上的穩(wěn)定感,接受一些其實自己并不滿意的處境,并主動選擇在這樣的處境中安定下來——可能是職業(yè)、伴侶、房貸——而安定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一旦它發(fā)生,改變的成本就很大。

而在自己不滿意的境地里安定下來后,也會產(chǎn)生無法改變的慣性,從而給人帶來挫折感和失敗感。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對于安定狀態(tài)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給人們帶來的不滿——“同輩間的對比(peer pressure)”給這種不滿貢獻了極大影響。

“穩(wěn)定下來”之后卻遇到對現(xiàn)實生活的失望,這是成年過渡期“失敗感”的第二波襲擊。

大多數(shù)人在成年過渡期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意,而不是感到滿足和成就感。這也是因為在尋求“理想安定狀態(tài)”的過程中,人們會發(fā)起無數(shù)次不同的嘗試。

實際上,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認為,30-35歲是一生中最具有英雄主義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沒有完全陷入對生活的順從,也還沒有形成那么多關于自己人生的答案。我們一次次在生活叵測的風險中出發(fā),如同出發(fā)要去征戰(zhàn)世界的勇敢騎士,滿懷著希望尋找自己想象中的伊甸園。

哪怕所有的追尋和探索未能如愿以償,我仍愿意相信這是一種直面生活風險的英雄主義,而不是因為挫折和不如意,降低對自我的評價,坍縮到“失敗者”的身份中。

2.現(xiàn)實:

多重角色生長出來,

蛻變?yōu)檎嬲摹俺袚鐣x務的人”

《伯克畢生發(fā)展心理學》中指出,在30歲左右,人生會發(fā)生一次轉變:專注于事業(yè)并單身的年輕人開始尋找生活伴侶,而強調婚姻和家庭的女性則開始形成了更多的個人目標。也就是說在30-35歲這個階段,我們會開始追求人生的第二主題(re-evaluation)。

而這會直接帶來一個后果: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復雜,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自我身份也會開始變得復雜。

在職場中,我們開始期待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會承擔更多責任,因而導致職場身份變得比20多歲時更復雜,競爭、資源、管理等概念進入了我們的職場身份。BBC在2010年做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工作和關系的壓力使30多歲成為許多人最不快樂的十年。

而心理咨詢師舒舒指出,如果在30-35歲這個年齡段還沒有定位到自己的目標工作的話,人們在職場中就會處于非常尷尬的狀態(tài)。35歲以后能做什么樣的工作,則是另外一種普遍的焦慮感。

婚育讓我們背上了另外一些極其復雜、需要承擔極大責任的身份:家庭的供養(yǎng)者、子女的養(yǎng)育者、配偶。2023年2月21日,上海衛(wèi)健委發(fā)布了《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監(jiān)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市平均生育年齡為31.18歲。

心理咨詢師舒舒指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男性也開始承擔照料家庭、子女的職責。因此男性和女性現(xiàn)在都會在30-35面臨“家庭身份和職場身份之間的沖突”。

身份之間的沖突會給生活帶來許多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但「成年過渡期」真正的挑戰(zhàn)還不在于此。

當多重身份在我們身上“長出來”,并且越長越大的時候,它們帶給我們的多重社會角色,就會掩蓋住我們的自我,變成我們的“存在”中更加顯著的一面——讓自我變得暗淡。

相比于35歲以后逐漸適應這種“為了角色生活”的狀態(tài),30-35歲時人們所感受到的自我和角色之間的掙扎是最為劇烈的。大多數(shù)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角色的責任和義務,把自身的需求“吞噬”了的感受。

這個階段我們從外界得到的身份,都是不太容易再輕易擺脫的。大多數(shù)人只能開始負重前行,卻依然試圖用各種方式,重新恢復自我,從角色的重負中暫且逃脫。這一階段婚內(nèi)出軌的概率也是比較大的。

而如果在這個階段完全不去接納社會給予的角色,仍然保持故我生活,則會受到社會的攻擊和傷害——因為讓人在30-35歲開始進入角色,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60多歲以前)都維持這樣的角色,對于社會的生產(chǎn)和人口的再生產(chǎn)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事實上也就是「成年過渡期的存在最重要的意義」,是社會加給每個個體的任務。

而違背這種規(guī)則的個體,則會受到被抨擊、被排除、缺乏社會對其的支持等一系列“懲罰”。選擇不去走過成年過渡期的個體,要有強大的心理,做好準備面對這一切。

而多位心理咨詢師(龍江曉、舒舒、王瑩)都指出,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內(nèi)心的優(yōu)先級排序問題。在許多身份和角色中,你最看重哪一種,你最希望自己在哪個身份里感受到自我價值?你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面對生活的鑰匙,需要你牢牢握住,能夠在現(xiàn)實中幫我們解決很多看似困難的事情。

而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工作和家庭結合得良好,與之后中年時期抑郁癥狀減少有關。無論你的選擇是工作更多家庭更少,還是反之,我們都建議你還是兩者兼?zhèn)洌‥ngels et al., 2021)。

如何更好地走過「成年過渡期」?

首先我們想和大家強調的是,有質量的關系——可以不是愛情——對走過這段充滿挑戰(zhàn)和挫敗感的時間至關重要。

201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20歲時,人們“社會互動的數(shù)量”可以預測中年時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到了30歲,這個指標就不再有意義了。30歲時“社會互動的質量”可以預測中年心理健康的程度(Carmichael et al., 2015)。

如果說20多歲,我們還需要通過認識各種各樣、更多的人去拓寬自己的世界觀、思考自己是誰的問題,30多歲的我們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自我知識”,我們有比盲目到處認識人更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來拓寬世界觀,比如旅行(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能力)。

此時,我們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關系。深度的、雙方有良好的信任的關系,在這個階段能夠支撐我們,讓我們的挫折和失敗感得以訴說,被確認(最最最最最簡單的「心理安撫技術」,只要一句話——)和共情。尤其是同齡的朋友,都在面臨相似的人生挑戰(zhàn),這種處理多重角色身份的經(jīng)驗是極其有互助價值的。

有幾段深入的關系,偶爾在忙碌生活的間隙,或者遇到煩惱和痛苦時能夠有質量地溝通,能夠幫你更好地度過成年過渡期,迎來你的成熟期。

此外,心理咨詢師龍江曉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不要拿自己當做滿足某一個功能的工具,要看到自己的主體性,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不后悔的決定。

由于這個階段我們追求穩(wěn)定,有時我們會讓渡自我的主體性,甘愿做滿足工作需求、關系需求的工具。但是這種工具狀態(tài)下的身份和角色會讓我們感到空虛——這就是一種自我物化的狀態(tài)。

在自我物化的狀態(tài)中,我們實際上在“服役”,服角色的役。一個服役的人,能有什么自我價值感和尊嚴?更不用說幸福了。

要保持自己的人性,經(jīng)常覺察和照顧自己的需求。遇到困難時,把自己看成一個英雄而非失敗者,也不要讓自己陷入麻木。如果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嘗試學著對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感到滿足。自我接納,正是我們度過這最為艱苦的5年最重要的抓手。

以上。

References:

Engels, M., Wahrendorf, M., Dragano, N., McMunn, A., & Deindl, C. (2021). Multiple social roles in early adulthood and later mental health in different labour market contexts. Advances in life course research, 50, 100432.

Carmichael, C. L., Reis, H. T., & Duberstein, P. R. (2015). In your 20s it’s quantity, in your 30s it’s quality: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ocial activity across 30 years of adulthood. Psychology and aging, 30(1), 95.

相關知識

女性最佳生育二胎年齡,想要二胎的姐妹提早備孕,過了35歲風險加大
年過30歲邁入“中年”,三大身材管理的原則很重要
容易生出最優(yōu)秀寶寶的年齡
40歲以后,肌肉每年都在快速流失,如何有效預防?這兩點至關重要!
最佳懷孕的年齡是幾歲?懷孕的最佳年齡分析
【孕育指南】女人生育黃金期僅十年,盡量別錯過了這個時期
步入老年期,肌肉流失到底有多快?不想老了干癟,最好常做3件事
「真實案例」35歲白領成功減肥30斤!原來減肥真的可以這么簡單!
女人在更年期有多可怕 如何輕松度過更年期
35歲男女 性愛剪刀差

網(wǎng)址: 30至35歲:最容易有“失敗感”的5年|“成年過渡期”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0507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