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年女性=賢妻良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刻板印象?

“中年女性=賢妻良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刻板印象?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7日 09:16

來源 | 人民論壇雜志及人民論壇網(wǎng)(rmltwz)

轉載請注明來源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一篇題為《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的文章引發(fā)輿論熱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8歲的服裝企業(yè)高級跟單經(jīng)理,公司受疫情影響破產后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再找到穩(wěn)定的工作。從話題跟帖和相關新聞集納中看,類似的情形也發(fā)生在很多后育兒期的媽媽身上,當孩子逐漸長大,她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職場的大門已經(jīng)提高年齡門檻,或是無法對接她們彈性化的工作時間要求。

在面臨相似的職場和中年危機的情況下,女性往往壓力更大。當前社會上對中年女性“賢妻良母”形象的塑造,進一步加深了女性應更多投入家庭的刻板印象,消減甚至抹殺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表現(xiàn),進而在現(xiàn)實中壓縮女性的發(fā)展空間。

刻板印象

打開網(wǎng)頁,輸入關鍵詞“中年女性”,會發(fā)現(xiàn)相關鏈接十之八九是美容與健康,呈現(xiàn)出一種歲月危機感以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勉為其難。隨著公共話語空間的拓展,越來越多的女性形象出現(xiàn)在大眾傳媒中。但由于男性在媒介的話語掌控權方面具有絕對優(yōu)勢,女性的刻板印象不但沒有消除,反而愈加明顯。一些媒介宣傳沒有展示出女性的真實生活樣貌,而是將原本豐富多樣的女性形象通過固定的成見制造成模式化的人物類型。

在當前大眾傳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被貼上了不同的形象標簽:年輕女性被塑造為“青春靚麗”的女孩,展示的是美的形象;而中年女性則被塑造為“賢妻良母”的婦女,展示的是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呈現(xiàn)了女性身份轉變的困境,即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的家庭價值被逐步強化,而社會價值則被日益消解。無論是“賢妻良母”還是“青春靚麗”,都是大眾傳媒對女性形象單一化的塑造,其背后是性別不平等的符號貶抑,折射出社會系統(tǒng)中悄然滲透的性別權力關系。

“賢妻良母”形象反映了中年女性的兩個主要身份:妻子與母親。女性基于自身的生理特點獲得這兩個身份,從表面上看并沒有性別不平等的內涵,因為在大多數(shù)社會中,結婚與生育是女性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但是,社會身份往往與特定社會機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如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下,妻子與母親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會束縛中年女性的形象拓展;而對中年女性“賢妻良母”形象的塑造,會進一步加深女性應更多投入家庭的刻板印象,消減甚至抹殺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表現(xiàn),進而在現(xiàn)實中壓縮女性的發(fā)展空間。當前,關于女性“工作—家庭”沖突的討論,以及由于“母職懲罰”而對年輕女性生育意愿和行為甚至對其結婚意愿和行為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此類刻板印象的社會產物。

“青春靚麗”的年輕女性形象看似被賦予了更多的褒揚,實則同樣是傳媒流水線上的產品。這類符號化的美女形象,不僅成為時尚娛樂的消費對象,更綁架了包括女性自身在內的社會審美。青春和美麗被視為資本,成為不惜耗費巨資和甘冒風險追逐的目標。女性特征被反復強調和不斷擴大,從而凸顯了男性的需求和視角,女性的主體性被忽略。諸多女性渴望留住青春、永葆靚麗,進而對中年女性的家庭生活充滿了恐慌與畏懼。當女性的年齡逐漸增加、由青年變?yōu)橹心陼r,社會對女性的評價以及女性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媒體聚焦并放大的細紋和眼袋,“長期裝嫩、強做小花”的無情揭露,既是對女性年齡的歧視,也展示了中年女性比青年女性遭遇更加嚴重的性別不平等的現(xiàn)實。眾多的中年女性在刻板印象之外被輕視、被忽略。

成因

“賢妻良母”的中年女性形象,既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又有其存在的深刻社會機制。

數(shù)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使中國的父權制文化極為發(fā)達,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男權中心意識和話語霸權使得女性在傳媒中或者淪為男性的觀賞對象,或者成為附屬于男性的輔助性角色。這種社會權力等級通過一種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認知歸類過程傳播了一種價值觀,其反映在當代傳媒中便是女性的刻板印象。

隨著女性廣泛參與社會勞動,性格獨立、能力卓越的“女強人”“女漢子”等新興女性形象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這類女強人形象與賢妻良母形象相對立,看似是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破除,實則是對原有刻板印象的強化。因為這些新興女性形象吸收與借鑒了男性形象,顯得不倫不類,隱含著褒貶之義。事業(yè)強勢但感情生活或家庭生活一敗涂地,或者事業(yè)遇到瓶頸時仍然需要一個更為強大的男性來解救與保護,往往是這類形象的標準配備。由此可見,在父權制文化作用下,女性形象被大眾傳媒遵循文化陳規(guī)加以編排和塑造。盡管現(xiàn)實社會中女性發(fā)揮的作用日益增長,但由于女性在公共話語體系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女性形象仍被作為男性主角的點綴和附庸,具有被消費和刻板化的特點。

“賢妻良母”中年女性形象的基礎是社會生產方式產生的性別分工。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形態(tài)下,性別分工一般遵循“男耕女織”模式。而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現(xiàn)代化大生產促成和強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模式,全職太太一度成為歐美現(xiàn)代城市家庭女性的主要形象。這一形象在后現(xiàn)代社會才有所改變,與之相伴隨的則是婚姻家庭形態(tài)的革命性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勞動參與方面絲毫不遜于男性。但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背景下,文化的滯后性和依賴性使得“賢妻良母”的中年女性形象仍相當頑固,呈現(xiàn)出形象與現(xiàn)實嚴重脫離的特點。例如,當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客觀上要求家長承擔輔助學校教育的任務。在父母雙方都需要工作的情況下,“做家長”往往成為中年女性而非男性的主要職責,因為男性的工作成就和女性的家庭付出仍被視為理所當然。家長會上高比例的媽媽群體,以及關于“喪偶式育兒”或“詐尸式育兒”的討論,顯示了男性家長在中國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大量研究顯示,中年女性一般是家庭中孩子和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而老年女性則是其配偶和孫子孫女的主要照料者。貫穿生命歷程的女性承擔主要照料者職責的現(xiàn)象是性別不平等機制在家庭中的呈現(xiàn)。即便近年來男性在家庭中的責任被不斷強調,總體上對家務勞動的貢獻顯著增加,但也始終無法真正打破中年女性“賢妻良母”的刻板印象。面對迅疾的社會變遷,巨大壓力下的男女兩性有時面臨激烈的競爭,形成兩性間的巨大張力。在有限的資源和機會條件下,蘊含在女性形象背后的性別不平等機制蠢蠢欲動,“女性回家論”的老調時不時會被重彈。對于一些大眾傳媒平臺而言,推崇單一化的女性形象是更為保守、風險更低的選擇。單一化的女性形象背后是顯性或隱性的性別歧視,它與其他社會機制交織,共同規(guī)訓女性的社會行為、發(fā)展方向以及價值判斷。

女性的自我認知對于女性形象的再生產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長期以來,女性普遍缺乏受教育機會,致使其受教育程度低,因而更易于在渾渾噩噩中接受社會分配的角色,呈現(xiàn)逆來順受的特點。中年女性的自我認知不僅源于自身的性別特點,更源于社會對中年女性的群體塑造。從對“婦人之見”的輕慢,到“河東獅吼”的調侃,再到“徐娘半老”的感慨,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在文化和實踐中點滴成型。在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的父權制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下,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形成了男女地位不同的思維定勢,自覺地站立在男性身后,以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心甘情愿地承擔奉獻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這種女性集體無意識的生存狀態(tài),不僅體現(xiàn)為主動屈從和示弱于男性,還通過代際傳承被復制和擴散??傊宰灾饕庾R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與歧視。

如何破除刻板印象?

破除和改變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尊重女性價值,包容個體發(fā)展多重路徑。改革開放后悄然興起的個體化趨勢與更加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展現(xiàn)機會。一方面,在個體化趨勢下,個人試圖脫離家庭的束縛,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獨立”“個性”“自主”等標簽成為新生代形象創(chuàng)造的典型代表,“獨立”“自信”“成熟”的成功女性形象也隨之呈現(xiàn)。在義務教育幾乎全面覆蓋、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只要擁有過硬的工作能力、良好的業(yè)務成績,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以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個體化趨勢下隱含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個體的分化。在經(jīng)歷高風險時,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性別不平等機制使得一些女性主動選擇做“賢妻良母”,以獲得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尋找霸道總裁”“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小女人”“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現(xiàn)象,在更加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里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由于“賢妻良母”形象建立在高度重視女性的家庭價值而忽視女性的社會價值之上,有一些較為極端的女性主義者把家庭視為女性的囚籠,高度贊揚女性的社會價值而貶低女性的家庭價值,這種矯枉過正同樣與女性的多元化訴求相違背。實現(xiàn)女性形象多樣化,應尊重女性多元化的價值追求,包容、保護和開拓女性發(fā)展的多重路徑,重視女性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價值表現(xiàn),營造有利于女性自主選擇的社會氛圍。

●完善保障體系,建立社會性別平等機制。老人照護、幼兒撫育等問題既是新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重要內容,也是家庭內部分工最為束縛女性社會價值發(fā)揮的羈絆。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模式下,身負“賢妻良母”社會期望壓力的中年女性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了家庭,多元化的女性訴求被壓制,一些事業(yè)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女性在綜合博弈中往往為了家庭利益而不得不放棄工作,退守家庭、撫育孩子、照護老人。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養(yǎng)老、撫育等功能有更多的替代選擇,女性的多樣化訴求會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和滿足渠道。破除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根本之策是建立社會性別平等機制,使所有人(不分性別)都可以自由發(fā)展個人能力、自由作出選擇,使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慮、評價和照顧。社會性別平等機制的建立需要在觀念、制度和實踐方面不斷發(fā)力。

●重塑社會文化,展現(xiàn)時代女性多樣風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勞動參與率等指標衡量女性的社會地位變得日益普遍,這都為社會文化的重塑和刻板印象的破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壟斷,豐富了社會信息系統(tǒng),女性由此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利。展現(xiàn)中年女性的多樣化形象,需要提升女性在現(xiàn)代傳媒中的敘事地位。大眾傳媒要客觀展示與事實相符的女性社會狀態(tài),從關注女性的外表走向關注女性的內在世界。女性自身也應重構自我認同,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yōu)勢,表達主體話語、伸張自主意識,多渠道、全方位地展示新形象和新風采,努力破除刻板形象。

上文略有刪減

選自 | 《人民論壇》雜志

原標題 | 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

作者 |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 宋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鄭航對本文亦有貢獻

新媒體編輯 | 劉一霖

原文責編 | 刁娜

相關知識

女性、蛋白質與突破刻板印象
昆明為什么大齡女性會出現(xiàn)不孕的現(xiàn)象?
“陽剛之氣”=男性化?專家:教育不應被性別刻板印象束縛
“象”字是什么結構?
為什么會出現(xiàn)性冷淡?
女性孕期出現(xiàn)水腫屬正常現(xiàn)象嗎
女性減肥行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漸漸成了一種“文化”
夫妻孕期性生活完美有什么好處 孕期完美性生活對胎兒有這些好處
孫藝珍、宋慧喬、全智賢,這些韓國女星的保養(yǎng)經(jīng)其實也就這幾點!
夫妻做愛時該說什么 這3種“性語言”更刺激

網(wǎng)址: “中年女性=賢妻良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刻板印象?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33854.html

推薦資訊